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行业服务国企改革的思考
2016-02-11唐伟
■唐伟
资产评估在服务于国企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传统国企改制的逐渐完成,资产评估服务领域逐渐收缩到资本市场。作者深入分析了深化国资改革将给评估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并提出开展国有资产定期价值重估可作为资产评估业务新的着力点,建议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相关研究,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公允价值考核。
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国企改革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管理工具而产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固有的专业中介属性渐渐被市场所认可,其服务逐步扩展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由于资产评估业务中许多是不动产,与后起的土地、房产等专业评估存在较多的重叠和矛盾,市场争夺分割加剧。同时,上一轮以企业改制为主的国资改革已基本结束,资产评估的传统业务——企业改制评估不断收缩。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资产评估行业的未来发展怎么走,应该把更多的发展精力放在哪儿,值得深思。
一、深化国资改革将给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一届党中央在发展的问题上确定了“四个全面”战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如何全面推进和深化经济改革做出了部署。其中对与资产评估行业息息相关的国资管理与改革,《决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决定》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同时强调要完善法人所有制基础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各方包括财政部、国资委、发改委等正在按《决定》的要求全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从现有的各种文件精神和已经面世的方案看,这一轮国企改革至少有两个方面会对资产评估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将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市场化。对国企按公益类和竞争类进行划分,竞争类企业完全市场化,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发展混合经济,等等。二是在改革过程中或通过改革,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经济活力。
尽管资产评估行业已经在为市场经济提供全方位服务,但就业务比重而言,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服务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与改革。新一轮国资改革,无论进一步市场化,还是加强管理都需要评估服务,这为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资产评估行业应当与时俱进,紧跟国资国企改革方向,服务于国资国企改革。把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紧扣国资国企改革,实现与主流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
二、定期估值可作为资产评估的着力点
上一轮国企改革,资产评估主要是服务于国企改制,发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作用。随着国企改制的逐渐完成,资产评估服务领域逐渐收缩到资本市场。本轮国资国企改革,注重的是管资本,将更多地依赖市场化手段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资产评估作为第三方独立机构,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新的改革背景下,资产评估行业的切入点和重点应该放在哪儿,笔者认为应该重点服务于国有资产持续价值管理。未来的国有资产管理,应该也必然逐步转向持续的价值管理,主要以全面考核国资真实的价值增长为主,而不是单纯的以利润为主的考核。这方面国际有范例。新加坡淡马锡模式中,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考核就是对包括利润和资产增减值在内的价值的考核。对国有资产进行持续价值管理,资产评估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资产评估的评估公允价值功能,由独立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定期对企业进行估值,出具价值鉴证报告,使国有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互相印证,以此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持续管理服务,构建经营性国有资产价值管理长效机制。这样做有如下益处:
(一)有利于客观公允考核国有资产经营绩效
在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上移,逐渐远离具体的法人财产的情况下,如何考核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成为新的课题。传统的收入、利润考核指标不能真实地反映国有资本的经营绩效,应当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即以国有资产的公允价值、社会价值作为辅助考核指标,配合国有企业审计报告实现企业账面值与公允价值对照,将国有企业公允价值作为国有资本运营绩效考核指标,根据企业整体价值的变动考核经营者业绩。
(二)有利于从源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按照现行模式,国有资产在交易中,评估值只要比账面值高,就能过关。比如一台设备,账面价值100万,只要评估成101万,并进行交易就没人会说是国有资产流失,但实际上这台设备在市场上可能价值150万。很多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被举报出来,都是由于购买国有资产的人员把同一个资产高价转手才被人发现。因此高买低卖仍然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主要方式。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资产市场价值波动较大的时候,主要通过会计报表所反映资产的账面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参考意义,而内部人交易,又容易控制或误导评估机构,使其不能正确发挥估值作用。资产管理部门在核准备案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也不能发现里面的手脚。一连串问题导致了制度很容易失效。
资产定期重估,从源头上封堵了国有资产流失渠道,可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定期(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企业价值重估,可形成国有企业资产公允价值年度变化曲线,从根源上解决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无对比参照值的缺陷,无论何时进行国有资产的处置、交易,评估值就有了两年之内的价值参考,这样企业、评估机构对本次评估值的操纵空间会大大缩小,管理部门和公众对交易价值评判有了依据,从而可以实现国有资本利益最大化。
(三)有利于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国有资产是全体国民的资产,在现行层层委托代理机制下,出资人权益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公开透明,是保证全体国民知情权的根本手段。通过企业公允价值与企业财务报告的定期公开,可以让全体国民了解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消除对政府和各级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误解。从而稳固政权基础。而且,对国有资产管理公开的信息越多,越能引发社会公众的注意和自觉监督,从而发挥监管的协同效应,对违法乱纪分子构成巨大的压力。
三、周期性重估的可行性
开展国有资产定期价值重估业务,宏观上有必要,微观上具有可操作性。
(一)服务国企改革契合主流
国资国企改革是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的重点改革领域,十八大、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都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为重点内容,《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 )以党中央文件发出也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因此发挥资产评估作用,更好地服务和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点工作保驾护航,与国家主流政策高度契合。
(二)增加的成本可控
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国有资产定期价值估值,表面上增加了一定的支出,但是这种支出是定量的、可控的。跟动辄数以百亿计的国有资产流失相比,不值一提。而且目前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和考核不断加强,企业经营者的收益更多跟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在此情况下,增加一个外部的独立客观公正的机构为企业经营绩效背书,更加能体现企业经营者的价值。
(三)有国际惯例可循
在国际上,一些主要的资本市场已经实行了披露企业公允价值信息的制度。如香港、英国、德国等都要求上市公司每一年或两年对不动产进行公允价值评估,并予以披露。在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远超其他国家,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分布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参照国外上市公司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更加公开的管理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四、推进国有企业定期估值的工作建议
为了实现服务国企改革的目的,需要对行业发展目标做出战略调整。对资产评估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的功能进行再发现,结合《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条例》的制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修订,充分发挥资产评估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的作用。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相关研究,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公允价值考核。
(一)对有关问题加强研究
建议设立有关课题,组织专门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如研究国外各个资本市场对定期估值的制度安排,强化《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评估的结合点。研究资产评估服务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切入点等。
(二)明确行业发展目标
目前资产评估行业面临着系统性改革,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和业务分配都面临巨大变化。评估行业向何处走?主要的业务领域在哪里?是广大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师非常关心的问题。可以借助国资国企改革,把推动国有企业定期估值作为行业下一步的主阵地,重新规划行业发展的方向,为3万评估师指明奋斗目标。而且这一目标不仅具有政治正确性,而且对评估行业来说也意义重大,形成服务于国资管理的周期性评估将为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三)积极争取财政部国资委等有关方面的支持
财政部会同国资委正在开展企业国有资产改革顶层设计,中评协应当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力求在《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条例》中体现构建国资价值持续管理体系等重估需求。同时,借助国资国企改革有利条件,启动《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修订,将有关内容纳入其中。大力宣传定期估值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积极作用,旗帜鲜明地宣传资产评估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工具的存在意义,打消政府增加企业成本的顾虑,结合制度反腐,突出定期估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