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垄断属性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2016-02-11余晓钟郎文勇2杨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油气经营效率

余晓钟郎文勇,2杨 洋,3

(1.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2.新疆克拉玛依市工程建设管理局,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3.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北京 100728)



垄断属性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余晓钟1郎文勇1,2杨洋1,3

(1.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500;2.新疆克拉玛依市工程建设管理局,新疆克拉玛依834000;3.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北京100728)

摘要针对油气企业的垄断属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阐述了我国油气产业形成的自然垄断、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的垄断属性,分析了3种不同垄断属性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认为自然垄断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正面影响,行政垄断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经济垄断与联盟性质有关,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具有多重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包括:油气企业应打破行政垄断,开放市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环境,增加经营活动透明度;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以及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大力促进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关键词油气企业垄断属性技术创新自然垄断经济垄断行政垄断

修订回稿日期:2016-03-31

网络出版时间:2016-02-29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736.TE.20160229.1644.002.html。

0 引言

衡量企业是否处于垄断状态或何种垄断类型时,常用的指标是市场集中度,依据集中程度高低将垄断分为完全垄断、双寡头垄断、多寡头垄断、竞争垄断4种类型[1]。油气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垄断特征较明显。中国油气市场结构总体上形成了一个垄断竞争的格局[2],但其竞争主要集中在国内3大石油企业,其主导和掌控了中国油气产业的发展方向,可以判定中国的油气资源属于寡头垄断。笔者拟从油气企业垄断形成的原因和属性出发,探讨垄断属性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并为油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建议。

1 垄断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不同观点

国际上,垄断影响油气企业技术创新的观点主要有哈佛结构学派和芝加哥效率学派两类。结构学派从市场结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所谓的SCP结构范式理论出发,认为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相比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高市场集中度由于没有市场压力,也就没有技术创新的源动力,会导致油气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低下。效率学派却认为处于垄断情形的油气企业因规模庞大和资源雄厚,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效率和绩效水平,技术创新的规模和范围效益凸显。

从国内现实情况看,不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都存在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油气产业的垄断导致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严重阻碍了油气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效率低下。因此,认为打破寡头垄断,放开油气市场,引入竞争是提高油气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不二选择。第二种观点认为垄断使油气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和体量,强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油气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垄断使油气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技术创新效率,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会进一步强化油气企业的垄断性,同时认为油气产业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国家应组成更为强大的产业集团,增强油气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避免在国际油气市场中的恶性竞争。但也有一些学者并不赞成以上两种观点,他们更多地是认为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是组织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途径和创新制度的综合体现[3],是企业的内在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大小、垄断和竞争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油气企业要想提高技术创新效率,设计良好的创新机制,包括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协同机制、人才机制等,增加科技投入才是根本策略。

2 我国油气产业垄断属性分析

2.1自然垄断属性

油气产业的自然垄断是指由于油气产业所处的自然生产和经营条件而形成的垄断,如果油气企业在此条件下不进行垄断经营而采取自由竞争就会出现油气资源浪费或油气市场混乱的情形;基于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判断油气产业是否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可从效率优先性、资产专用性、网络经济性等特征上进行分析,或者从规模经济、资产专用性、成本可加性判断油气资源垄断经营是否具有自然垄断的属性[4]。

油气产业上游受油气资源的埋藏条件和地域差异性影响,其规模效益不明显。油气储量勘探明确主要依赖于人们对油气埋藏知识的认识与地质资料的分析,是一个知识与技术密集的产业。较大规模的勘探不一定能取得好的储量效果,因此自然垄断的属性不明显。对于油气开采环节,是否具有自然垄断的属性,与勘探得到的油气资源状况有关,如果油气资源比较集中、油气储量大、埋藏条件好,具备了大规模开采的条件和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的资源,自然垄断的属性就形成了;如果油气资源分布分散,储量少、埋藏条件差,不具备大规模开采的条件,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自然垄断的性质就不明显。因此,对油气资源上游产业是否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要进行区别对待。但我国油气资源开采业存在规模经济效应[5]。

对于中游的油气加工业,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我国学者戚聿东对不同规模的炼油厂进行成本测算,发现年加工量越大的炼油厂,其单位产品投资和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6]。一般规模越大效益也就越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对于下游的油气储运与销售业,油气管道建设、油气管道经营、油气销售业务都具有网络经济性的特征,具有自然垄断形成的基本条件。目前学界有人主张将各石油公司的油气管道业务从公司中剥离,组建具有自然垄断和独立性质的国家管道公司,其基本理由就是管道业务的自然垄断属性。

总体而论,无论是油气的上游勘探开采还是中下游的加工、储运、销售,与其他行业相比,油气产业都具有投资巨大、不确定影响因素多、风险高、技术要求高、前期投入大、上下游关联性强,投资回收期长、专业性强等特点。从此形成了油气产业的进出壁垒,自然垄断特征明显。

2.2行政垄断属性

油气产业的行政垄断是指国家凭借政治地位,通过政府规制的行政手段来实现对油气产业组织的控制和对油气市场的干预。从我国油气资源生产经营的过程上来看,行政垄断是我国油气资源经营垄断的主要性质。首先是1998年国家对石油集团的重组,形成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南北分治”“海陆分管”的3大石油公司,这并不是市场的选择,而是政府强制干预的结果;然后就是国家通过相关政策,对油气资源经营进行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油气资源经营的进入门槛和政策限制,无论是上游开采还是中下游加工销售都受国家严格控制;最后就是国家对我国油气资源的开采和价格实行国家控制,油气资源的开采权由国家赋予,所有的油气生产经营企业都没有油气定价权[7]。

2.3经济垄断属性

油气产业的经济垄断是指油气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和利益最大化,采取某种经济合作的方式,如通过并购、收买、联合、兼并等方式形成的垄断行为属性,经济垄断包括产品联盟、技术联盟、市场联盟、同盟协议等手段。按照经济垄断组织的性质可分为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以及混合联合公司等形式[8]。目前油气产业的经济垄断主要通过产品、技术、资金等合作因素,设置进入壁垒获取垄断经营权。中国油气企业在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纷纷与国内外大型石油企业合作,组成动态联盟联合体,实现合作剩余共享,具有明显的经济垄断属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油气企业既有自然垄断属性,又具行政垄断色彩,同时包含经济垄断的行为,是三者的复合体,在垄断的形成中,自然垄断是油气产业垄断属性形成的基本条件,而政府的行政干预对油气垄断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经济垄断使油气产业垄断特点变得更为丰富。

3 不同垄断属性的影响作用

3.1自然垄断属性的影响作用

油气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是油气经营企业内在的自然和市场属性,是油气产业对经营规模的客观性要求,而非人为安排,油气产业获得自然垄断的地位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其中的关键和根本因素是油气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做大做强,获得垄断地位。因此其自然垄断属性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创新行为和创新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9]。油气企业的自然垄断属性使油气经营企业深知企业只有发展壮大、具有规模才能获取高额利润,而规模的形成要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形成和企业发展的根本,油气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使油气企业对产业规模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觉性。油气企业认为一旦创新不足,就可能失去自然垄断的地位。据悉,为了充分发挥自然垄断属性的正向影响作用,国家可能让目前分属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旗下的油气管道业务从现有母公司中剥离出去,组建更大规模、自然垄断性更强的国家油气管道公司,其目的也是充分发挥自然垄断属性对管道公司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消除恶性市场竞争产生的负面作用[10]。

3.2经济垄断属性的影响作用

与自然垄断属性不同的是,具有经济垄断属性的油气企业规模往往不是企业经过长期的自我积累和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而是油气企业经济行为的选择,短时的动态式联盟居多,实质性的大企业较少。经济垄断属性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创新行为和创新效率有何影响,这与油气企业联盟合作的紧密程度、结盟的目的、合作领域等众多因素有关,具有不确定性。一般而言,如果油气企业结成垄断联盟的目的是为了技术资源的互补,通过合作壮大自已的技术创新能力,垄断联盟内的博弈与磨擦小,技术创新的协调成本低,就有利于油气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反之油气企业形成经济垄断联盟的目的看重的是垄断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关注的是通过经济垄断如何操纵油气市场,获取垄断利润,而并不重视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联盟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这就不利于油气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目前国家对油气经营体制改革的另一重大措施就是大力推进公私合营的多种混合经济体制,国际与国内、公有与私营等不同所有制企业结盟,实现油气技术的协同创新,进一步提高创新效率。

3.3行政垄断属性的影响作用

与油气企业的自然垄断和经济垄断不同的是,行政垄断的行为不会受市场竞争和企业经济性获利行为的影响,甚至油气企业的重大技术创新活动也由政府安排。在现行体制和机制下,油气企业通过行政力量代替油气市场的资源配置,行政垄断排斥其他企业进入油气行业,并为民间资本进入油气领域设置了门槛与障碍,导致油气市场准入出现不公,行政垄断导致油气企业机构庞大,经营成本高,技术创新不力,创新意识淡薄,影响公平竞争[11-12]。

油气企业在无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往往不重视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和技术创新对竞争的重要作用。油气企业的竞争对象是政府,一切经营活动包括技术创新都是基于政府的安排,与政府在技术创新投入、创新方向、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等方面进行规制博弈,争取和说服政府。在政府的管制下,行政垄断导致油气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没有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技术创新效率低下,从而严重束缚了油气企业的技术创新精神。

4 改革建议

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无论是自然垄断、经济垄断还是行政垄断,现代社会经济是法制经济,油气企业的一切技术创新活动都要在法制的控制下进行,政府对任何垄断属性下的技术创新活动都要进行有效的监管,以维护油气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有序性。从我国油气企业现行体制和机制现状来看,行政垄断属性对技术创新的负作用影响最大,应给予破除。为此,笔者的改革建议如下:

①油气企业应打破行政垄断,开放市场,引入多元化经营主体。通过引入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油气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②油气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技术创新活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环境,增加经营活动透明度,政府、民间机构和社会应加强监管,消除目前社会认为的油气“黑箱”的误解。③为了保障油气供给安全,强化油气社会责任,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以及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通过市场竞争和政府帮扶进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借助于美国页岩气能源革命的浪潮,大力促进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为了有效提高油气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具体的改革作法包括:①建议成立国家油气银行,实行油气储量公益化,油气矿权国家化,油气矿的开采权不再实行现行的区块划分制度,油气企业要以自身能力通过公平的公开招投标机制竞争获取经营开采权,从而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调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②引入多元主体,规范市场准入,通过设置技术“门槛”,提升油气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③油气经营和管理分离,借助现代信息工具和管理制度,实现油气经营过程的透明,让技术创新效率高、能力强的企业成为油气市场的主导者;④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成立国家和第三方监督与评估机构,加强对油气资源的评估,加强油气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依据前面分析的油气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3种垄断属性,应全面放开市场,引入竞争。油气储运与管网由于自然垄断性强的属性,应收紧管网经营,成立独立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⑤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框架下,利用我国与油气资源富集国建立的良好国家关系,加强国际合作,确保油气供给渠道畅通,规避油气安全风险,放开油气资源的进出口经营权,允许条件成熟的油气企业进行油气进出口经营活动,并进行多渠道的油气技术引进。通过消化吸收,提升油气技术创新效率。⑥改革油气定价机制,逐步适当放开油气价格,通过价格机制提高油气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统筹煤、电、油、气经营体系及价格机制,优化能源结构,改革油气财政、税费及补偿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强非常规能源开发技术与利用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

5 结束语

以上分析表明,油气企业集3种垄断属性为一体,垄断特性具有复杂的多元性,但不同的垄断属性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不同。自然垄断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起积极促进作用,建议油气企业做大做强具有自然属性的垄断规模;行政垄断则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起消极负面作用,建议政府减少、甚至逐步放开对油气企业的管制;经济垄断对油气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具有多重性,建议油气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情形进行理性选择和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彭剑琴,俞志,刘立力.产业垄断辨析:关于垄断及我国石油市场结构的认识[J].中国石油企业,2004(9):112-116.

[2]陈清,唐守廉.对我国石油行业垄断与竞争的状况的市场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5):101-105.

[3]余晓钟,杨林,杨洋.不同垄断属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2):80-83.

[4]郑曙光.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与民营企业准入途径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2):52-59.

[5]余晓钟,钟曹彬.国家定价的油气资源垄断经营效率纵向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1):68-74.

[6]戚聿东.中国现代垄断经济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67-371.

[7]钟曹彬.油气资源垄断经营效率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1.

[8]危怀安.经济垄断的效应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9]余晓钟,刘鸿渊,王军.油气产业寡头垄断经营效率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9(6):71-75.

[10]张淑英.天然气输配领域的自然垄断与监管[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1-6.

[11]唐东博.石油企业行政垄断的现实危害[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12]白兰君.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天然气产业垄断问题[J].天然气技术,2007,1(1):1-7.

(编辑:蒋龙)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132(2016)02-0070-04

doi:10. 3969/j. issn. 2095-1132. 2016. 02. 019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油气垄断经营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编号:2015ZR0092),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油气资源节能环保的技术经济路径及政策研究”(编号:川油气科SKW14-02),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跨区域减排的技术经济优化路径及政策模拟研究”(编号:SC14B1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余晓钟(1961-),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油气企业管理。E-mail:sunjuan5@aliyun.com。

猜你喜欢

油气经营效率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