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心电图动态浅析

2016-02-13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肺动脉

焦 琼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心电图动态浅析

焦 琼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动脉变化情况,以进一步提升心电图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确诊,对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动态变化患者49例(94.23%)。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S1QmTm、QmTm、Tv1-v3发生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多样复杂,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心电图;动态变化;诊断

Dynamic analysis of electrocardiogra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JIAO Qiong

(The First Af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nan Luoyang 471000,China)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是临床中的常见危急重症,是指由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阻塞动脉,造成的患者肺循环障碍,是一种病理和生理综合征[1]。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特征复杂、多变,极易发生误诊。相关文献报道指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2]。心电图是临床中诊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常用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安全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以进一步提升心电图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的诊断价值,我院开展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3.5±4.5)岁,病程3.6 h~18.5天,平均病程(5.1±2.2)天。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确诊。

1.2 方法

治疗前后,采用12导联的心电图机对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心电轴、P波、S1QmTm、T波、右束支传导阻滞,房颤等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出现心电图动态变化患者49例(94.23%)。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S1QmTm、QmTm、Tv1-v3发生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右束支传导阻滞、房颤和肺型P波发生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对比 [n(%)]

3 讨 论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危急重症,由于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临床特征复杂、多变,极易造成误诊。心电图是临床中诊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患者的后续检查与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主要病理生理原因为患者体内较大或较多的肺动脉内出现的机械阻塞和继发性体液情况,增加了患者体内肺循环阻力的同时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出现,进而使患者右心室和右心房发生扩张状况,出现一系列心电图异常表现,例如窦性心动过速、胸前T波导致、心电轴偏离、肺型P波、ST短压低或抬高、右束支传导阻滞、房颤等[3]。但部分症状较轻患者或合并左心脏疾病患者可能由于心电图的非特异性改变造成误诊。例如,心电图动态变化中,未出现心电轴右偏,但S1仅为1.5~2.0 mm,未出现明显的QmTm倒置,Tv1未表现出右束支阻滞图形,仅出现S波上升现象等,在心电图检查时应格外注意。本研究中,49例患者均出现心电图动态变化异常,发生率为94.23%。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一般在发病之初即可表现出来,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心电图将出现动态变化,并表现出多变性特征[4]。因此,临床中应增加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次数,及时了解患者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以避免误诊[5]。本研究中,治疗前,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63.46%,主要原因可能与患者出现的低血氧症状有关。低血氧症状的反射性可增加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心率代偿性,提升心率水平。另外,S1QmTm、Tv1-v3、右束支传导阻滞和肺型P波的发生原因可能与患者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张有关,上述症状可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右心室负担,并体现在心电图动态变化上。

综上所述,虽然心电图是临床中诊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常用方法,但仅运用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诊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并不明智,临床中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手段,例如胸部X线、螺旋CT、肺动脉造影等,避免误诊和漏诊,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1]代 菁,詹 莉.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16,01:21-23.

[2]杨 艳,宋东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44例心电图分析[J].海南医学,2015,02:242-243.

[3]刘卫民,林 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心电图变化特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5:103-104.

[4]李桂云,程 峻,孙建霞.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心电图分析研究[J]. 中国医疗前沿,2009,20:74,99.

[5]窦 淼.心电图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04:456-457.

本文编辑:刘帅帅

表2 治疗前后患者INF-α、CRP、ESR情况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INF-α、CRP、ESR情况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P〇<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T N F -α(p g / m L)E S R(m m / h)C R P(m g / L)实验组(3 7例)治疗前 2 5 . 6 8 ± 7 . 3 2 2 7 . 5 3 ± 1 4 . 2 6 2 3 . 2 6 ± 1 3 . 6 4治疗后 1 4 . 5 8 ± 3 . 9 4〇◥ 1 7 . 1 0 ± 9 . 5 3〇◥1 2 . 3 0 ± 5 . 5 3〇对照组(3 7例)治疗前 2 3 . 8 6 ± 6 . 5 0 2 8 . 3 5 ± 1 5 . 1 0 2 2 . 7 3 ± 1 1 . 6 0治疗后 1 6 . 2 8 ± 4 . 2 0〇 2 1 . 5 3 ± 1 0 . 1 4〇1 5 . 4 3 ± 8 . 5 2〇

3 讨 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在临床上多以控制为主。实施穴位埋线夹脊穴治疗过程中,就患者敏感穴位进行刺激作用,另外加上有效护理干预,可逐步改善其脊柱关节功能,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4]。本文中,实验组患者接受穴位埋线夹脊穴治疗,其临床体征与INF-α、CRP、 ESR情况明显改善,总体情况优于接受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因而,可将穴位埋线夹脊穴应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这一方案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齐亚军,刘 健,曹云祥,等.强直性脊柱炎从脾肾论治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03):61-62.

[2]邓海军.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04):87-88.

[3]夏艳玲.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8):104-105.

[4]凌 雄,朱峪英.穴位埋线夹脊穴辅助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03):285.

本文编辑:刘帅帅

R563.5

B

ISSN.2095-6681.2016.23.143.02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肺动脉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