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制造业企业供给侧竞争力调研报告

2016-02-12应春红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绍兴比例升级

应春红

(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浙江绍兴 312000)

绍兴制造业企业供给侧竞争力调研报告

应春红

(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浙江绍兴312000)

当前绍兴制造业面临诸多瓶颈,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绍兴制造业企业面对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生产要素成本过高等诸多短板,在政府推进转型升级措施的有力扶持下积极应对,采取加大技改投入,提高平均产能利用率等手段加快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对政府提出了继续降低税费,加大创新创业扶持等建议。

制造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958亿元,比1978年增长612.7倍,年均增长18.9%,占GDP的比重为43.8%,工业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占全省工业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6.8%提高到2015年的11.4%,但是,从2008年开始,绍兴工业年环比增长速度从二位数回落到一位数(2011年增长10.3%除外),除2011年、2015年外,其他6个年份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增速继续回落至4.2%。

绍兴制造业的命运牵动着各级政府领导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心弦。为了解绍兴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改革诉求,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在浙江总队统一部署下,在全市范围内抽取了129家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调查结果显示,绍兴制造业企业(以下简称“样本企业”)面对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生产要素成本过高等诸多短板,在政府推进转型升级措施的有力扶持下积极应对,采取加大技改投入,提高平均产能利用率等手段加快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对政府提出了继续降低税费,加大创新创业扶持等建议。

一、基本情况

129家样本企业分布较广,涉及18个行业大类,遍布6个区、县(市),涵盖大、中、小微型三种规模,同时兼有内、外资,在四个重点行业中有不同比例的分布。129家样本企业中,58.1%的企业集中在五大类行业,分别是纺织业(29家)、通用设备制造业(14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他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2家)、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0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0家);重点行业有高耗能行业(41.9%)、装备制造业(38.8%)、消费品行业(13.2%)、高新技术制造业(7.0%);81.4%的企业为大中型;83.0%的样本为内资企业;上虞、诸暨和柯桥的样本合计占总数的74.5%。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企业转型升级意愿较强,主要原因有行业竞争激烈、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和市场萎缩等

1.样本企业转型升级意愿较强。近几年来绍兴制造业面临诸多瓶颈,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样本企业中,回答有“转型升级意愿”的企业占78.3%,有16个行业大类的意愿率达到60%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6个大类的意愿率达100%。从区域看,意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新昌(100%)、嵊州(87.5%)、诸暨(83.8%)、上虞(73.7%)、柯桥(66.7%)和越城(63.6%)。

2.选择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有主动转型和被动转型二个因素。从主动因素看,部分企业为适应发展形势需要,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寻求新的商机,改变发展模式,有50.5%的样本企业因为发现了新的市场机会,24.8%的样本企业因为新产品或技术研发成功。从被动因素看,部分企业因为同行竞争激烈、要素成本不断提高被动选择转型。在选择转型升级原因中,67.9%的样本企业选择“行业竞争激烈”,35.8%的企业选择“市场萎缩”,还有28.4%的企业选择“企业成本过高”。企业对行业发展前景并不悲观,认为“行业前景暗淡”的比例仅为10.1%。

3.从重点行业看,高新技术制造业主动转型意愿高于其他行业。其因为新产品或技术研发成功而转型的比例(62.5%)分别高于高耗能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43.4和34.8个百分点;同时,因为行业竞争激烈的比例(50.0%)分别低于装备制造业和高耗能制造业16.0和14.3个百分点;因为成本过高的比例(12.5%)分别低于高耗能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18.5和15.2个百分点。

(二)创新和资源整合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在问及可行的转型升级路径时,“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升级与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同率均达到71.9%。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4个行业大类对这二个问题的认同率达到100%。创新让一些企业尝到了甜头,如新昌县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原来生产汽车配件,后虽转型传统纺织机械配件,但靠自主创新在纺织机械配件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独领风骚,产品供不应求,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300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6500万元(预计),增长1倍多。

其次,资源整合也成为不少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之一。企业对内外部的各类资源进行有选择的扬弃、汲取、调整和整改,经过一番加减乘除,重新加以协调、组合与集成,以形成新的合力、新的系统、新的均衡和新的竞争优势。有效的资源整合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也是竞争优势能否持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调查中,有40.4%的样本企业选择了“企业间资源整合,形成协同效应”作为转型升级的途径之一。

(三)六成以上企业有明确的转型升级方向,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改投入大于其他重点行业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自主研发、管理和设备升级,在这三方面增加投入的企业比例分别为77.5%、77.5%和75.5%,在人才引进和品牌建设方面转型的企业比例分别为66.7%和61.7%。在这五个方面不如往年的企业比例最高的是2.8%,最低为0.9%,平均下降比例为1.8%。预计2016年全年技改投入比去年增加的企业比例为40.6%,减少的占比仅为6.3%。高新技术制造业预计全年投入增加的企业比例为77.8%,高于平均水平37.2个百分点。从2016年上半年实际投入情况看,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2.5%-5%的为57.4%,比重在5%以上的企业占比为11.5%;高新技术制造业该比例在2.5%-5%和5%以上的企业比例分别77.8%和22.2%,分别高于平均水平20.4和10.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该比例比去年增加的样本企业占比为29.2%,减少的企业比例为7.5%。

(四)转型升级绩效明显,对政府推进的转型升级措施评价较高

1.三成以上企业新产品比重同比增加。技改和研发的投入得到了回报。2016年上半年,样本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和新产品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均有增加,表示有增加的企业比例分别占36.4%和35.5%,仅有4.1%和4.0%的企业表示同比减少,六成左右企业与去年持平;从行业大类看,有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5大类行业的企业比例超过60%;从重点行业看,消费品行业(66.7%)和高新技术制造业(55.6%)的比例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产能利用上,有28.0%的企业表示同比增加,有8.0%的企业表示同比减少,64.0%的企业保持去年的水平。

2.对政府推进的措施满意度较高。近几年来,绍兴出台了若干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那么这些政策落实得怎么样?企业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调查中,当问及对政府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总体如何评价时,有56.3%的企业表示“好”,38.3%的企业表示“一般”,只有5.5%的企业表示还“有待改进”。其中,企业对政府关于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三方面的支持认同“好”的比例分别为47.2%、40.9%和42.5%;认为这三方面“有待改进”的企业比例分别为7.9%、15.8%和11.8%。

二、短板和困难

此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关于企业目前存在的短板和主要困难的多项选择题,要求限选三项。从调查情况看,绍兴制造业企业当前的短板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低端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激烈

近年来,低端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激烈一直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绍兴以纺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为主的地区尤为明显。调查显示,有78.0%的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同行恶性竞争的局面。为了维系客户、保证有生意可做,一些企业不惜以打价格战来维持生产。从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0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0%)、专用设备制造业(88.9%)认同率较高;从区、县(市)看,认同率从高到低前三位的依次是嵊州(100%)、越城(90.0%)和诸暨(80.6%)。究其原因,有27.0%的企业认为产品档次低易被仿冒;有17.2%的企业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二)研发能力薄弱,技术创新不足

近日,彭佳学书记在传达夏宝龙同志在全省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时强调:“要充分认识补齐科技创新第一短板的重大战略意义,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那么,绍兴制造业的科研情况如何呢?调查显示,虽然有七成以上企业把自主研发和设备升级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有四成以上企业预算今年的技改投入较去年有所增加,但立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言,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都还明显不足。调查中,有64.3%的企业认为研发能力薄弱,技术创新不足是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短板之一;从行业看,金属制品业认同率为100%,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的认同率均为80.0%。分析主要原因,42.1%的企业认为管理人才缺乏;18.8%的企业认为引进人才较难。

(三)生产成本过高,利润空间缩小

绍兴规上工业企业成本利润率从2010年开始呈现波浪下行的趋势,2010-2015年,成本利润率分别为6.60%、6.54%、5.77%、5.90%、6.14%和6.14%;而企业亏损率却逐年提高,2010-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亏损率分别为1.42%、2.05%、4.19%、3.88%、3.61%和5.39%;企业亏损面从2010年(6.11%)、2011年(8.35%)的一位数提高到2012-2015年的二位数,分别是11.03%、11.30%、11.18%和12.45%。调查中,有57.8%的企业认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过高,挤压了利润空间;认同率较高的行业有通用设备制造业(84.6%)和纺织业(75.9%)。

(四)商业模式陈旧,品牌认同率低

营销是制造业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时候营销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笔者曾在全省调研电子商务时发现,一批曾经有过辉煌业绩的传统企业在面对来势迅猛的电商浪潮时,不知所措、困难重重,而一批因电商崛起的企业生产却如日中天,二者之间仅仅因为营销模式不同,结果却冰火二重天,可见营销模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调查中,有54.0%的企业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市场营销能力与品牌建设不足;从行业看,金属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四大类行业认同率在80%以上。从区域看,柯桥的认同率最高(76.2%),高于平均水平22.2个百个分。样本企业中,认为商业模式陈旧的占30.7%,认为营销手段不足的占29.9%。

三、企业期盼

民愿民盼是政府为企业服务的方向,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更应倾听企业的诉求。当前,绍兴制造业企业对政府有四大期盼。

(一)继续给企业降税减费

2012年以来,绍兴严格清理涉企收费,出台“企业减负25条”,2012-2015年累计地方财政减免税费170.6亿元,成效显著,但是对于正在转型升级困难中前行的企业而言,税费压力依然较大。调查中,当问及对政府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时,有78.1%的企业希望在前期减免税费的基础上,继续“降税减费”,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从区域看,这一比例在前三位的是越城(100%)、上虞(81.6%)和新昌(80.6%)。税费压力大,是调研中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如有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他们在江苏吴江和绍兴的新昌同时有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但是吴江的税率却只有新昌的一半。

(二)加大对企业创新创业扶持

创新是打开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这一理念已成为G20各国领导人的共识。绍兴制造业要走出低迷,重振往日雄风必须依靠创新,不仅要在产品技术上,也要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营销方式等全方位创新。绍兴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46.9%的企业迫切需要政府能持之以恒地给予创新和创业的扶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绍兴不能拖全省的后脚,不能拖全国的后脚,不仅如此,绍兴理应在全省各地市中走在创新的前列。

(三)切实给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调查显示,有32.8%的企业要求降低物流成本,给企业减负,这一比例较高的有越城(45.5%)和柯桥(38.1%)。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要求1-2年内企业物流成本有较大幅度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由目前的4.9%降低0.5个百分点左右,工商业企业物流费用率由8.3%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绍兴要尽快出台实施细则,清理物流中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切实降低绍兴制造业企业的物流成本。

(四)继续给企业简政放权,并加强土地、水电气等要素支持

调查显示,28.9%的企业希望继续简政放权,27.3%的企业反映土地、水电等要素成本太高,希望政府给予支持。从区域看,柯桥(42.9%)和上虞(39.5%)期待简政放权的比例分别高于平均水平14和10.6个百分点。加强土地、水电等要素支持的比例柯桥(61.9%)和越城(36.4%)高于平均水平34.6和9.1个百分点。走访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土地使用税税率增长太快,从几年前的一平方米2元增加到当前的一平方米10元,增幅高达4倍;除此之外,审批手续繁琐和水电成本太高问题也反映较多,如上虞某上市公司反映,在办理诸多项目审批时较慢,跟不上公司技术发展和项目建设进度的要求。企业希望政府在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从8781项减少到4045项,审批事项从843项减少到385项的基础上继续为企业简化办事手续,在土地、水电上合理降低收费标准。

绍兴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面临重重困难,需要绍兴政府使出洪荒之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企业自身要有不等不靠的决心为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只要政府和企业同舟共济、砥砺前行,绍兴制造业必将迎来明天的辉煌。

(责任编辑:施越霞)

猜你喜欢

绍兴比例升级
绍兴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人体比例知多少
绍兴大闯关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人文绍兴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