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杭州未来能源发展方向
2016-02-12
科学把握杭州未来能源发展方向
“杭州市‘十三五’及更长时期能源发展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
随着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脚步声日益临近,杭州市未来能源发展的大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全面认识杭州市能源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如何科学把握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和机遇,进而提出遵循能源发展规律、符合国家宏观导向、契合杭州发展需要的能源发展新思路,是杭州市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
机遇和挑战
(一)四大机遇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供了难得的调整空间。经济增长速度高速换挡中高速,使得杭州市能源供需矛盾得到较大缓解,供需逐步趋于平衡。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推动了能源结构的调整,使得杭州市经济发展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单纯追求发展速度”到“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并重”的发展理念转变,使得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深刻认识到能源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内在联系,能源结构优化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能源技术革命契合了杭州市产业优势。杭州市现有的产业优势和未来的产业定位较为完美地契合了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技术需求:将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列为全市“一号工程”;以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电子商务为特色的互联网经济优势明显;物联网产业快速崛起,处于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逐步壮大,已形成了涉足太阳能光伏、风电、新型电池、生物质能等多个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拥有一批国家级科技研发载体。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为杭州市能源体制机制优化调整破除了障碍。一方面,能源价格定价体系的改革,将为杭州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动力;另一方面,能源行业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放开,将为社会资本参与杭州市能源发展提供畅通渠道。
政府层面的各类激励政策为杭州市能源发展增添了助力。近年来,国家和浙江省在能源领域相继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在鼓励能源科技创新、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拓宽能源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强能源领域示范试点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国家和浙江省还将不断完善各类能源发展扶持政策。用好这些政策将为杭州市能源发展增添更大的助力。
(二)三大挑战
生态环境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对生态环境关注度的上升,生态环境对能源发展的约束力越来越强。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中,对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责任分解和考核力度正在逐步加强。可以预见,未来国家对地方政府生态环境考核将越来越严格,如果不进行较大的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发展将举步维艰。
未来节能降耗的潜力越来越小。杭州市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起步较早,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推进,未来节能降耗的边际效应将逐步递减,节能降耗的潜力将越来越小,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对节能降耗工作的约束作用也在逐步凸显。因此,未来需要从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两个角度,加大节能降耗工作的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力度,以取得能源发展的新突破。
能源领域的区域竞争越来越大。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明确,各个区域的能源发展路径也渐趋明晰,未来围绕资源、技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杭州市固有的资源、区位等劣势将进一步显现,未来杭州市在能源领域的竞争将面临不利地位。如何利用好杭州市的优势,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管理体系弥补劣势,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区域竞争,是杭州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总体导向
以“节能提效”为重点。能源消费城市的本质决定了杭州市能源发展的重点应放在“节能提效”上。通过“节能提效”弱化杭州城市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依赖性,拓展杭州城市发展的能源空间。
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杭州市未来能源发展只有坚持“绿色低碳”导向,才能适应日益增强的生态、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等压力。“绿色低碳”导向首先要求在能源发展目标的设置上应加强与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目标的衔接;其次在能源发展的重点上向光伏、浅层地温能等低碳能源倾斜;最后在能源发展的手段上必须依托先进科技和市场机制。
以“激活市场”为手段。强化市场机制在能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新一轮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在现有的以政府引导为特征的各种举措边际效应递减的背景下,未来杭州市的能源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市场手段去调节各方利益,挖掘节能提效潜力。未来杭州市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能源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价格、投资和市场建设上。
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能源结构的调整必然会遭遇各种固化利益的阻碍。而“改革创新”是突破这些障碍的有效手段。未来杭州市能源发展必须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对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管理模式方法的创新,界定清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统筹协调政府、企业、社会的力量,推进能源发展取得新突破。
重点举措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电力供应方面,加快500千伏钱江变、杭州变、萧东变及配套工程布点建设,持续完善形成500千伏“一环四向”核心主网架结构;加快杭州市区、余杭、富阳、建德、桐庐等区域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布点建设;全力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等新兴集聚区、开发区、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的电网建设与改造升级;以用电负荷高、峰谷差异大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快的区域为重点,深入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天然气供应方面,持续推进杭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高压管输项目建设,实现全市中高压主干网向县(市)的全覆盖,形成“多点接气、环状供气”的环状供气管网架构;加快规划建设天然气应急气源站和大型LNG接收站,增强天然气供应和储备调峰能力。成品油供应方面,重点推进绍兴-杭州成品油输油管道工程、萧山南阳油库扩建工程、桐庐江南油库、平安桥油库等项目建设,提高成品油管输和储存能力。同时,鼓励区域型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鼓励省级以上成熟开发区现有热电厂进行分布式能源升级改造,发展为以天然气、企业废弃能源等为主、结合建筑光伏应用的区域能源中心。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一是拓展“无燃煤区”建设范围,将“无燃煤区”建设范围逐渐扩展到各区、县(市)非建成区。二是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整合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现有热源点,推进供热管网工程项目建设,逐步消除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盲点。三是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积极拓展天然气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利用渠道,有效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四是以太阳能光伏、浅层地温能等为重点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利用方面重点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序发展地面光伏电站,积极探索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光伏扶贫等其它应用方式;浅层地温能利用方面,以建筑节能和设施农业为重点领域,土壤源热泵和地表水源热泵技术为重点推广技术,重点推进大型商业建筑、高档住宅小区、大型公共建筑等的热泵技术示范应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是进一步强化行业能效准入。以用电消耗和煤炭消耗为重点,研究制定覆盖全市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产业导向目录,重点加强服务业的能效准入;探索建立产业能效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实施各项能效提升计划。不断提升工业领域、建筑领域、交通领域的能源使用效率。三是加大高耗能行业整治。以六大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全面淘汰或削减落后和过剩产能;在水泥、钢铁、纺织、热电等行业积极推广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推荐的技术、产品和工艺;在高耗能行业中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
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一是深入实施“能源双控”制度。全面推行用能预算化管理,完善用能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加强“能源双控”工作的评价和考核。二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会展经济、健康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六大中心”建设为重点,着力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加快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化全市产业空间布局。三是以区、县(市)为单位,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将煤炭总量指标作为项目审批前置条件,以总量定项目和产能;在“无燃煤区”内,禁止新增使用原煤或其他高污染燃料的项目;对“无燃煤区”以外新增燃煤项目,必须实行燃煤的等量或减量置换。
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推进能源价格体系改革。研究制定可参与直接交易的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准入标准,并制定动态监管办法;研究制定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主体行为规范,以及培育市场主体、推进交易平台建设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市场化背景下如何保障供需平衡、提高能源供应安全可靠水平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居民、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能源价格的定价机制,切实保障民生利益。二是强化市场机制在能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广用能量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标准、企业存量用能指标的分配方式、交易价格定价机制,以及各项奖励惩罚制度;鼓励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节能商业模式,在节能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按照国家能源体制改革的步伐,有序放开能源行业竞争性领域和环节,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拓宽能源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渠道。
作者单位:杭州市工程咨询中心;课题组成员:鄢云王隆祥苏雅俞超黄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