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同类型的起搏器术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02-13温雯
温 雯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研究不同类型的起搏器术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温 雯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起搏器术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80例,对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最后对患者的起搏功能及感知功能进行探究,并观察患者的起搏心率失常状况。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可知,DDD型检出率同VVI型、VVR型、AAI型及DDDR型比对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DDD型、VVI型、VVR型、AAI型及DDDR的起搏器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房颤及室速等。结论患者术后行动态心电图可以对不同类型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充分掌握,同时可以对起搏功能异常感知进行监测,心律失常状况也可以了解,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动态心电图;应用价值
在临床心律异常治疗中首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近年来,心血管患病率逐年呈上升发展趋势,该手术方法取得了临床上的认可并广泛应用。但是,起搏器植入后,会有多种状况出现,如:感知功能异常、起搏存在间歇性[1]。由此可见,临床需予以有效的检测手段,从而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2]。为此,本次研究就不同类型的起搏器术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选择我院收治的行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80例,以下为研究结果和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2.3±4.2)岁。起搏器安装时间3~10年。其中,冠心病3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20例,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10例。依据起搏器类型进行划分:VV1型30例,DDD型20例,VVIR型15例,DDDR型10例,AAI型5例。
1.2 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PI12通道监测患者,时间为24 h。其后,专业人士需对存在的误差进行纠正,最后分析起搏器起搏、心律失常及感知功能,并将所得结果予以标记。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相关数据均由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起搏器功能异常、感知及心律失常数据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可知,行动态心电图后,DDD型检出率同VVI型、VVR型、AAI型及DDDR型比对,前者比例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见表1。
表1 起搏器功能异常、感知及心律失常数据分析 [n(%)]
2.2 起搏器类型不同致使心律失常情况的比例分析
通过对该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DDD型、VVI型、VVR型、AAI型及DDDR的起搏器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房颤及室速等,比例均不同。见表2。
表2 起搏器类型不同致使心律失常情况的比例分析 [n(%)]
3 讨 论
近年来,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应运而生,该术式凭借诸多优势取得了临床认可并广泛应用[3-4]。虽然该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患者完成手术后较易出现多种症状,如:心律失常。一旦不能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需予以有效的检测手段,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以往的检查手段为常规心电,但是存在局限性,加之判断相对困难,使漏诊率得以提升。动态心电图是近年来逐渐引入临床检查的检测方法,同时具有诸多优势,如:可以有效检出起搏器功能异常和心律失常状况,同时可以有效观察起搏感知功能异常及心率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使准确性得以明显提升[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以肯出,通过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可知,DDD型检出率同VVI型、VVR型、AAI型及DDDR型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形成。与此同时,DDD型、VVI型、VVR型、AAI型及DDDR的起搏器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房颤及室速等。
由上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患者完成手术后实施动态心电图,可以对不同类型起搏器现状进行监测,同时有效判断起搏器术后功能,因此该手段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与实践。
R540.4+1
B
ISSN.2095-6681.2016.23.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