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梁启超“尚武精神”

2016-02-12尚力沛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尚武精神尚武梁启超

尚力沛

近百年前,大哲贤人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号任公)于《新民丛报》发表《新民说·论尚武》一文,力陈我国民之弊端,力主学习“斯巴达”,风行军国民教育,以养成军人之体质、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强种进而强国[1]。他从中国人身体贫弱的根源谈起,指出中国在近代屡受外辱,根本原因在于国民素质低劣。岁月如梭,物换星移,当下素质教育发展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身体体能的重要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迎着素质教育之浪潮,在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考究、思考任公“尚武精神”颇具时代价值;重拾梁任公体育思想,对再次认识“尚武”内涵,反思现行素质教育中之不利大有益处。一言以蔽之,中华民族若欲屹立于世界民族强者之林,梁氏理论可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剖析自己。

1 身体的培育在教育中不可替代

我国圣哲大家对素质教育中身体素质的重要性都有论述。春秋时期,孔子授徒时,所开课程中就有“射”“御”等尚武内容。新文化先驱陈独秀先生曾说:“吾每见吾国教育之青年,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勇,白面纤腰,妩媚如处子,畏寒怯弱,柔弱如病夫,如此薄弱之国民,将何以任重而致远乎”[]。可察他对国民体质、阴盛阳衰之社势表现出急切的担忧。梁任公在《论尚武》一文中说道:“神明华胄,开化最先,然二千年来,出而与他族相遇,无不挫折败北,受其窘屈,此实中国历史之一大污点,而我国民百世弥天之大辱也”[2]。近代教育家张伯苓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且提倡德、智、体三者并举”[]。1929年南京政府公布的《国民体育法》中提出:“体育之目的,务使循序发达,得有应具之健康与体力及抵抗力,并其身体各官能之发育,使能耐各种职业上特别劳苦、为必要效用。”[3]从古至今,无论时代怎样风云变幻,体育之义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思想之中。

20世纪80年代后期,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素质教育”一词[4]。从国内众多学者发表的文章看,素质教育基本包括培养人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我国著名学者燕国材将素质分为“三类八种”。三类是指是身体(生理、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八种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5]。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健康健壮、身体素质良好且富有生命力的劳动者又是生产活动的重要保障。可见,无论从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还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身体素质在素质教育及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身体素质在人们的生活、学习、生存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为其他素质所不能替代。

2 梁启超“尚武精神”的内涵阐释

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6]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二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回归学生本体,使其成为真正的人;在于回归社会,让学生以完美之自我用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循环可持续的过程,与梁任公所提倡的“体在为民,体在为国”相吻合。

2.1 尚武精神表现为开拓进取的力

千百年来,受儒释道传统思想的影响,“温良恭俭让”“不为天下先”“中庸之道”等诸多认识在文化的传承中已根深蒂固。由于国人缺乏那种开拓千古的心胸、那种视死如归的气魄、那种九死不悔、万劫不复的热诚,致使国人在封闭愚昧中屡受外人欺侮。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没有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履险艰涉的精神,不敢为天下先,就不能立足于世界强者之林。“百年命与力相持”这是任公自励也是对于民族的呼唤。他极力提倡进取冒险、勇敢毅力的尚武精神,无一不是“力”的体现,“力”也是梁启超尚武精神的精髓之升华。

教育兴国,教育救国。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谈道:“一个民族的将来如何,全在于父母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一个民族如何培养教师,尊重教师,以及在何种氛围下按照何种价值标准自明性生活,这些都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7]。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任何教育政策、方针、措施的实施无一不由主体执行者来完成。素质教育倡导全面、自由发展。全面在于只要有利于人的成长发展,都应该得以扬长;自由在于尊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方向性,关照学生的主体发展之愿。观今日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虽冠以素质教育之名,有形而无实,与全面、自由而相距甚远,尤以身体素质之育为患。“力”有后天开放之力与自身之力。自身之力在于我们自身先天身体素质的优良、在于父母之遗传;后天之力在于后天之锻炼,在于跑、在于动。今日缺少的就是后天之力。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其中体为最,无体而无一切。任公之“力”救国救民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处于水火之中之百姓,而今日素质教育之“力”在于救我国受育之青少年。所以,“力”是当今素质教育中最为迫切的最为需要的。

2.2 尚武精神外在强体,内在磨练心智

任公言:“彼所谓武,形式也,吾所谓武,精神也,无精神而徒有形式,是蒙羊质以虎皮,驱而与猛兽相搏击,适足供其攫啖而已”[8]。任公又在《斯巴达小志》中盛赞斯巴达尚武精神的同时指出其缺点在于“重体力而轻智力”。认为“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上缺一不可之物……即以武事而论,非有达观之智识,则其武功亦不可终”[9]。任公所谓“尚武”突破了外在体的器物层面,深入到“体”的中心。关于心力,其言:“虎逐于后,则懦夫可蓦绝涧,火发于室,则弱女可越重檐”;关于胆力,又言:“天下无往非难境,惟有胆力者无难境;天下无往非畏途,惟有胆力者无畏途”;关于体力,言:“体魄者,与精神有切密之关系者也”。任公关于三力的论述从形式上升到力的内核——精神层面,提倡体力与智力并重。其“尚武”思想不只是立足于把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目标,而是以锻造人体自身的机体能力、身心素质、集体自豪感与敢于天下先的精神为目标,追求个体人格之完全与群体的合作精神,从而升华到人的精神层面。体育对人的教化,在于健体健身之同时,更在于健心。反省当今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教学作为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中遵循的仍旧是传统的运动技术的传授,从而忽视了人格精神的培养与锻造。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我们体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梁任公所言“三力”给我们学校体育教学以启迪,体育教育本质在于塑造人完全之人格,教国家需要之大材、育国家民族之希望。

2.3 尚武精神在于强种,更在卫国

梁启超对于国防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担忧。《论尚武》中说:“然则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立国者苟无尚武之国民、铁血主义,则虽有文明,虽有智识,虽有众民,虽有广土,必无以自立于竞争剧烈之舞台”[10]国家只有软实力而无硬实力,必不能立足世界之舞台。他从国家尚武与民众尚武两个角度阐释了国防的重要性。前者国家尚武,体现的是民族“尚武”之实体。要文武并重,他推崇德国“俾斯麦精神”。一个国家要有能力卫其国防,而不能只是“文弱书生”,这一重任就落在国家尚武之层面;后者谓之个体尚武。在于:国家大事的成败取决于多数之国民,而在于芸芸平等之英雄。国家的安危在国防,国防之巩固在于尚武之个体。素质教育在于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人,这是回归素质教育与社会需要之目的。在当下的素质教育中,民族精神、国家利益、国家安危在教育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民族精神乃国家文化传承的精神纽带,蕴中华民族昌盛不衰之真义,民魂是国家抵御外辱、奋发图强的养料。实行素质教育在于培育国家需要之人才,其中德智体美劳并重,不可偏废。当前,世界总体和平,但是冲突、暴力、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非传统安全之势依然存在,仍需要大力发扬尚武中蕴含着的爱国强种的志向、自强不息的观念、刚毅坚韧的意志、奋发进取的精神。此精神从宏观到微观仍然是国家民族昌盛的不竭动力。

3 审视:回归素质教育“尚武”思想不能弃

回归当下的素质教育,审视当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缺“动”、缺“跑”、缺“体”。

3.1 让学生动起来,唤醒动的天性

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体力就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如为获取猎物,逃避猛虎、狮子的追逐[11],动性也可说人天生固有。教育家陶行知曾对中国教育之弊端做出深刻的批判:“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时间、空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且看如今我们培育的“花朵”,可说是“一动不动,不敢动”。

中国近代社会,革新先驱在物质技术、政治制度等方面谈维新、谈变法皆缺乏个性独立的精神,致不敢提倡个性独立、解放,这从本质上也是缺动。且看今日,科技的发展日益渗透在我们生活之中且联系越来越紧密,进一步也把人类的双手解放了出来,这是社会的进步,但人类在进步的同时也应该审视自己,这一过程中丢失了什么?同样的道理也映射在教育中,素质教育是综合全面的发展,我们在德、智、美方面确实相比过去进步很大,唯体、劳方面似乎在萎缩。推其大原,正是当下教育观念所决定。学生唯成绩至上、唯排名至上、唯名校至上,补习班、奥数班、家庭作业把学生动的时间占据了、把学生动的天性扼杀了、把学生培育成应试的机器,从而导致学生不动,甚至不能动。梁启超从宏观层次把控我国民之病性,原因在缺“力”。他推行具有坚毅、忍耐、拼搏风格的斯巴达精神,从而以唤醒我国众病之国民,达到强国保种之目的。而再观今日素质教育下的受众之青年,无疑是缺动,缺后天之力。如果说任公尚武精神在于救国保种,那么“动”就是在唤醒祖国之希望。

3.2 让学生跑起来,锻造顽强的心智

跑,是最简捷、最原始的人类动作行为。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跑步运动的文献记载很多,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和传说,譬如“夸父逐日”“马驰不及”等[12],使跑步像神话一样美丽。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谈到跑步之乐:“脚步声、呼吸声与心脏的鼓动交织一处,营造出独特的交响节奏”[13],这是多么美的一幅景观、多么深刻的跑步哲学。而跑步对于当下的我们可以说是奢侈品,学生“不跑,不敢跑”,有些学校甚至拿“跑步出事故”这种荒诞无据的理由阻塞,“不跑步则学生、教师、学校皆安全”,这正是目前我们学校教育中观念、思想中存在的一大弊病。跑步带来的益处已经人人皆知,但在我们的视野中跑步确是一种潜在的伤害。

康有为、严复、蔡元培等人相关著作中都有关于体育之说,认为体育在于人格完善,锻造人的心智。任公在《论毅力》中谈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他认为尚武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坚毅不屈、奋发进取之精神。跑步是一种锻炼心智、培养人毅力的运动。素质教育要培养健全人格,身体素质应当先,要让学生动起来,跑起来。再观今日受育之青少年,在板凳上的时间冗长,把学生处在室内学习的枷锁中,从而忽视了室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体育活动时间只是有形而无实质。学校素质教育不仅育头脑,更要强调育身体。若受育青少年无强健、饱满之身体,个个文弱书生、娇娆谄媚怎能担当振兴中华之大任,这令人深省。

3.3 让学生锻炼起来,培育健康的身体

身体不仅是我们的社会常规和道德价值所依存的基础,也是它们得以在社会中传播、铭记和遵从的根本媒介或工具[14]。可见,身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决定着社会中所附的意识,还是诸如道德价值、观念之类的载体。毛泽东曾说:“无体是无德智也”[],身体之重要不言而喻。任公推崇斯巴达体育不无道理。在斯巴达教育完全被视作为国家的事业,残弱的儿童将被遗弃,健康的儿童到了7岁就被送入军营开始接受各种体育和军事训练,忍受饥饿、伤痛,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保家卫国的公民。斯巴达军事体育思想虽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使人成为真正护国护民、担当社会重任的人。

反观当下社会,营养过剩、肥胖问题、亚健康等诸如此类问题多见于媒体报端。这种社会问题已经充斥在我们的校园,且表现为甚。我们的教育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没有教学生怎么健康、快乐的生活。所谓“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健硕的体魄是承载事物的基石,无体而无一切。学生的思维要得到训练、知识要得到丰富同样身体也要得到健全。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能回到人综合发展的本真。其二,同任公所言一道,体只是外在形式,重要的是在于追求体所具有的超越、无畏、拼搏、忍耐,为人立足社会之所需。身体的强健只是自身肉体的发达,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强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斗争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才是体的精髓之处。

4 结语

梁启超“尚武”精神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观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下倡导的多元全面发展。他重视人身体的强健,注重人忍耐、奋进的精神培养,更加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他从人身体需“尚武”到精神层面倡导“尚武”,体现了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当下是我们中国重新崛起的一个良好的契机。要真正复兴中华民族的大梦,就必须重振国民的尚武雄风,褪掉外族给我们套上“东亚病夫”的枷锁,而当今中国正需要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的气魄把整个民族团结凝聚在一起,智慧与意志可以表现出一种精神,这就是尚武精神。

回顾过去,才能展望未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再论任公尚武精神,希望梁氏的尚力思想对我们今日的学校教育有所启发。从他尚力的思想中,也不难看出任公对民族命运、国民病性的担忧。通过论述任公尚武精神的内涵、尚武精神的实质、充分体现出梁启超尚力思想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阐释现行素质教育中学生缺“动”、缺“跑”、缺“体”之弊端,希冀任公之思想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我们育人质量的提升。

[1] 熊晓正,林登辕,曹守訸.从尚武教育的张扬到体育真义的探讨[J].体育文史,1997(3):19~22.

[2] 梁启超.梁启超新民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3] 郭国灿.近代尚力思潮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J].学习与探索,1990(2):30~40.

[4] 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 燕国材.素质教育的回溯、成就与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3~40.

[6] 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7(8):10~14.

[7]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8] 梁启超.梁启超新民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9]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3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

[10] 梁启超.梁启超新民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11] 蒋德龙.“体力”范畴的起源、流变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104(5):12~16.

[12] 李泰武.中国古代的跑步运动[J].兰台世界,2011(23):58.

[13]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14] 理查德·舒斯特曼.通过身体思考:人文学科的教育[J].学术月刊,2007(10):5~14.

猜你喜欢

尚武精神尚武梁启超
对尚武精神词义的历史观察*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崇德尚武 弘扬国粹本刊总编与释德扬法师走访湛江少林学校
梁启超的开场白
尚武精神不能丢(感悟)
《诗经·秦风》中战争诗的特点
中华尚武魂
走出尚武村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张尚武:是个人悲剧,还是制度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