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航天标准化工作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2-12赵文静吴永亮
文/赵文静 刘 博 吴永亮
论文
关于新形势下航天标准化工作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赵文静1刘 博1吴永亮2
本文分析了航天标准化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现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推动标准化实现战略转型的思考,并提出了在解决人才、制度、产品“三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预研等方面问题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标准化 转型 发展 支撑
标准化工作作为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运行的坚实基础,也是固化技术、形成优势、获得效益的关键环节。航天标准化工作是航天“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服务型号研制中心任务、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实现对合作伙伴成功把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近几年型号任务的快速增长,高密度发射任务的逐渐增加和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发展的强劲步伐,航天标准化工作正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推动航天标准化工作实现战略转型,以适应当前的新形式、新任务,成为每一个标准化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标准化工作现状
航天标准化作为技术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伴随航天事业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标准体系为核心的标准化工作系统,这种大一统、层级式、极为稳固的组织架构,在技术发展缓慢的年代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型号研制任务迅速发展,新进员工的逐渐增加,日趋强劲的流动性使得原有标准化工作模式逐渐偏离型号中心任务,“两张皮”现象日渐明显,标准化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标准化运行模式逐渐显现出不足之势。
1. 标准化人员配备渐显不足
航天标准化作为一项集技术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覆盖专业发展全领域,贯穿型号研制全过程,其具体工作内容包含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建设、标准适用性研究、型号标准化大纲编制、标准化审查、产品“三化”设计等大量的工作,要想实现各项标准化工作的扎实推进,就需要建立适应不同层级及专业的标准化人才梯队,而目前只在归口部门配备几位专职人员的工作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标准化发展的需求。标准化人员数量不足、专家型标准化人才短缺、专业领域标准化职责定位不清等问题日渐明显。
2. 标准应用实施缺乏有效引导
在航天型号发展几十年的进程中,各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制定了大量的标准,建立了全面配套的标准体系。但在具体应用实施过程中,对应某一个工作过程的标准往往有几项甚至十几项,设计人员尤其是新进员工很难把握这些标准的应用,经常出现标准引用混乱或者遗漏的现象,使得标准在战术型号预研、研制以及批产等各项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急需对标准的具体落实方法进行研究,推动标准在型号工作中的应用,切实提高标准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加强标准的指导作用。
3. 型号标准化能力亟待提升
为实现以最少的品种规格、最少的工作量和人力,来满足最多的需求、最低成本、最短研制周期、最可靠的产品质量,航天型号逐渐由单平台、单品种、机械化向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转型,产品“三化”设计成为航天型号标准化工作的又一重点。面对这项转变,当前航天型号标准化工作表现出对型号产品熟知程度不够、对产品“三化”设计缺乏把关环节、产品标准化大纲尚未对产品“三化”设计给出具体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急需围绕型号产品“三化”设计开展型号标准化工作模式探索,推动型号产品“三化”设计的进一步落实。
4. 新技术领域标准话语权缺失
为维护标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长期以来航天领域标准制修订的工作重心都是围绕那些经过大量实践验证的、成熟度较高的技术内容,而对于一些新的技术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标准预先研究机制。新技术发展过程中缺少标准化规划,当新技术发展成熟有条件形成为标准的时候,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确定技术指标,以保证标准编制。同时,由于科研任务重、人员精力有限等多重原因,就造成了新技术领域标准的制定一拖再拖,新标准领域相关工作过程缺少标准指导,长此以往,就使得在新技术领域标准的话语权逐渐缺失。
二、航天标准化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航天标准化工作急需跟随型号研制发展的步伐,瞄准型号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需求,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标准化发展新路经,并根据形势对标准化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使得标准化工作系统由原来垂直一体化的金字塔式架构逐渐转换为扁平式、分布式、网络式的组织架构,从而推动标准化与专业技术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型号研制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关于航天标准化转型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 从专职为主到专兼结合,推动标准化工作模式转变
在航天系统原有的工作模式中,标准化人员大多为专职,主要负责标准化管理工作,他们普遍对专业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标准化关键技术内容还是由一线设计人员来完成的,而对于参与标准化工作的设计人员,组织架构中却并未明确其标准化职责,组织关系上的脱节给标准化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要想解决这一困难,可在原有专职标准化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从各技术专业吸纳有经验的设计人员作为兼职加入标准化队伍,使得标准化人员结构从专职为主向专兼结合转变,专兼职标准化人员相互配合开展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标准与专业技术的融合,推动专业标准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2. 从集中管理到管放结合,推动标准化部门职能转变
目前,大多数航天企业的标准化工作都是由归口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使得标准化人员一方面疲于应付大量繁杂工作,另一方面对于某些关键环节却没有精力去把控,长此以往,对外就造成了标准化工作整体疲软的印象。对此,应大力推动标准化工作职能由“集中管理”向“管放结合”转变,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放的放开、放到位,标准化归口部门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流程梳理、制度制定以及关键环节的把控上,发挥好在标准化整体策划、监督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同时,逐步减少标准化管理的层级,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标准化自助管理,以缓解标准化人员紧缺的状况;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教育、制度激励和监督检查等方法,增加标准化发展的内生力,逐步实现广大设计人员的标准化自我管理,推动标准化工作与型号科研并轨运行。
3. 从制标主导到应用主导,推动标准化工作理念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明确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标准制订、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而长久以来,航天标准化的工作重心都是在围绕标准体系进行标准制修订,而对后续标准的实施缺乏有效引导,造成那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制定的标准被束之高阁,不能形成效益。对此,要逐步推动标准化工作理念由“制标主导”向“应用主导”转变,通过细化岗位标准、学习宣贯标准、合理剪裁标准以及在文件模板中落实标准要求等方式推动标准在一线的应用实施,使标准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有效实施标准来验证其正确性,形成标准制修订的反馈机制,为后续标准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动力。
4. 从基础夯实到技术引领,推动标准化战略方向转变
航天标准化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为型号研制过程的事中和事后保驾护航,但在型号的预先研究方面,却尚未进行有效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介入的滞后,一方面是由于对新技术未形成充分的认识,在制定标准时,对于最新成果和先进经验的吸纳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在预研过程中对于技术继承性缺乏指导把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型号产品“三化”设计工作的开展。对此,应将标准化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上,推动标准化工作从“基础夯实”向“技术引领”转变,使标准化直接参与到技术研发的战略制定中,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就进行标准化的预研和布局规划,以技术创新推动标准创新,在整体规划中推动产品“三化”设计,并充分利用标准化平台组建的生态圈聚合资源,使标准化在推动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主要措施
1. 结合实际情况,吸纳优秀人才加入队伍
按照“专兼结合”的模式开展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广泛吸纳各技术专业领军人才兼职加入标准化队伍。一方面,兼职标准化专业人员可以依托专业技术的肥沃土壤,及时吸收专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点,为标准化工作的推进补充能量。另一方面,在基层设置兼职标准化专业人员,有利于发挥专业团队优势,调动专业集体力量开展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课题研究等工作,从而加速标准全员化的步伐,推动标准化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2. 提供制度保障,激发标准化发展内生力
按照“管放结合”的思路,逐步完善标准化规章制度。标准化归口部门应从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建设、型号标准化、设计文件审签和标准宣贯培训等重点模块入手,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关键环节,提出工作要求,制定相应制度,在大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规范标准化工作日常管理的同时,为广大设计人员了解标准化工作过程、减少标准化层级管理打下基础。另外,还要深入研究工作措施,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使标准化工作与持证上岗、职称评定、评选评优等挂钩,推动标准化工作渗入型号和一线岗位。
3.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探索将标准化要求纳入各项具体工作的方法,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岗位标准,结合重点试验流程、专业设计流程、重要计算项目等。系统研究岗位标准与AVIDM、SDM等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对接,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岗位标准智能查询和在线指导,实现设计文件编制过程与各项重点试验过程中的岗位标准嵌入,实现相关标准到计算工具的转化,做到设计过程中“工作有标准、人人用标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开展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相关文件模板的编制,研究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标准编制过程的自动化,为减轻人力成本并实现标准化统一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4. 选取关键点切入,实现产品“三化”设计把控
围绕产品“三化”设计开展型号标准化工作模式探索,找出标准化专业人员在型号发展中的切入点,以技术文件会签和参与技术方案内审等专业“横向管理”的方式,推动标准化专业人员参与型号标准化工作,对型号研制和预研的产品“三化”设计内容进行严格把控。在此基础上,还要从软件通用架构、软件模块重用和产品通用模块设计等方面着手,推动产品“三化”设计研究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各型号之间交流较少,复杂武器系统型号内部以及型号之间类似产品“三化”设计不甚理想的问题,为产品“三化”设计的提高和型号研制任务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撑。
5. 紧跟预研步伐,打造新技术标准研发平台
在夯实原有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新技术标准研发平台,以各预研项目为依托,瞄准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新成果和新亮点,开展标准预研工作。一方面,用标准化手段固化新技术,在重大领域有技术突破时,及时归档所有技术资料,对有推广价值且通用程度高的预研项目,及时将已有成果加以整理提炼并转化为系列标准;另一方面,对于眼下还不能实现标准制定的新技术,及时关注其发展态势,了解生产与使用、需求与可能、国内与国外、现实与将来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好技术储备。当有条件对新技术进行总结和固化时,标准的编制会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依据,从而提升标准的编制质量,更能为专业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做出贡献。
四、未来工作展望
面对如今型号任务快速增长、高密度发射任务逐渐增加,以及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发展等,如果航天标准化工作继续固守僵化、层级式、大一统的格局,巨大的离心力势必会将标准化工作抛离企业核心,陷入被边缘化的困境。因此,要加紧推动标准化工作实现转型发展,使得标准化工作更加切合企业实际、关注企业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和解决关键难题,要从人才培养、日常管理和预研等方面入手,有组织、有战略、有平台、有布局地建立航天标准化发展新格局,助力实现“以需求推动标准,以标准演绎技术,以技术保证质量,以质量赢得用户,以用户定义需求”的良性循环,为航天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The article analyzes current new situation and tasks of aerospace standardization,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work.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ideas from four aspects of promoting standardization and achieving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The article proposes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rt out the issues involving talent pool, institution, pilot studies, as well as product generalization, serialization and combination.
Standardization; Transformation; Develop; Support
(作者单位:1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2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