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千古之谜:羊舌晋侯墓地(连载)

2016-02-11吉琨璋

文史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晋国墓葬墓地

吉琨璋

在晋南曲沃有一个名叫羊舌的小村庄。羊舌,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名,还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姓氏,更拥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2005年至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又一处周代晋国墓地,发掘出了春秋时期的晋侯大墓。这里沸腾了,曲沃再次让学界瞩目,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厚重的历史积淀

羊舌村在山西曲沃县城东北方向约12公里,位于滏河河谷南侧。晋侯墓地就在村南的岭地上,著名的曲村——天马遗址位于滏河河谷北侧腹地,羊舌墓地与曲村——天马遗址内的北赵晋侯墓地隔河谷相望,其间是宽阔的滏河河谷及台地,直线距离4500米。

羊舌,仅从字面就能让人浮想联翩。羊舌村村名的来历已无从可考,或因地理位置得名,但更多恐怕是与春秋时期晋国的羊舌氏有关,因为曲沃有许多地名都与晋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羊舌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今天的《百家姓》中已不见其踪影,但羊舌氏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显赫姓氏,在晋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晋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羊舌肸(字叔向),名播列国,为当时名臣。羊舌氏源出晋国公室,是晋之公族。史料中的羊舌氏首见于前660年。是年,晋献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赤狄,以羊舌突为军尉,羊舌之姓由突始。羊舌氏家族,自羊舌突起到孙羊舌肸改姓,实传只有三世。羊舌突生羊舌职。据史载,羊舌职性聪敏肃结,素享贤名,曾偕同晋国旧臣迎接晋文公重耳返晋,为晋国后来的霸业奠定基础,后仕晋景公为大夫。晋悼公即位(前572年),置百官,羊舌职佐祁奚为中军尉,卒于晋悼公三年(前570年)。职有四子见之于《左传》等,即羊舌赤、羊舌肸、羊舌鲋、羊舌虎,号羊舌四族,为晋之强族。羊舌赤,字伯华,铜鞮大夫,食邑铜鞮;羊舌肸,字叔向,晋公族大夫,著名政治家,食邑杨国;羊舌鲋,字叔鱼,晋公族大夫,食邑平阳;羊舌虎,字叔罴、一曰叔熊,晋公族大夫,亦食邑平阳。其中羊舌肸因食封于杨而以杨为氏,其子为杨食我。可惜杨食我在晋国卿族势力的倾轧中获罪,导致羊舌氏、杨氏最终被灭族,羊舌氏被淘汰出局,最终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今天的羊舌村也许就是羊舌氏当年的一个食邑,并因此名传于今。

盗墓风影

2003年“非典”期间,据曲沃县公安局通报,在羊舌村南的岭上发现盗掘古墓情况。随即,我带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曲村考古队和曲沃县文物局人员赶到现场。在东西向小路南侧不远的麦田里,有几堆还湿着的黄土,土堆旁是盗洞,显得非常醒目。黄土呈花土状,正是通常见到的墓葬填土,在花土中夹杂有木炭,在盗洞周围还散见有铜鱼。有木炭说明墓葬椁室有积炭,有铜鱼说明椁室装饰讲究。经验告诉我们,这里是一处东周时期墓地,并且墓葬级别很高。

2003年至2006年间,盗掘之风愈演愈烈,当地公安部门已抓捕数伙盗掘者。2006年夏,盗掘者在上述盗洞以南约200米又踩好点,探明墓葬,准备动手,县文物局紧急采取措施,进驻现场。8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羊舌考古队进入工地,羊舌大墓的考古工作正式启动。

我们先对墓地进行了普探,在上述盗洞东约70米的地方,又发现了一组大墓,即后来编号为M1、M2的两座大墓,有很大的墓室和很长的南北双墓道。据村子里的老百姓讲,这组大墓的地界近二三十年没有发现有人动过,这是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此时正值秋季,漫山遍野的庄稼是盗掘者最好的屏障,盗掘活动非常频繁和猖獗,正在发掘的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和陕西韩城梁带村墓地不时传来盗掘者活动的信息,容不得我们有一点疏忽大意。我们决定先从这一组大墓着手。当时地里还种着玉米,再有几天就可收割了,但是我们不能也不敢坐等玉米收完腾出地来再工作,因为盗掘者可以在比人还高的玉米地里肆意恣为,先进的盗掘方法可以在一夜间将一座大墓盗掘一空,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否则悔之晚矣!必须与他们抢时间!当天,我们就与地主谈妥赔产,并从1公里之外的村里拉来了电,派出所的干警当夜进驻工地,确保万无一失。

祭祀之盛

发掘工作进入程序并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按照通常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采用大面积布方、分块下挖、统一暴露的程序,当墓口、墓道全部暴露在我们视线下时,我们惊呆了,在M1、M2的墓室南部和南墓道上,有大规模的祭祀遗迹,祭祀坑间多有打破关系,其复杂的程度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已经发现和清理了将近250座祭祀坑,坑深数十公分到两米不等,祭祀坑之间多打破关系且十分复杂,可以认为是多次祭祀的结果。据对牺牲所做的种属、齿龄鉴定,可以辨认的牺牲有人、牛、马、羊、狗等,其中人牲10个,其余以马牲为多。在众多的牺牲中,以人牲最为令人惊心动魄,有蹲着的、有俯身的、有侧身的,可以看到他们是被处死后扔进去的,可以想象当年的场面是何等惨烈。

羊舌墓地位置示意图

形制规模之伟

M1和M2是两座异穴并列带南北墓道的中字型土圹竖穴大墓,方向北略偏西。墓室平面近方,壁较直,墓口墓底大小相差不大。墓底是积石积炭,用以加固椁室和隔离潮湿。 M2的墓葬形制及营造方法与M1大体相同,只是规模略小一些。这组墓葬是目前山西发现的两周时期最大的墓葬。

这组墓向东15米处是一座大型的陪葬车马坑,为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23.3米,南北宽11.5米,面积略小于目前正在发掘的北赵晋侯墓地最大的一个陪葬车马坑。

盗乎 毁乎

在墓口暴露出来后,我们在填土中见到大量木炭颗粒,并且形成一个较大的范围,似乎曾被盗扰过。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在发掘过程中尽量注意这样的细节,直到发掘进入椁室后我们才可以肯定两座墓葬均被盗扰,地层的证据表明盗扰的时间不晚于汉代。破坏者是采用大开挖的形式,而不是通常见到的小洞。在墓口上部,盗洞面积占到墓室的一半还多,但没有破坏墓壁,盗坑内回填的土除含有大量的木炭外,还是比较纯净的。椁室内的情况比较复杂,M1椁室内的棺材毁坏,墓主人的头骨弃置在椁室的西南角,墓主人上身的玉组佩被盗扰,下半身的玉组佩还保存完好,被盗扰的大玉戈、玉璜、组佩和覆面零碎构件等被毁坏后随意抛撒在棺椁间。在棺椁间还残存有石磬、陶鬲等,几乎没有见到铜礼器的残渣。M2椁室内的棺或椁板材被移位弃置,整体被翻腾多次,只在盗扰的土中见到一些零星玉件。根据这些迹象,我们进一步推测盗掘时间或许是发生在下葬后不久。M1的情况表明,盗掘发生时椁室还没塌陷,棺的板材结构可能还好,墓中随葬的铜礼器还可能保存完好,盗掘者将棺椁间的青铜礼器尽数搬走,但对玉器兴趣不大,毁坏后随意弃置。

根據以上种种现象,我们推测这种盗掘活动不是普通的盗掘,因为盗掘是不需要采用大开挖的方式,况且盗掘者是以盗取随葬品为目的,断无扔下金玉之器不取之理。所以,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毁墓行为,也许与复仇有关。

(上)

猜你喜欢

晋国墓葬墓地
师旷劝学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包山底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翳桑之报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最大坟场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