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GSMA贾可:NFC的发展仍有机会
2016-02-11鲁义轩
本刊记者│鲁义轩
专访GSMA贾可:NFC的发展仍有机会
本刊记者│鲁义轩
贾可,GSMA亚太区战略合作总经理,负责NFC移动支付、移动认证等GSMA核心项目在亚太地区的市场推广工作。
作为一个产业参与者兼理性分析者,他是如何立足于国际市场看国内NFC发展的呢?
《通信世界》:这些年中国NFC手机支付经历了频率博弈、技术成熟、运营商试点等环节,迄今没有大规模展开应用,或者说还没有大规模被用户所了解,这与您的看法是否一致?在国际上NFC发展到一个怎样的地步?
贾可: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几个月中NFC移动支付在国际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市场国家。在美国市场,2014年9月时,苹果公司发布iPhone 6产品时就推出了Apple Pay业务,这个业务不仅仅是卖点,而且是苹果公司大力推广普及的业务。
不过与苹果的预期相比,Apple Pay实际用户的增长速度并不是特别快,美国的支付环境还没有完成EMV迁移,磁条卡仍占主流,不完善的非接支付环境阻碍了用户的接受。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苹果之后,三星,谷歌等纷纷在美国推出了自己的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服务,整个市场显得方兴未艾。
相比美国,欧洲也在NFC快速发展中呈现出地域不均衡的态势。英国由于较早采用了芯片卡,EMV的非接触卡发展较早,使用率较高,这也为手机支付很好培育了用户习惯。
横向对比下,中国应该是N F C最大的市场,此前国内运营商试点快但商用慢,与预期有差别但也在推进。同时银联在去年联合多家银行推出了基于HCE技术的云支付技术,今年三星,Apple等基于NFC的移动支付产品也将来到国内。
《通信世界》:运营商、终端产业链、银联等都在NFC产业上有所投入,您认为哪一方作为产业主导方更有利于大规模发展?而且应该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贾可:NFC呈现出多产业链的特点,银行和银联可以推动支付环境的成熟,运营商可以推进用户更换SIM卡,厂商可以加大NFC终端更新力度等。
这个产业不一定非要有一个主导方,但要形成一个商业模式,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努力。随着三星和苹果的手机支付进入中国,终端企业会进一步推动NFC手机的普及和产品的丰富。银联应该做好结算网络的工作,建设好收单环境,把用户体验变得更简单。运营商则做好自身的NFC产品的推广和运营服务。这样的合作模式相对比较复杂,各方角色会有磨合的过程。
《通信世界》:中国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已做过多年的NFC试点,中国移动表示2016年还要大力发展NFC,目标是公交市场和学校、企业一卡通市场。您认为这样的市场有多大潜力可挖?
贾可:对于V I S A、M a s te r c a r d、银联等卡组织和Apple、三星等终端公司来说,全球化是它的优势,而运营商的优势就是本地化优势。运营商的优势在于B2B业务比较好发展,在政企等市场都有进入,而2C的市场做得都不如互联网企业。所以,NFC应用从公交、校企等2B市场做起,更适合运营商先期商用NFC。在本地服务、垂直领域方面,运营商具有卡组织和手机公司不具备的优势,因此NFC应用从公交,校企等垂直领域切入,更能体现运营商的优势。同时,在这些领域用户有明确的需求,但目前在手机上除了NFC之外没有合适的替代方案。不像支付领域,不用NFC,还可通过扫码等方式实现。
在安全问题上,目前没有证据能证明NFC存在安全问题。同时从互联网应用也能发现,便利性和安全性相比,用户对安全性的关注没有便利性那么高。所以,便利的用户体验更重要。
编辑|鲁义轩 luyixuan@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