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如何破解“为官不为”

2016-02-11李娇丽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为官不为理想信念常态

李娇丽

(中共宜阳县委党校,河南 宜阳 471600)

新常态下如何破解“为官不为”

李娇丽

(中共宜阳县委党校,河南 宜阳 471600)

当前,部分干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的现象,这种现象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为官不为”表现形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为官不为”的成因,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常态下破解“为官不为”问题的路径。即强化思想教育,引导为官有为;净化政治生态,鼓励大胆作为;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奋发有为。

新常态;“为官不为”;破解;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着手纠“四风”、惩贪腐、抓纪律、建制度,反腐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也有一些干部一时难以适应,感慨为官不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现象,已成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深入分析,做好正面引导。厘清干部“为官不为”的表现形态,深入探究其原因,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常态下破解“为官不为”问题的路径。

一、“为官不为”的表现形态

1.平庸不能为。当前,在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想为、不会为的“庸官”。这些干部在工作中奉行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对工作敷衍了事、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第一,思想平庸。一些干部把工作仅仅当成个人谋生的手段,对待工作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对任务安排能推就推,对群众诉求能拖就拖,对自己没要求、不加码,“混一天算一天”,心甘情愿当“太平官”。第二,能力平庸。当今,时代在发展,社会环境在变化,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一些干部面对新形势却暴露出种种能力不足的问题,“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遇到问题时常常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最后自乱阵脚、贻误发展机遇。

2.懒政不想为。干部的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懒于学习。一些干部把学习当成负担,忙时没时间学习,闲时懒于学习。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对业务学习不系统,对党的新政策、新任务不学习、不钻研、不掌握,遇到问题时“临时抱佛脚”。第二,懒于实践。深入基层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但在一些地方,部分干部懒于实地调研。特别是公车改革以来,“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的走马观花调研走访确实少了,但“没公车不愿下乡”“能少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却多了。个别干部或是以“没有公车”为理由,或是以“车补没有到位”为借口,疏于实践,逃避工作。这样做就无法“体民情、察民意”,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工作上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第三,懒于攻坚克难。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广大干部作为改革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应该敢于担当,在工作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当好改革发展的“领头兵”。然而,有一些干部则对工作挑肥拣瘦、见利就上、见困难就让,不愿意触及矛盾和问题,缺乏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

3.怕事不敢为。各级干部手中都掌握着大小不等的权力,而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有权必有责,有责就要敢担当。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却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第一,害怕主动作为“摊上事儿”。一些干部缺乏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害怕“枪打出头鸟”,工作上把不出差错作为准则,抱着“做得多、错得多,做的少、错得少”的心态,信奉“宁可不作为,也不犯错误”的思想,不敢闯、不敢干,面对矛盾不敢碰硬。第二,怕得罪人丢选票。一些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在工作中明哲保身、怕惹麻烦,不敢坚持原则,总想当“老好人”,害怕丢失选票,因而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态度暧昧,对待错误行为无原则迁就、无底线退让。

二、新常态下“为官不为”的成因探究

1.思想认知错位,惯性思维在“作祟”。第一,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干部“为官不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自身的理想信念产生了严重动摇,从而导致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严重淡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人一旦缺乏精神钙质,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干部一旦理想信念动摇,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上来,就不会把工作岗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不会为了事业发展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第二,官本位的惯性思维根深蒂固。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官本位的思想观念一直都在无形中腐蚀、侵害着一些干部的价值观念。有官本位意识的干部,其行为都是围绕做官、保官、升官展开的,大量精力都用在拉关系找靠山、请客送礼上。个别干部为了争官,不惜诬告诽谤他人,明争暗斗、不择手段,甚至走上了行贿索贿的犯罪道路。这些人把当官当作唯一的价值追求,看中的是权力能够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牵挂的是高高在上的职位。因此,他们干事创业不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是为了利用手中的权力谋求个人私利和特权。因此,这部分人一心追求官位名利,根本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干事创业,工作中往往就会不作为或乱作为。

2.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为官不适在“作乱”。全面从严治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一个最大亮点。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权力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但一些干部对日益扎紧的制度笼子、日益勒紧的纪律绳子感到很不适应,失去了干事的动力,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加上现在实行严格的责任倒查机制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加大了对责任主体的问责力度,一些领导干部害怕秋后算账,不敢放开手脚去干,甚至萌生退意。同时,也有部分干部,虽然对全面从严治党非常看好,也想在从严治党过程中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却缺乏真本事、硬功夫,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力不从心,不会为,自然就难有作为。

3.现有制度不健全,体制机制在“作梗”。目前,各地各单位对治理“为官不为”的重要性认识逐渐加强,但在制度跟进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第一,权力制约监督不到位。权力过分集中、 权力制约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有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仍然是集人权、财权、事权于一身,而监督体系则不健全、监督也不到位。因此,遇到事情时,在办还是不办、快办还是慢办等方面“一把手”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这给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提供了机会。第二,一些地方用人导向偏差。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政环境的风向标。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过去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上存在偏差,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考试、看学历、唯分取人、唯票取人、唯GDP论英雄等问题。于是,一些有靠山、会溜须拍马,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干部得到重用,而那些默默无闻、踏实干事的干部却难以得到提拔,这也让很多原本埋头苦干、胸怀抱负的干部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工作。第三,薪酬制度不合理。目前,基层公务员尤其是偏远地区基层公务员待遇偏低,缺乏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的支持,一些真正能干的、有理想的公务员可能会离开公务部门,这对国家的发展也是很大的损失。

三、新常态下破解“为官不为”的路径

1.强化思想教育,引导为官有为。第一,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在人的价值观念中居于支配地位,它主宰着人的思想,决定着人的行动。一个人理想信念坚定,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会义无反顾、心甘情愿。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党员干部。要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二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通过参观革命圣地、走访先进人物、访贫问苦等多种方式,使党员干部能真正得到精神的震撼、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洗礼,让理想信念教育深入人心。第二,强化规矩意识,用党纪法规规范党员干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把法律法规教育、党纪党规教育纳入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中。当前,面向全体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重在明规矩。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章、党纪,不断强化纪律意识,明确自己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为自己的言行划定红线与底线。

2.净化政治生态,鼓励大胆作为。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因此,要净化政治生态,鼓励大胆作为。第一,要抓住反腐败斗争这条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转变,清明的政治生态日趋形成。今后,我们要将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必须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弘扬新风正气、涤荡歪风邪气,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第二,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讲党性、守纪律、循规矩、拒腐蚀,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打造政治生态的青山绿水。

3.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奋发有为。从“为官不为”向奋发有为转变,还需要从制度层面发力。让制度激励、引导、保护干部勇于作为。第一,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要注重顶层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和务实管用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第二,构建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把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作为治本之策,严格标准、从严把关,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买官卖官者得逞,不让脚踏实地的好干部吃亏,彰显选人用人的好风气。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给改革创新者吃一颗“定心丸”,给他们撑腰鼓劲,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第三,配备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合理的薪酬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物质动力。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所以,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中不能缺少物质利益。对于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合理地增加薪酬,保障其能够有尊严的生活,是让他们为官愿为的重要激励措施。

综上所述,为官避事平生耻,从政必须敢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牢记责任担当,立足岗位奋发有为,贴近实际善作善为,履职尽责敢作敢为,才能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实现新作为。

[责任编辑 王亚伟]

D261.3

A

1671-6701(2016)06-0051-03

2016-10-10

李娇丽(1977— ),女,河南偃师人,硕士,中共宜阳县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为官不为理想信念常态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外国如何治理“为官不为”
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