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6-02-12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治疗法求助者信念

柯 燕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不良、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者。[1]2011年5月,教育部要求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必修课,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采取适当的介入方式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1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1955年创立的。他希望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着手治疗,采取主动、指导的治疗策略,使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发生彻底改变,其主要观点是ABC 理论。A(activating event)代表激发事件,即引起求助者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外在刺激;B(Belief)代表求助者的信念,即求助者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C(consequence)代表激发事件之后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艾利斯认为,激发事件无法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

通常不合理信念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抽象化。抽象化是指求助者将与具体情境相联系的特定认识概括为一般准则,例如,曾经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求助者倾向于认为这种情况会一直伴随自己。二是绝对化。绝对化是指求助者对自己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事事追求完美。例如,求助者通常会有“我必须被每一个人喜爱”,“我一定要有成就”等想法。三是普遍化。普遍化是指求助者将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夸大化、极端化。例如,求助者遇到与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事件就会感觉很糟糕等。

理性情绪治疗法的重点在于改变求助者的信念系统。通过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识别和辩论,协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信念,从而达到消除求助者情绪和行为困扰,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的目的。

2 理性情绪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1 检查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

理性情绪治疗法的核心是寻访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工作者通过鼓励来访者探讨困扰其情绪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帮助来访者认识和理解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环境适应性问题

这种问题主要发生在大学低年级的新生中,例如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完美,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等事件对新生的心理产生冲击。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如自我封闭、逃课等,以及失落、压抑等消极情绪。

2.1.2 人际交往问题

由于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由此引发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困扰。尤其是与异性交往的挫折经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介入,可能会引发诸如暴力伤人或自杀等悲剧事件。其中女生是高危人群,有关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56.98%。[2]

2.1.3 经济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贫困学生群体中。由于贫困的家庭背景带来的学费、生活费等方面的经济压力,以及同学之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都会导致贫困学生产生自卑、压抑、无助等消极情绪。有学者通过个案研究发现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非贫困生。[3]国外的研究也发现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有着更高的心理障碍危险性。[4]

2.1.4 生活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

这类问题在大学期间时有发生,如考试挂科,以及由于供需矛盾、就业观念及家庭背景差异带来的就业压力引起的缺乏自信、焦虑等心理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反映感受的技巧,即让求助者描述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帮助求助者认识产生困扰的根源。如问求助者“你最近有什么烦恼?是什么事件导致的?”以失恋的求助者为例,通过与求助者的对话,可以初步分析引起求助者心理困扰的负性事件(A)是与男友分手;情绪反应(C)是抑郁、封闭、迷茫等。导致情绪反应的不合理的信念(B)是求助者认为自己付出了感情,却没有得到同等的回应,表现了绝对化要求的倾向;认为被男友抛弃,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以后也很难再有期待的恋情,有抽象化的倾向;认为随着恋情的结束,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希望了,存在普遍化的情绪。在这个阶段工作者是指导者、教育者和咨询者,辅导的重点是引导求助者检查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帮助求助者认识和理解其非理性信念与困扰之间的关系。

2.2 帮助来访者建立合理信念

当求助者识别了非理性信念之后,工作者需要采取直接干预的方法,指出这些信念的不合理和不切实际的地方,使求助者认识到它们给自己带来的情绪困扰和危害,鼓励求助者摒弃不合理信念,采取积极行动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例如在就业中遇到挫折的求助者,持有“不是名牌学校就被认为是垃圾学校,没有用人单位愿意录用”,“找不到工作四年大学白上了,自己也完了”,“与同学交流求职问题会被看不起”等不合理信念。工作者可以指出这些信念的不合理之处,鼓励求助者摒弃它们,并做出改变,包括积极与同学沟通,学习求职技巧;拓宽求职渠道,寻找社会支持;尝试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及岗位的就业机会等等。当求助者通过努力做出改变后,结果也会有改善。

2.3 促使来访者学会理性的生活方式

艾利斯认为,人的发展具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发展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是发展非理性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工作者要帮助求助者发展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保持理性信念的人。首先,接纳自己。理性的人不以外在的评价标准衡量自己。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要以一次考试的失败来评价自己的成败,建立自己努力的目标和内在的衡量标准。其次,自我负责。理性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能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能积极寻求帮助。对于贫困大学生,在积极申请助学贷款和奖学金的同时,可以寻找勤工俭学的岗位,通过多种途径减轻经济压力。第三,足够的容忍度。理性的人能包容别人的行为和错误。在大学的人际交往中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要有包容的态度,尊重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行为方式。第四,接受“不如意”的事实。理性的人明白自己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能接受“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事实,并保持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如在就业面临困难时,要秉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看法,努力迎接挑战的同时,也要有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第五,对生活投入。理性的人能对生活和他人保持热情。如对于不喜欢的专业,也要积极地投入学习,同时创造条件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第六,有冒险精神。理性的人敢于冒险和接受挑战。大学生应该勇于开拓,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而不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第七,有弹性。理性的人能打开心扉,听取不同意见。大学生应积极与同学、老师沟通。当发现自己的生活态度有消极作用时,能听取他人的建议,积极改变。第八,能有系统的理性思考。理性的人能客观、理性地评价周围的人和事,并能经常自觉反省自己的行为。不管是遇到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经济压力或学业、就业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采取非理性的反应策略,通过不断与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理解和质疑,使自己的生活变得积极和健康。第九,对他人有兴趣。一个成熟的人,能接纳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对于人际关系不良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沟通技巧,理性思辨等方式,努力达到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大学生的观念问题,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心理健康观念。理性情绪治疗法通过积极的认知重建进行心理调整,通过挖掘求助者的潜能发展健康成长与合理的应对方式,能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2.4 帮助求助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理性情绪治疗法最终的治疗目标是帮助求助者自觉地将理性信念运用到生活中,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主要的方式是布置理性功课,即每天反省给自己带来不良情绪的事件以及其中的不合理信念,自己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质辩,探索构建合理信念与新的行为方式。理性功课可以以写日记或卡片记录的方式进行。其目的在于鼓励求助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与方法,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积极、健康。

3 理性情绪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3.1 实施方式更灵活

虽然目前高校的心理课程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上课抄笔记,考后全忘记”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满意度不高。[5]理性情绪治疗法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剧等体验式的方法,在创设的互动情境中,使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思,促进其自我探索和人格成长。

3.2 治疗的根本性

理性情绪治疗法直接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中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识别、质疑与转变。通过理性功课将理性的思维模式与其生活实践结合,内化成理性人格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治疗效果上是根本的、彻底的。对大学生当前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今后的人生都将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3.3 体现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成学生健康成长、人格完善、潜能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理性情绪治疗法关注求助者健康人格与和谐个性的发展,提升其价值感与心理力量,提升积极生活理念与幸福感,促进内在潜质、潜能的开发,这些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猜你喜欢

治疗法求助者信念
为了信念
不同根管治疗法应用于牙髓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发光的信念
信念
拒绝的正确方式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改良森田治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应对方式的成效
前瞻性研究法和经验治疗法在改善妊娠贫血和分娩结果中的效果比较
心理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