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盘”“转”并举提升工业经济——长兴县工业低效用地再开发纪实

2016-02-12长兴县国土资源局张振杰

浙江国土资源 2016年11期
关键词:长兴县效用全县

□长兴县国土资源局 张振杰

“控”“盘”“转”并举提升工业经济——长兴县工业低效用地再开发纪实

□长兴县国土资源局张振杰

近年来,长兴县积极开展工业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牢固树立“亩产为王”理念,把提升企业整体质量和土地亩产效益作为整个工作的突破口,狠抓“腾笼换鸟”工作,着力破解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益不高、产出强度参差不齐、集聚效应不强等现象,努力推动土地集约利用,不断提升全县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从2013年至今,全县累计收回低效用地65宗,盘活土地4000多亩;围绕盘活土地开展“二次招商”成效明显,先后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8个,其中合同外资9.66亿美元、实到外资7.74亿美元;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2%,工业企业税收同比增长40%。

一、整合三种资源,做好三篇文章

(一)整合政策资源,严把管理关,做好“控”字文章

1.前置把关“控”

长兴县先后出台《长兴县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等一系列文件,加强批前会审,进一步落实“一优一不三个最低”的用地原则,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一优”: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投资强度大、低能耗、环保型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一不”:企业低效利用土地,但又有用地申请的,坚决不予安排。“三个最低”:明确全县最低工业地价: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得低于25万元/亩,其他乡镇不得低于18万元/亩;分区明确工业项目最低投资强度:开发区不得低于300万元/亩、乡镇不得低于250万元/亩;明确部分开发建设最低条件:工业项目容积率必须在1.2以上,绿化率必须控制在10%以内。

2.政策引导“控”

出台《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实施意见》《长兴县推进“空间换地”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以“亩均产出值”和“亩均税收值”衡量土地利用水平,土地使用税实行“高征高奖”,建立工业项目履约保证金制度、投资建设协议书制度、分阶段权证管理制度,出台了《长兴县工业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实施办法》,加大工业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力度,提高工业建设用地亩均产出。2015年长兴又出台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意见》,对土地要素实行差别化配置,可以说,全县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已基本完善。

3.考核倒逼“控”

以年度为单位,将“空间换地”“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项目,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到年度节约集约用地专项考核,用考核的杠杆,形成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空间换地”工作的倒逼机制。

这些制度的出台和执行,从政策层面上对长兴县低效用地再开发程序、要求进行了规范,有效提升了全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13年,全县单位建设用地GDP为12.33万元,比2010年增长41.14%;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比2010年下降57%;单位工业用地总产值为179.05万元/亩,比2010年增长35.5%,三项指标均居全市前例。

(二)整合存量资源,严把处置关,做好“盘”字文章

针对闲置空闲土地总量大、矛盾多、情况复杂等实际情况,长兴借势借力,强力推进闲置低效土地的清理处置工作,有效解决了“有地不用”和“无地可用”的矛盾。长兴县工业用地建设容积率从上一年度的1.2提高到目前的1.5,亩均投资强度从250万元提高到350万元。

1.以行业整治为抓手,借势“腾”地

一是鼓励企业搬迁集聚“腾笼”。长兴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注重将原来的“低小散”的企业通过搬迁集聚提升,实现规模化、园区化、清洁化发展,盘活低效存量资产,腾出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发展空间,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如蓄电池行业通过淘汰、兼并、重组,企业家数从61家减少到30家;企业分布从7个乡镇集中到新能源产业园区郎山园区和城南园区两个专业集中区;生产装备从手工操作升级到国内外一流的自动化水平,2012年产值实现220亿元,同比增长85.6%,共腾出土地1000亩。粉体行业方面,共关闭386家企业,新重组设备工艺一流、生态环保的“亿千”企业13家,共腾出1200亩土地。二是鼓励零土地技改“提效”。对利用现有存量土地实施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扩建项目实施奖励,远远超过原有政策1000万元的设备奖励门槛,有效提高了乡镇、企业的积极性,2013年以来,共实施“零土地”技改项目221项,计划总投资108.68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55亿元,项目全部完成后,预计可以有效节约工业用地3623亩。三是加强招商引资“换鸟”。围绕“换好鸟”的要求,针对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门出台《加快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今后4年全县现代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的目标,明确了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五项重点推进举措。近几年,通过“换鸟”,新引进项目62个;完成装备制造业产值73.6亿元,增长10.9%。

2.以专项活动为契机,借力“盘”地

一是加强废弃矿地利用。结合“四边三化”专项行动,对全县56座废弃矿山全面开展治理,2013年已启动43座废弃矿山的治理,完成19座,投入资金1.45亿元。治理中,切实做好矿地利用文章,扎实推进矿地资源“二次开发”,已平整腾出工业用地1350亩,入驻企业9家。二是加强闲置用地收回。对全县城镇低效用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进一步加大低效利用建设用地再开发力度。对一些供而未建、建而未投的闲置和空闲土地,通过协商收回、鼓励流转、协议置换、收购储备等方式进行收回。如县开发区,签订收储协议收回或解除协议的项目共11个,土地面积计1097.93亩。

(三)整合“提升”资源,做好“转”字文章

一是加大技改促提升。按照“四转”(个转企、下转上、低转高、小转大)要求,各乡镇(园区)落实“四减两提高”专项行动,加大企业技改项目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土地的亩产效益。2015年以来,长兴县实施了“大投入大产出”专项行动和专题走访调研活动,累计排出企业技改项目214个,其中项目扩建类112个、设备改造类102个,计划投资224.2亿元。

二是明确路径促提升。扎实开展“百企转型升级”行动,围绕“五型企业”(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目标,引导规上企业制定“十三五”时期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发展路径和定位,鼓励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上下游配套、兼并重组、扩大投资、股改上市等途径做强做大。2015年以来,累计有60家规上企业入围全县“百企转型升级”行动。

三是优化服务促提升。各乡镇(园区)围绕企业手续报批、项目建设、产品生产等各环节,落实职能科室每日围绕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切实解决企业落地、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领导班子“对口”服务,建立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明确每周现场服务不少于一次、每两周进行座谈交流一次,同时将服务企业的情况纳入班子成员年终考评。2015年以来,全县通过干部联企机制已解决企业难题598个。

二、政策引导,齐力保障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全县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县级层面,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园区)也分别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站所、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比如虹星桥镇在提高工业企业亩产效益、改变土地低效利用过程中,以纺织企业技改为重点,指导企业制定、实施“一企一策”;开发区则千方百计撬动低效利用土地“存量”,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李家巷以行业整治为抓手,实行差别化政策,“抓大活小”,实施“腾笼换鸟”,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政策引导是关键

市场经济决定了政府只能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背后的手”,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实施主体必然是企业,因此政策措施必然成为推动经济工作的有效杠杆。洪桥镇将“空间换地”项目列为年度重点项目,在用地指标、能耗配置、企业融资、人才招工等各个方面给予倾斜,并按照县相关政策对技改项目进行补助;泗安镇对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采用清退、重组、嫁接等多种有效措施,落实退市机制;画溪工业功能区针对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由政府收回、收购土地的,在依法补偿的基础上,给原土地使用人一定的奖励;对二次开发中引入的项目,其产业类型符合政府鼓励类或重点扶持类的,可按照税法规定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的优惠政策。现实效果再次证明,“逼着干不如主动干”,好政策对工作的推动成效是明显的。

(三)上下齐心是保障

政府工作就像一台机器,只有每个零件都充分磨合好,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就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来说,既不是哪个部门的事,也不是哪个乡镇的事,更不是哪个个人的事。具体而言,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园区)既要各司其职,又要沟通协调,国土、经信、建设、金融等相关单位既要关注面上工作政策的制定、执行,又要关注点上细微的问题,切实起到指导、督促的作用,更要做好向上沟通和争取工作,特别是要注意总结、提炼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让我们的工作既要“干得好”,又要“喊得响”。各乡镇(街道、园区)既要领导带头,上下一心抓工作,又要学会“弹钢琴”,将“空间换地”工作与招商引资、环境综合整治、“530”项目引进推进、“机器换人”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猜你喜欢

长兴县效用全县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努力进取,不断成长
——浙江省长兴县第四小学青年教师施燕燕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My family
浙江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渠道的选择偏好及效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