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德研究生教育:质量、招生和就业结果研究
2016-02-12刘丽平靳慧敏
刘丽平,靳慧敏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1 报告出台的背景
2014年9月,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名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招生和就业的国际比较》报告,报告围绕着研究生教育质量,招生和就业三个方面比较了英格兰和澳大利亚、德国、印度、挪威、苏格兰、西班牙、美国八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教育,明确了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优势和挑战。
研究生教育培养着国家顶尖人才,对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各类教育组织、机构的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生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规模和质量失衡,研究生教育亦有同样的趋势;二是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如何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声誉的问题;三是保持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招生平衡的问题;四是资助形式和机构多样化的问题;五是教育作为一种公益事业,承担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如何保持人才供需平衡的问题;六是增加研究生类型和计划的多样性问题等。[1]我国正处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研究生教育概莫能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但与欧美发达的研究生教育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有必要了解发达国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做法,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鉴于英、美、德三国是研究生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本文选取这三国的研究生教育进行分析。
2 报告的主要内容
2.1 英、美、德三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国际竞争突出表现在教育的竞争上,提高研究生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研究质量,研究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充满活力的研究环境,英、美、德三国都很重视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都把研究生教育质量摆在优先位置。
2.1.1 英国
英国特别重视研究生质量,研究生的质量是吸引国外资金投入的主要驱动力。英国在提供充满活力的研究环境方面做得相当成功,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研究成果的贡献来整合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资源。英国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最高的影响。根据商业、创新和技术部的研究,2012年英国文章引用率占16%,为全球最高,[2]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博士到英国深造。英国在博士研究培训和专业发展方面经验非常丰富。英国的优势体现在博士培养中专业技能发展一体化,很重视学生在第一年学习中的结构化训练。英国大学体系的开放性是吸引海外优秀学者来英国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因素。英国有很多机制用于保障和监控研究生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委员会(QAA) 负责审查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研究生水平和标准由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准则规定。英国的大学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安排了非常灵活的计划审查,将计划审查的细节交给院校,这些院校能为他们的计划采用合适的体系。英国研究生教育的许多政策是由一系列如研究委员会、资助机构、专业组织和QAA 这样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制定的。英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中。
2.1.2 美国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力直接体现在大学的排名。美国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中一直遥遥领先。在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的前100名中,美国占52 个名额,英国8 个,德国4 个。[3]在201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的前100 中,美国占44 个、英国11 个、德国6 个。[4]由62 个研究型大学组成的美国大学协会(AUU) 曾表示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对国际优秀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美国研究生质量评价是通过研究生计划审核实现的。美国的大学在硕士和博士阶段都有很多计划审核。美国教育部批准一批民间机构负责大学认证,教育部负责对这些机构进行审核,质量保障由各州负责。这些认证机构在提请政府批准之前须严格符合政府规定的标准,保证与院校无利益冲突。认证机构对批准认证的院校的学术计划授予不同的标准,认证的院校在运作方式上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在地区层面,认证通过同行评估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一般先通过院校自评 (Self-Study),再通过外校同行专家进行深入审核,然后就审核结果发表质量报告。现在研究生质量评价的指标需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职业生涯发展挂钩,而且更加重视学生毕业后10-15年所做的评估。并且,美国教育部也认可一些国家机构所进行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认证,负责大学专业学科如工程与技术、化学、商业、临床实验科学、护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学科的认证。此外,国家研究委员会(NRC) 与国家科学工程院和美国医学研究所一起协调美国科学、医学、工程和社会科学研究计划。
2.1.3 德国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革,通过改革缩短学位计划的年限,保证了大学的高入学率。未来几年,德国本科生人数不会有太大增长,而硕士和博士的需求会显著增长。德国通过制定教育政策,采取紧急行动满足研究生增长需求。
德国提升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精英倡议计划,该计划旨在为满足一定精英标准的大学提供额外资助,建立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精英”大学。精英倡议计划集中资助,一是研究生院:按科目组织起来,目的在于为合格的、有能力的博士研究者和学者的培训提供一个好的研究环境。二是精英集群:包括大学、非大学研究机构和商业/企业合作伙伴合作安排一同从事尖端研究领域。实施未来构想:目的在于表明长期战略的创新发展以提高组织效率,使它更具竞争力。第一阶段 (2006-2011),拨款1.9 亿欧元额外资助成功的大学。第二阶段(2012-2017),将2.7 亿欧元分配给成功的机构。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努力,已经资助了39 个研究生院创建(每年平均接受100 万欧元),37 个优秀团队(每年平均接受650 万欧元) 和9 个机构策略(每年接受达1350 万欧元)。最后一个阶段资助覆盖45 个研究生院、43 个优秀团队和11 个机构策略。[5]这导致了大学之间的质量差异。被授予“一流大学” 头衔的大学可以获得大量额外的资助,这些资助可以更好地组建以各种学科为主的研究生院,提供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和沟通技能的课程,来吸引更多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为他们提供最强有力的研究环境,使学校更具竞争力。
质量监控方面,德国遵照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 (ENQA) 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由联邦政府负责。
2.2 英、美、德三国研究生的招生
研究生教育招生方面,该报告主要针对研究生教育的资助问题进行了研究。涉及国家公共资助和私人机构、团体资助比例;如何确保家庭经济困难但有能力且愿意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能够入学;为弱势家庭的研究生申请者调整入学要求;倡导灵活的学习方式以及终身学习等问题。
2.2.1 英国
2013年韦克林 (Wakeling) 和汉普登·汤普森(Hampden-Thompson) 的研究表明英国研究生教育中,来自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毕业生是被忽视的;同时在所有学科和不同少数民族中妇女继续教育的水平比较低。[6]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 研究表明,在硕士阶段,越来越多的成人学生返回学校接受研究生教育,把研究生教育作为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部分,硕士学历对想接受研究生教育,但又不愿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来说,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选择。
谈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公平入学离不开研究生资助。根据2013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统计,英国研究生资助主要来源于政府机构、企业、银行贷款。国家机构主要是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 和英国研究委员会 (RCUK) 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进行资助;企业通过提供实习工作,课程开发以及赞助的方式进行资助;银行通过贷款方式进行资助;学生通过自费方式接受研究生教育。[7]但是资助政策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本科阶段的债务阻碍学生攻读硕士。英国在考虑通过增加本科生额外学费来资助研究生教育,或者通过招收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名校正在通过引入自费的方式限制研究生入学。
2.2.2 美国
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在大学完成的,联邦政府通过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最大资助者)、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美国国防和能源部等相关机构提供资金。2012年国家对公立大学的资助减少,引起了各种恐慌。由于资助削减,公立大学只好通过缩小对来自低收入家庭学生招生以及招收更多有进取心并能负担更高学费学生的方式来度过危机。美国教育部运作的联邦学生援助计划是许多大学研究生公共资助的主要来源。联邦学生援助计划年预算大约是1.5 亿,它提供的贷款类型包括:威廉·福特联邦直接贷款,这是计划中最大的一个;帕金斯贷款;大学和高等教育拨款援助 (TEACH) 和联邦勤工俭学资助。联邦学生援助网站的建议是鼓励研究生在申请助学贷款之前,先尝试获得奖学金或拨款,或者考虑勤工俭学。
美国研究生在公平入学方面最明显的问题出自经济方面。自从90年代后期美国提高了联邦学生贷款利率,学生贷款债务急剧攀升,而这些债务负担会影响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尤其是贫困或少数民族家庭学生。基于联邦学生贷款对研究生产生的消极影响,美国研究生院协会 (CGS) 试图建议决策者找到应对研究生贷款可用资金减少问题的解决办法。美国研究生院协会援引2007-08 研究生债务调查的数据说明许多研究生有累计债务的负担,73%的硕士毕业生的贷款平均累积的债务 (包括本科和研究生) 达41000 美元;67%的博士毕业生的平均债务达6 万美元。学生的新债务是从研究生阶段开始的,来自低收入家庭或少数民族家庭的学生多集中在自费学科如教育、公共管理、社会和行为科学等领域,他们的债务远远高于同龄人。以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领域的学生都能获得全额资助,现在他们的贷款金额也开始增加。[8]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社区学院在吸纳家境不利学生攻读研究生学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招收的对象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有部分已经工作但想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社会人士。在2009-2010 的博士毕业生中,12%的学生是在社区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得学分的。[9]
2.2.3 德国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前德国将GDP的1.1%投入到高等教育。2010年23.3 亿欧元的公共资助中,19.9 亿欧元 (85.4%) 来自联邦各州,3.4 亿欧元(14.6%) 来自联邦政府。德国基本法将高等教育的责任分配给各州,允许联邦和各州基于联合协议跨区域合作。德国为了解决由于高等教育入学人数激增,高学历员工需求的增加及各州寻找额外资助的挑战,出台了一系列“高等教育协议”。其中,高等教育协议Ⅰ(2007-2010) 是为额外的91000 名大一新生提供高校名额,联邦政府提供5.65 亿欧元分配给各州。高等教育协议Ⅱ(2010-2015) 是为额外的334000 名学生提供名额。根据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统计,联邦政府计划在2011-2015年间增加资助总数超过70 亿欧元,各州就提供同等的额外资助达成共识。到2018年计划再增加2.7 亿欧元。随着高等教育的继续扩大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联邦政府和各州已经就第三个阶段达成共识,高等教育协议2020 (2016-2020) 计划进一步大量增加学生人数,加强大学科研。高等教育协议2020 资助两个核心:一是增加受助学生人数,二是为德国研究联合会(DFG) 资助的研究计划提供一次性的日常开销资助。
德国研究生公平入学是政府和各种基金会在各种资助计划中优先考虑的事情。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2013年显示,2011年德国采用联邦政府设立的德国奖学金(the Deutschland Stipendium),资助了一批在德国国立和国家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德国奖学金网站的信息显示,奖学金授予标准包括一流的学业成绩、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优异的个人成就,奖学金额为每月300 欧元,其中一半由私人赞助商提供,一半由联邦政府提供。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加强科学和企业的联系,鼓励基金会、社团和私人投资年轻人的未来。德国奖学金由大学授予,政府鼓励采取创新计划落实奖学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只有在成为研究助理后才可以接受资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资助来自基金会,比如德国洪堡基金会、德国学术交流中心 (DAAD)、莱布尼茨联合会、马克斯·普朗克公司协会和大众基金。[10]
2.3 英、美、德三国研究生的就业
探讨研究生教育就业方面的切入点是毕业生工资。研究生工资起点要高于本科生,但是研究生就业能否充分发挥所学之特长、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结果是否大体一致、研究生毕业从事学术研究的比例如何是急需了解和思考的问题。
2.3.1 英国
在英国,硕士生教育要与他们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相一致。在一些雇主观点的支持下,政府期望进入企业的博士越多越好。研究委员会每年资助大约6000 名博士研究生,这个数字会随着其它奖学金资助、国际付费学生和国内自费学生的增多而增加。为了保证质量,部分大学决定限制博士研究生数量以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奖学金资助。
梅勒斯·伯恩 (Mellors-Bourne) 等人2013年的研究数据显示,进入学术领域的研究生薪资平均要高于其他职业。[11]技术领域的研究生需求量非常大。博士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研究和社会中的领导者,通过完成博士学位提高其领导能力。许多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不是为了在毕业后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为了在就业市场获得优势。如专业工程学博士不论最后授予工程学博士学位还是其他博士学位都可能被他们在读博期间从事企业研究计划的企业录用。一些大的制药和工程公司招聘目标锁定在特定大学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
2.3.2 美国
美国的研究生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有研究表明高层次的教育是与高薪酬紧密相连的。2011年,美国研究生院协会基于2010年对美国家庭每月一次的抽样调查——人口现状调查 (CPS) 的报告证实,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人平均周薪是1351 美元,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平均周薪是1038 美元,具有高中文凭的人平均周薪是626 美元。[12]2012年针对麻省理工学院的男毕业生的调查发现,98%的博士都找到了工作,只有2%还在求职中。调查也表明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年平均收入是112,500 美元,89%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能得到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外部资金的全额学费支持,86%的调查对象没有直接与研究生教育相关的债务,78%也没有直接与本科教育相关的债务。[13]
美国有超过一半的研究生就业时不选择学术生涯。2011年,索尔曼 ( Sauermann) 、罗奇(Roach) 和美国研究生院协会共同完成的研究得出结论是美国的大学,联邦决策者以及雇主们必须共同努力改善研究生的职业道路。2012年又在自然杂志刊文中指出,根据一项针对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中化学、生命科学和物理学博士研究生的调查发现,当学生们完成研究计划后,学术生涯对他们很少有吸引力。[14]2010年美国顶尖大学1/3 的毕业生进入了金融和咨询公司。
报告指出,美国研究生教育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国家力量的干预,特别是美国联邦教育部的权限必须通过机构认证处理,对研究生教育没有管理权,会影响研究生培训尤其是职业技能领域的协调一致。
2.3.3 德国
在医学 (医学博士)、工程学 (工程学博士)和法律(法学博士) 这些领域的博士学位含金量非常高,这些学科毕业生在企业和政界都是担任领导职位的,几乎所有资深人士在基金会中都是博士学历。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的薪资要大大高出学士学位毕业生。但德国劳动力市场对博士学历的回报却因学科不同而差异明显。
研究生就业需要以下技能:反思和重建问题的能力;自信;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合作和领导力。现在有很多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很难胜任,雇主认为他们不完全具备从事这些工作的能力,这意味着研究生教育的人数将继续增加,预计将有50%的本科生会接受研究生教育。硕士毕业生随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加而增多,博士毕业生就业因学科不同而有差异,基础和应用科学的博士毕业生求职顺利,薪资诱人,其他领域特别是人文科学领域,往往由于工作要求的技能水平低,就业岗位有限而导致工资不理想。
3 启示
我国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由 “精英教育” 转向 “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教育规模和数量的迅速膨胀,严重地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别国的经验,以期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
3.1 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保障和监控研究生教育质量
2014年11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坚持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监督责任,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评估体系。我国研究生质量评估初步形成了政府评估和学校自评相结合的模式,构建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晚,评价机制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政府评价占主导,院校自评体系尚不完善,社会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美国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系统化的评价方法成效显著,我国应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价的经验,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机构。我国现行的政府评价为主模式,行政化色彩太浓,质量评估过于单一和封闭,评估缺乏监督和制约,评估结果很难反映院校和社会的需求。依据评估需求建立社会评估机构,与政府和学校合作,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全方位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保证结果客观公正,真正帮助政府和院校监控和保障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率。其次,高校要完善自评体系。高校应成立评估小组,本着提高学校内部质量和学校声誉的目的,认真做好评估,评估周期可定为3-5年,评估内容要客观全面。再次要注重过程评价监控。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过分看重结果和排名,忽视了评估过程中详细指标的检测,影响院校质量评估。因此教育质量评估应更多关注评估的过程。[15]
3.2 拓宽资助来源渠道,减轻学生负担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研究生人数增加,学生负担也在加大,谁应该为研究生教育买单,究竟应该负担多少为宜以及应该如何资助无法负担学费而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学业,这些都是当下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鉴英、美、德的做法:适当向研究生收取学费,同时继续加强资助。我国从2014年秋季起,对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一届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学费改革背景下新的资助体系的探索不能只依靠政府,而要探索联合资助方式。以英国为例,学费改革充分调动了政府,院校、企业和学生个人的力量。学生负担一部分学费,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和研究委员会负责政府资助,企业通过直接资助院校学生的科研或者赞助雇员到院校参与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联合来保证研究生教育发展。我国也应促进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政府方面应该完善机构设置,强化监督责任,保证资助体系更加科学公正。企业通过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鼓励那些具有创新精神、掌握了高水平知识和技能的优秀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企业也可以赞助员工参与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研究开发,这样既能让员工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更好地服务企业,也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实现企业和院校双赢。银行方面可以建立灵活开放的助学贷款体系,银行、政府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承担贷款风险。英国的银行贷款给研究生培养单位,让政府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与银行共同分担风险。同时应扩大贷款对象,不仅面向贫困家庭的学生,还应面向中等收入家庭。贷款提供方不要只局限于国家或者银行,鼓励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其中,如一些实力雄厚的金融企业,辅之以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确保助学贷款顺利落实。[16]
3.3 完善就业指导和培训,拓展就业范围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是在学术领域或非学术领域就业。很多研究生毕业之后不愿意从事学术领域的研究,更倾向于选择非学术领域就业。人生选择不同,对未来道路的设想各异。为此,我国的研究生分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为确保这两类研究生都能获得满意的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研究生院培养学生具备成功职场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那些有能力并爱好基础研究的研究生,应该引导他们朝着学术发展道路前进,为未来研究培养造就一批后备力量,延续学术生命。倾向于非学术领域就业的学生,需产学合作,为学生就业提供生涯指导和训练,让学生掌握为未来就业做准备的专业技能。在研究生培训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英国在为博士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方面是非常成功的,研究委员会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研究方法和专业技能培训。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世界研究生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经验,不断反思我们的不足,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改革研究生教育,努力开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