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社会参与 聚焦为民服务加快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

2016-02-11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

中国民政 2016年8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城乡居民

江苏省副省长 许津荣

强化社会参与 聚焦为民服务加快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

江苏省副省长 许津荣

江苏是全国最早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省份之一。特别是2009年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大社区建设推进力度,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以居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治理机制初步建立。全省创建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县(市、区)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一。积极适应新常态,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着力解决基层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满足群众需求,回应群众期盼,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课题。

一、立足“四个全面”,深刻认识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各项改革逐步向深水区推进,城乡基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城乡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城乡社区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布局,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社区依法治理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来看,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城乡社区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窗口,加强社区治理创新,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惠民政策在基层社区真正落地,让关爱服务真正到位,群众才能从更多元、更高效的社区服务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来看,加强社区治理创新,把基础平台搭好,把基层基础夯实,真正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才能把改革攻坚期、转型深化期中凸显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化解在基层,为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环境,有效激发改革红利。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来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群众的公民意识,让法治和民主成为一种信仰,嵌入每个人的行为习惯。这不仅要靠教育,更要靠实践养成。城乡社区是最接“地气”、开放度最大的群众参与平台,居民在这个平台当家作主,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经常参与社区事务,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全社会的民主法治进程,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来看,加强社区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城乡社区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基层阵地作用,引导各类资源向社区倾斜,大力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走进社区,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有利于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联系,更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社区虽小,但社区治理的内涵丰富,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强化“抓社区就是抓民生、抓社区就是抓稳定、抓社区就是抓党的执政基础”的意识,把“小社区”当成一项“大工程”,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以务实精神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要围绕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目标,紧扣“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服务体系社会化、协商民主制度化、治理手段信息化、社区文化特色化”的具体要求,重点在社区组织体系、治理结构、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强创新探索,推动社区治理向纵深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理顺社区各类组织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统领社区各项工作。要以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为载体,健全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领导体系,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社区党员群众、辖区自治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进一步理顺社区各类组织的关系,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主体作用,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加强对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和监督,激发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导,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业主组织、物业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强化法治规范,依法深化社区治理改革。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缩影。要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区治理,将社区各项事务纳入法治轨道,实现规范运行。要依法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依法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巩固法治社区的“四梁八柱”。要强化程序规则,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应经过居民参与论证、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事关居民利益的财务收支等事务,应公开透明运作。要加强社区法治宣传,引导社区居民依法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要鼓励社区居民更多参与社区事务,在共同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中培育法治意识。要发挥“软法”对法律法规的补充作用,完善乡规民约、社区公约,健全社区治理法制体系。要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增强他们在法治框架内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法治社区建设的带头人。

突出以人为本,依托社区促进民生共享。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治理要抓住“人”这一核心因素,把居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想事情、干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实现创新、可持续发展。要围绕居民需求,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社区劳动就业、社会治安、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文体教育等服务水平,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进一步改革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服务补贴等方式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服务需求;通过培育专业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要强化民生共享的理念,优先保障困难人群、老年人及特殊人群的服务,突出抓好社区助餐、日间照料及独居老年人结对关爱等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健全困难群众发现和救助机制,提高救助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关注社区内的流动人口,把他们纳入服务和管理范围,帮助他们融入社区。

加强培育引导,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共同体,归属、共识、参与是社区的基本文化因子。要尊重居民在社区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保障群众的“四个民主”权利,把村居发展的选择权、村居建设的决策权、村居干部的考核权、村居财务的监督权交给群众,让居民把社区真正当成自己的“家”,时常惦记“家”里的事务,经常参与“家庭”活动,从而有效激发社区活力。要大力发展社区协商民主,积极推进村民小组、楼栋等“微自治”,让群众的事情由群众商量着办,让群众在“微自治”中提高参与意识,增强参与能力。要强化社区文化认同,根据城乡社区、新老社区的不同特点,结合社区居民的人口结构、兴趣爱好、社交方式等,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在“单位人”回归“社区人”之后,依托社会组织加强社区群众之间的联系,为群众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注重统筹推进,促进城乡社区治理协调发展。要更加注重城乡一体、以城带乡,在尊重城乡社区地域性差异的基础上,着力消除城乡社区在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上的差别对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社区建设统筹发展水平。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今年,要依法组织开展好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村民选好“引路人”。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农村“老年关爱之家”等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丰富农村社区服务内容,方便农民生活。要高度关注农村社区“三留守”人员,加快建立“三留守”人员动态信息库,力争建立无死角的关爱服务体系。要实施好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落实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三、强化保障,凝聚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社区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把社区治理创新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审视、去推进,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能落到实处。

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组织部门抓总、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社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估体系,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推进力度。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指导推动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搭建好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社区开展公共服务的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要各尽其责、协调配合,共同为居民做好服务。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积极支持社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引入社会资本投向社区服务领域,形成城乡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并将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社区,转向功能提升。

注重统筹规划。要着眼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把社区治理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强化政策措施,力争在社区治理制度设计、体系支撑、统筹资源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要强化系统改革的思路,将社区治理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简政放权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推进街居体制改革,把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关口前移,把人力、财力、物力向社区下沉,立足社区提供各类服务,打造以“扁平化”为特征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要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事社区工作,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社区人员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坚持问题导向。近年来,江苏省在社区治理方面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社区建设体制机制、财政保障、资源统筹等方面的问题,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创新之举。在新的形势下,社区发展在布局、规模上如何与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相衔接;如何理顺政府、社区、市场三者间的关系,使之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在移动互联迅速发展、社交方式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密切社区居民的联系等,都是社区治理中必须面对和有效解决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直面问题和矛盾,加强理论研究,总结提炼基层在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寻求破解难题的“良方”,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开展。

促进资源整合。社区是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各种信息沟通的共享渠道,是联系各方、汇聚“+”效应的最佳平台。要利用好社区在整合提升资源方面的天然优势,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激发“社区+”效应,形成小社区、大服务的融合式发展新格局。要立足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构建纵横结合、全面覆盖的工作网络,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要加快推进“三社联动”,组织开展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以项目撬动更多资源进入社区,集中指向居民需求。要以信息化促进融合,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服务资源与需求信息的无缝对接,使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转。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城乡居民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石器时代的居民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