全球价值链下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研究现状与趋势
2016-02-13周维芸
周维芸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全球价值链下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研究现状与趋势
周维芸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学术界对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GVC下专业镇的定义与类型、影响因素、升级机制的类型与路径以及对策研究等方面。研究趋势是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进行深入探讨,指出安徽省专业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以后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全球价值链理论是近年来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活动的一种新兴理论,基于该理论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当前安徽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第四批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名单,40个镇入选,目前安徽省专业镇已达189个,产业特色明显,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对于GVC下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基于GVC下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剖析研究趋势。
一、全球价值链下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概念与类型研究现状
(一)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概念研究现状
人们对专业镇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在名称上都各不相同。例如,在我国浙江称为“块状经济”、山东称为“特色专业乡镇”、江苏称为“小狗经济”、广东称作“专业镇”或“簇群经济”。我国专业镇发展最具规模的首推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几个省。
西方学者对专业镇的研究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马歇尔在19世纪末期就提出了“产业区”的概念,后来一些学者又对企业在地理上聚集的形成、作用和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马歇尔把经济规模划分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两类,并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1]。
我国对于专业镇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是由广东经济理论学界在上世纪90年代根据广东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现实提出的。此后,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专业镇进行了研究。刘宗元等(1999)[2]通过量化指标对专业镇进行了界定,即专业镇一般指产业或产品能带动60%以上农户参与生产,专业化的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并成为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乡镇。石忆邵(2003)[3]认为:专业镇一般是指城乡地域中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相对集中且分工程度或市场占有率较高、地域特色明显、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建制镇。它是中国城乡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增长中心。沈静等(2005)[4]指出专业镇是在一个镇域范围内,以某一种或二种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为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主导镇域经济发展和就业格局的乡镇经济形式。朱桂龙等(2014)[5]指出广东学者和地方政府将这种以镇(区)为基本地理单元,主导产业相对集中,已形成较大经济规模,呈专业化协作配套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称之为“专业镇”,提出专业镇其本质是一个以乡镇为地理单元的产业集群。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考察,定义更多,最经典的定义是Porter(1998)[6]提出的簇群,他认为簇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二)全球价值链下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类型研究现状
产业集群类型的研究由来已久,西方学者范迪克(1999)[7]从企业簇群的内在联系和地区专业化功能的角度将簇群分为地理位置型簇群、市场型簇群、劳动力分工型簇群、创新型簇群、多边联系产业区和技术发展极等6种类型。
中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也对专业镇进行了分类。白景坤等(2003)[8]认为根据各个专业镇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内生型专业镇和嵌入型专业镇或外生型专业镇;也有人在此基础上区分为内生动力型、外生动力型、混合动力型(沈山等,2005)[9]。
从专业镇形成角度划分,根据企业集群的不同的生成模式,可以将企业集群划分为以下三类:历史形成的企业集群、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企业集群、创新型网络企业集群(普军等,2004)[10];根据专业镇形成过程中政府不同参与程度出发,可以将产业集聚的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市场导向型集聚模式、政府调控型集聚模式、计划型集聚模式(赵秋璐,2008)[11]。
从专业镇发展角度划分,根据专业镇的不同经营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来料加工型专业镇经济,即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二是贴牌生产类型的专业镇经济,即资源在内市场在外的经营模式;根据专业镇发展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不同关系出发,又可将专业镇分为横向网络与纵向网络两种类型(王珺,2002)[12]。
从专业镇主导产业类型上分析,可以归纳为3种模式:生产加工型专业镇;商贸流通型专业镇;产销一体化专业镇(石忆邵,2003)。方中权等(2005)[13]将我国专业镇分为四种类型:农产品及其加工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国际产业转型促进型、产业配套型。
从产业分类的角度划分,可以将专业镇分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和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陆剑宝,2006)[14],还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壮大的动态趋势,将专业镇分为优势拓展型、产业辐射型、产业转移型和综合发展型(曾效祥,2003)[15]。
以上专业镇的类型划分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专业镇经济的几种典型,并且针对中国专业镇的现状划分了专业镇的具体类型,对在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的研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全球价值链下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一)GVC治理模式的影响
在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可以依靠GVC的不同治理模式,价值链治理是GVC理论的核心内容,Gereffi(1999)[16]根据驱动力的来源,将全球价值链分为生产商驱动和购买商驱动两种类型,指出GVC治理结构决定了生产要素在价值链上流向,以及价值链上的利润分配格局。Sturgeon(2000)[17]区分了在当今产业重组和空间配置中起重要作用的三种治理模式:权威型生产网络(AuthorityProductionNetwork)、关系型生产网络(RelationalProduction Network)和虚拟生产网络(virtualProductionNetwork)。Humphery和Schmitz(2000)[18]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企业网络理论,把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划分为科层制、准科层制、网络型、市场关系型。Humphrey和Schmitz(2002)[19]根据领先公司对价值链的控制程度不同,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GVC有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网络型(Network)、准层级型(Quasi-hierarchy)、层级型(Hierarchy)。在此基础上Gereffi等(2005)[20]根据交易复杂性、信息规范性和供应商能力三个变量值的高低进行交叉组合后,将GVC治理分成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等级型五种不同模式。
治理模式对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升级模式有重要影响,对产业集群下治理模式的探讨,学者们观点不同。Humphrey和Schmitz(2000)认为,嵌入半层级型价值链虽然为工艺和产品升级创造了条件,但阻碍了功能升级。Pietrobelli和Rabellotti(2004)[21]通过一项对意大利鞋业集群的研究,表明由于国外顶级品牌商的介入,一些本地企业放弃了原来的设计环节,转向OEM,出现了功能降级。而Gereffi等(2001)[22]认为在半层级型价值链中,主导企业对价值链的治理能帮助产业集群实现功能升级和链间升级;吴波等(2010)通过对我国绍兴纺织集群进行实证研究,发现GVC嵌入不仅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功能升级,还通过影响制造能力提升来间接影响企业的功能升级[23]。在GVC治理方面如何实现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的发展,徐军、冯德连(2014)把安徽省皖江城市带专业镇结合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等级型五种不同模式的特征,认为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三种模式需要供应商具备较强的市场势力或供应能力,等级型通常为价值链主导企业建立的内部生产体系,指出嵌入不同治理模式的价值链亦对集群的升级有着不同的影响[24]。
(二)GVC动力机制的影响
Gereffi(1999)是第一个提出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把GVC价值链动力机制分为生产者驱动型和购买者驱动型。国内学者张辉(2006)认为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生产者驱动型、购买者驱动型和混合型。不同动力驱动下全球价值链条的地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建立的基础是不一样的,生产者驱动的来源于生产领域;购买者驱动的则来自流通领域;二者兼顾的混合型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其取向;应该根据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而制定企业和区域战略[25]。陶梦龙(2013)以采购者驱动型的服装产业集群和生产者驱动型的IT产业的制造业领域为切入点,分析产业集群升级对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有着一种很深的依赖关系,所有的产业集群升级活动都需要围绕全球价值链的价值驱动环节来展开,最终的集群升级也要通过嵌入价值链高端驱动环节来实现。而动力机制始终给予产业集群升级以正确的方向[26]。蒙丹(2011)也根据日趋饱和的市场和知识与创新的离散化和市场重要性的提高得出生产者驱动价值链的领导者对核心竞争力的垄断性减弱、购买者驱动价值链的领导者的地位不断提升,从而概括出GVC的驱动力呈现出由生产者驱动向购买者驱动转变的趋势[27]。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概括出在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嵌入全球价值链,而不同的GVC治理模式和动力机制也会对集群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全球价值链下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升级机制研究现状
(一)GVC下产业集群专业镇升级的类型与路径
2003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连续公布了一系列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报告,分别就汽车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和木材家具产业,发表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发展中国家传统产业集群升级及其前景的深度分析和展望。这表明了世界各地的学者们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关注程度[28]。很多国内外学者都对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升级进行了探讨。
Gereffi(1999)[29]认为,现阶段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分散在全球各个角落的各种活动的功能整合与协调”,同时他分析了东亚服装产业转移及其与美国的贸易变化,并把产业升级分为4个不同的层面:企业内部升级、企业间升级、本地和国家产业升级以及跨区域升级。Dicken等(2001)[30]认为,只注重内部联系的集群注定要走向衰败,产业集群已经不能在封闭和孤立中发展,而必须积极加强外部联系,通过全球价值链中与全球产业网络有效的整合,不断获取价值,并通过“升级”求得发展。
Kaplinsky(2000)[31]认为升级就是制造更好的产品、更有效地制造产品或者是从事需要更多技能的活动。在此基础上,Humphrey和Schmitz(2000)提出了四种升级模式:(1)过程升级,通过对生产体系进行重组或采用更优良的技术提高投入产出率;(2)产品升级,引进更先进的生产线,比对手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或改进老产品;(3)功能升级,获取新功能或放弃现存功能,如从生产环节向设计和营销等利润丰厚的环节跨越;(4)价值链升级,凭借在一条价值链上获得的知识跨越到另一条价值量更高的价值链。与此同时,Kaplinsky和Readman(2001)[32]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嵌入全球经济的两种途径,即低端道路(Low-road)和高端道路(High-road)。
国内学者关于产业集群升级类型方面,有些认为产业集群升级表现为技术能力升级、创新能力升级、外向关联升级、社会资本升级等方面(王传宝,2010)[33]。总的来说,从功能升级——产品升级——工艺流程升级——链条转换,升级难度也会不断上升(毛加强,2008)[34]。梅丽霞(2005)把地理和文化因素纳入对集群升级的分析中,提出在全球价值链环境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基本内涵应包括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外部关联、社会资本和区域创新系统等五个方面升级的内容[35]。吴义爽等(2010)认为在空间路径上存在两种可能的模式:一种称之为“渐进式”升级,即依据集群发展状况进行市场型、准层级型、领导型等治理结构的“相机选择”,沿着全球价值链逐渐攀升;另一种称之为“跨越式”升级,指通过直接嵌入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方式来实现升级目标[36]。
国内学者关于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方面,赖磊(2012)以珠三角为例,指出珠三角地区代工企业突破俘获型治理模式实现升级的三点升级路径:(1)与多家全球领先企业结成弱关系;(2)主动建立多个结构洞、拓展信息来源渠道;(3)增强学习意愿,加大学习投入,培养知识吸收能力,寻求隐形知识在内部转移的有效路径[37]。顾强(2007)在分析了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后,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专属资产”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地方产业集群完善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积极实施“走出去”和“梯度转移”战略等升级路径[38]。罗勇等(2008)对升级路径研究上指出,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无论嵌入到“购买商驱动型”还是“生产商驱动型”GVC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其从事的价值创造活动或提供的最终产品都依赖于其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就是要沿着价值链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价值链中由低端走向高端[39]。于斌斌等(2010)[40]提出了产业集群实现升级的四种模式:技术模式、市场模式、环节模式、整体模式,三条路径:技术与市场双向驱动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和构建区域品牌推进产业集群整体升级。在关于安徽省特别是皖江城市带专业镇产业集群的研究,黄丽婉、冯德连(2012)[41]通过划分皖江城市带专业镇发展途径有资源依托型、产业转移型、市场驱动型、知识技术型、传统产业升级型,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二)GVC下产业集群专业镇升级的影响因素
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要实现发展必须进行产业集群的升级,在升级过程中要从GVC的视角下加入创新机制,创新要素是影响其升级的重要因素。潘利(2007)提出了产业集群要实现升级,根本在于实现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就是链网互动。GVC理论从外部解决产业集群升级问题,区域创新网络从内部解决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现在是把两者统一起来,要把内外因统一起来。产业集群的升级,必须重视两个动力,即嵌入全球价值链和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二者不能偏废[42]。
陈晓红等(2013)以广东昭信科技园区为例研究得出产业集群升级创新集群,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最核心区别就在于是否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载体,因而,要实现产业集群转型或升级,创新是关键[43]。左和平等(2011)对中国陶瓷产业集群绩效实证研究,发现资产总额、新产品产值率和工业增加值对陶瓷产业集群绩效起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说明产业集聚程度、创新能力和产出能力是影响中国陶瓷产业集群绩效的关键因素,又一侧面验证了创新是集群升级的重要因素[44]。
产业集群升级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Pietrobelli和Rabellotti(2005)[45]把中小企业集群分为传统制造业、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复杂产品系统产业和专业供应商4类,通过对拉丁美洲40个中小企业集群的实证调研和分析,认为升级同时受企业特定的努力和行动以及企业所在的环境影响。
阮建青等(2010)通过对浙江106个产业集群的研究表明,重大危机往往会引发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集体行动,合适的行动会促进产业集群质量的升级,危机与产业集群升级也有一定的关系[46]。
赵蓓等(2014)通过对泉州产业集群升级的企业影响因素、行业影响因素以及城市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产业集群是否能够升级关键在于集群内的企业是否升级;产业集群的升级与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行业发展前景和市场形势好坏的判断也直接影响到集群升级的可能性;集群所在城市软硬环境条件与集群的发展和升级息息相关[47]。
四、全球价值链下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对策研究现状
(一)确定GVC发展政策方面
从GVC参与中收益和实现GVC升级需要将GVC嵌入整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中;通过提供有利的投资环境和基建条件推进GVC参与;强化本地企业生产能力,降低参与的相关风险;稳定的环境社会和管理框架,协调贸易和投资政策;确保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协同,协调投资与贸易促进及便利化(UNCTAD,2013)[48]。康远志、胡朝举(2015)以潮州专业镇为例指出专业镇应该顺应产业价值链的国际分工趋势、突破地方产业集群低端锁定性风险是潮州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动因,应以购买者驱动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49]。与此同时,制定产业集群升级的技术创新战略、集群文化战略、集群品牌战略和政府支持体系(郑海涛等,2006)[50]。
(二)培育国内价值链方面
安徽省专业镇应该培育国内价值链,使自身能够在全国专业镇中具有竞争优势。以集群龙头企业为核心主体、以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大力投入与经营为战略重点、以集群内龙头企业与相关中小企业的密切协作为组织形式(代文彬,2012)[51]。黄建国(2011)[52]提出皖江城市带专业镇政府应引导专业镇制定完善发展规划,按规划要求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
(三)管理机制方面
在管理机制上,强化政府作用,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康远志、胡朝举(2015)以潮州专业镇为例指出专业镇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集群内外企业联合与协作,发挥集群内龙头企业的市场引领、企业聚集的功能,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走龙头企业主导升级之路。政府应加强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供给,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疏礼兵(2007)[53]根据集群创新主体发挥作用的差异,提出通过地方政府推动型、产学研合作互动型、龙头企业主导型来促进集群技术创新。黄建国(2011)提出皖江城市带专业镇政府应培育专业镇龙头骨干企业,加大对专业镇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继续开展专业镇与江、浙、粤等省的产业对接活动;建立健全产业集群专业镇公共服务体系。
(四)产业结构方面
在产业结构方面,安徽省专业镇的发展产业结构比较受局限。李姚矿、阮美梅、余其礼(2008)[54]指出安徽省作为一个中部欠发达地区,安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而区域经济的优势和特色可以通过产业集群来实现,认为安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要实现快速、有效、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立足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促进产业升级,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间的关系,使其形成相互促进的推动力。程霞珍(2010)[55]提出,皖江城市带产业、产品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层次偏低;产业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等因素制约了示范区内产业的优化升级,因此要坚持自主创新与政策支持相结合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产业向创新发展转型。马成文等(2012)[56]指出安徽正在积极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需要通过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转型,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但在承接转移项目过程中,既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又要充分考虑安徽农村人口规模大,城镇化率低这一省情,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状况,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有序转移。同时要提高产业的集群、集聚度,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
(五)生态环境方面
目前专业镇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量大,生态环境压力大;产业结构低,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重视经济发展,忽略生态建设(沈伟,2008)[57]。而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谢军,2005)[58]。沈伟(2008)提出的相应的措施有:做好整体规划,建设生态城市;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开展生态监测,加强环保意识。雷宇(2013)[59]分析了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的发展现状、低碳经济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安徽省专业镇发展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依靠科技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依托地域优势、构建低碳产业链;加大低碳技术创新,培育成长低碳产业及品牌。
五、全球价值链下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研究趋势
目前,GVC和产业集群专业镇理论正处于发展之中。现有的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针对全球价值链下专业镇的内涵、类型、影响因素、升级机制与对策研究等方面展开,对专业镇发展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安徽省关于产业集群专业镇的研究,以对策性研究居多,即使是理论性较强的研究,最后还是归结到提出发展安徽省专业镇的战略与对策上,具有很强的应用导向性和政策导向性。应用性研究中,针对皖江城市带地区如何发展专业镇的研究最多,这也反映了专业镇是在市场化、专业化高度发展的阶段发展起来,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服务这样一个现实。大部分的研究主要目的是满足安徽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需要,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思路,对于安徽省政府部门制定专业镇的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是现有的关于GVC下专业镇方面研究主要采用理论性推理、实证研究和描述性分析方法,尤其是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应用比较普遍,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定量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全国来说针对广东、浙江、江苏的专业镇研究偏多,针对安徽省的专业镇发展的模式的专题研究就相对较少,因此在安徽省基于产业集群的专业镇发展战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对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以及不同类型的专业镇(如内生型、外生型专业镇等)如何持续发展的研究还不够,对安徽省专业镇发展的机制、模式、规律的认识还有待深入。如何将GVC治理模式和安徽省专业镇紧密联系,加强安徽省专业镇技术创新工作,从依靠资源和成本的比较优势,转向依靠安徽省专业镇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如何将安徽省地方特色文化物化到安徽省专业镇的特色产业中,需要在今后的安徽省专业镇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安徽省专业镇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内生型专业镇的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如何促进专业镇产业集群升级,对于外生型专业镇而言如何培育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本地生产体系和增强产业的本地根植性,这些问题将是安徽省专业镇研究的下一个重点。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刘宗元,张永森.一个正在崛起的新经济增长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批发市场“五位一体”增长方式的调查[J].农村经济研究,1999(5):3-4.
[3]石忆邵.专业镇: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路[J].城市规划,2003(7):27-28.
[4]沈静,陈烈.珠江三角洲专业镇的成长研究[J].经济地理,2005(3):358-361.
[5]朱桂龙,钟自然.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广东专业镇发展及其政策取向[J].科学学研究,2014(1):29-33.
[6]MICHAEL E.PORTER.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M].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7-90.
[7]M.P.Van Dijk.Small Enterprises Clusters in Transition,A Proposed Typology and Possible Policies per Type Cluster[M].Working paper,1999.
[8]白景坤,张双喜.专业镇的内涵及中国专业镇的类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3(12):17-20.
[9]沈山,田广增.专业镇:一种创新的农村小城镇发展模式[J].农村经济,2005(1):92-95.
[10]普军,阎小培.专业镇经济模式的形成机制、特征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佛山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4(3):26-30.
[11]赵秋璐.论专业镇发展的进程[J].小城镇建设,2008(2):37-40.
[12]王珺.产业组织的网络化发展——广东专业镇经济的理论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0-95.
[13]方中权,余国扬.我国专业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开放导报,2005(4):109-110.
[14]陆剑宝.基于产业分类的广东专业镇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8):3-4.
[15]曾效祥.广东省专业镇产业族群的形成与产业链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0):146-147.
[16]GEREFFI,G.I 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1):37-70.
[17]STUGREON,T.How DoWeDefineValueChainsand ProductionNetworks?[R].BackgroundPaperpreparedforthe Bellagi value chains work shop,2000.
[18]HUMPHREY J AND SCHMITZ H.Governance and upgrading: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R].IDS Working Paper,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U-niversity of Sussex,Brighton,2000:120.
[19]HUMPHREY,J.AND SCHMITZ,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J].Regional Studies,2002,36(9):1017-1027.
[20]GEREFFI G,HUMPHREY J.STURGEON 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J].2005,12(1):78-104.
[21]PIETROBELLI,C.AND RABELLOTTI,R.Upgrading in Clusters and Value Chains in Latin American:The Role of Policies[R].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in its Series IDB Publications,2004.
[22]GEREFFI,G.AND R.KAPLINSKY.The Value of Value Chain[J].special issue of IDS Bulletin,2001(3):1-136.
[23]吴波,李生校.全球价值链嵌入是否阻碍了发展中国家集群企业的功能升级?——基于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8):60-65.
[24]徐军,冯德连.全球价值链下皖江城市带专业镇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14(5):15-22.
[25]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40-48.
[26]陶梦龙.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J].铜陵学院学报,2013(1):8-11.
[27]蒙丹.全球价值链驱动机制演变趋势及启示[J].发展研究,2011(2):9-12.
[28]UNCTED.世界投资报告2013——全球价值:促进发展的投资与贸易[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177.
[29]Gereffi,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1):37-70.
[30]DICKEN,P.&PF KELLY,KOLDS,P DICKEN,PF·KELLY,K OLDS AND WC YEUNG.Chainsand Networks,Territories and Scales:Towards a Relation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Global Economy[J].Global Networks1,2001,1(2):89-112.
[31]KAPLINSKY R.Spreadingthe gains from globalisation:Whatcan be learnedfrom value chainanalysi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37(2):117-146.
[32]KAPLINSKYR,READMAN J.Integrating SMEs in Global Value Chains:Towards Partnership for Development[R].UNIDO,2001.
[33]王传宝.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3-34.
[34]毛加强.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方式与升级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08(10):17-20.
[35]梅丽霞,柏遵华,聂鸣.试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J].科研管理,2005(5):147-151.
[36]吴义爽,蔡宁.我国集群跨越式升级的“跳板”战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10):55-64.
[37]赖磊.全球价值链治理、知识转移与代工企业升级——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国际经贸探索,2012(4):42-51.
[38]顾强.促进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加速升级[J].宏观经济研究,2007(4):16-20.
[39]罗勇,曹丽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路[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92-98.
[40]于斌斌,陆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模式探析[J].纺织学报,2011(12):134-142.
[41]黄丽婉,冯德连.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70-75.
[42]潘利.链网互动理论:产业集群升级的新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07(7):55-61.
[43]陈晓红,周源,许冠南,苏竣.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的影响要素和路径研究——以广东昭信科技园区为例[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751-757.
[44]左和平,杨建仁.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陶瓷产业集群绩效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9):78-87.
[45]GIULIANI,ELISA,CARLO PIETROBELLI,ROBERTA RABELLOTTI.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Lessons from-Latin American Clusters[M].World Development4,2005.
[46]阮建青,张晓波,卫龙宝.危机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质量升级——基于浙江产业集群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0(2):69-79.
[47]赵蓓,林必越,张小三.产业集群升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泉州产业集群的计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20):180-186.
[48]UNCTED.世界投资报告2013——全球价值链:促进发展的投资与贸易[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177.
[49]康远志,胡朝举.潮州专业镇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与路径——个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4):29-34.
[50]郑海涛,周海涛.走向高端——广东产业集群升级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5.
[51]代文彬,慕静,易训华.产业集群跨越式升级:基于集群龙头企业双链协同的研究[J].经济经纬,2012(6):57-61.
[52]黄建国.安徽省民营经济的新发展与政府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53]疏礼兵.浙江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式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21-22.
[54]李姚矿,阮美梅,余其礼.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乡镇经济,2008(6):53-57.
[55]程霞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1(4):69-74.
[56]马成文,魏文华.安徽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特区经济,2012(6):181-183.
[57]沈伟.专业镇生态环境发展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8(2):12-14.
[58]谢军.专业镇经济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59]雷宇.低碳经济下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12):39-42.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s and Treads about Industrial Cluster Professional Town of Anhui Under GVC
Zhou Wei-yun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Present research about industrial cluster professional town of Anhui Under GVC in the academic shows to be in the following respects:definition and types of professional town,influence factors,the type and ways of upgrading mechanism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fessional town under GVC.There are some research trends,such as the profound inquiry study about industrial cluster professional town of Anhui,finding the deficiencies which exist in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town of Anhui,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GVC;industrial cluster;professional town;Anhui Province
F263
A
1672-0547(2016)01-0021-06
2016-01-17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全球价值链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研究”(12BJY072);2015-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与铜陵学院联合培养创新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研究”(2015t1xy1hy02)
周维芸(1992-),女,安徽马鞍山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