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朋友圈”成为观察政治素养的新窗口
2016-02-12
让“朋友圈”成为观察政治素养的新窗口
近日,江苏省镇江市中级法院对该市国资委原主任尤廉涉嫌受贿案进行了公开审理。法庭审理查明,从2005年至2014年,尤廉在担任镇江市国资委主任期间,先后22次受贿人民币420余万元。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尤廉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00万元。
回看尤廉的落马轨迹,会发现其身处的“朋友圈”始终与其仕途生涯紧密相联,从高位时“朋友”的前呼后拥、热烈追捧,再到落马后“朋友”的临门一脚、落井下石,无不让人感叹以利益为目的的交情并非真的感情,以权势为基础的关系其实并不牢固,而这正印证了那句老话:“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
我们常讲: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牢固可靠的感情就像水一样容不得半点世俗杂质,若把利益当成交友最终的目的,把权力当成维系情感的筹码,难免权倾情尽。回顾现实,为私情左右、被商人“朋友”用轿子抬进监狱的案例不在少数,很多情况在友情温情脉脉的面纱下,权力很容易处于游走状态,在“公权”与“私情”之间拿捏不定,在土地出让、资源分配、项目审批等涉及重要民生事件上碰线、越界,践踏了廉政公正的作风底线,伤害了组织信任和群众感情。
培养一个好干部需要大量的成本和精力,而撂倒一个好干部只需要一个浑浊的“朋友圈”,这样的赤裸裸的代价难免让我们感到痛心。教训在前,更让我们看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必要性。只有强化制度的硬性约束,坚决堵住任何一个权力滥用的缺口,严控个人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游离于监督之外,才是对干部最大的保护和挽救。
干部如何看待“朋友圈”、如何正确处理“公权”和“私情”的关系,恰恰可以成为一个考验其政治素养的机会,在“朋友圈”影响下堕落腐化、欲火焚身的干部注定会被组织和群众所淘汰,而那些洁身自好、永葆初心,从而自觉远离低俗“朋友圈”的干部,才能真正在为民服务的事业上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