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野下弘扬长征精神的思考
2016-02-10巩竞
巩 竞
(武警学院 政治工作系,河北 廊坊 065000)
文化自信视野下弘扬长征精神的思考
巩 竞
(武警学院 政治工作系,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革命文化的精华是长征精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自信品格。传承与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有助于走好中华民族崛起的“新长征”。当前我们必须通过抢占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模式,警惕与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重视长征文物的挖掘保护与开发等路径,进一步弘扬与传承长征精神,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长征精神;革命文化;文化自信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1]。当前面对各种文化的冲突与较量,弘扬与传承长征精神,塑造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一、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革命文化的精华
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2]。长征是长征精神的载体,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精神力量,承载着中国革命和建设所有的精神要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革命文化的精华。
(一)长征精神发端于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探索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它是中国革命从大革命低潮中走出的伟大开端,也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光辉起点。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独辟蹊径提出了“上山下湖”的主张,率领工农革命军转战井冈山,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使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开辟和发展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革命必胜信念,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勇闯新路、理论创新的战略胆识与勇气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这是长征精神的发端,它使党和革命在逆境与低潮中奋起,迎接曙光与高潮的到来。
(二)长征精神形成于长征的伟大实践
从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了长征。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革命根据地损失殆尽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战略退却转移,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遭遇了完全超越人类心理和生理极限的艰难险阻与痛苦磨难,可以说,红军将士以非凡的智慧、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乌江,召开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摆脱上百万的追兵阻敌,征服了冰山雪岭,穿越了高原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取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完成了革命的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这些都是夯实长征精神的丰富土壤。
(三)长征精神发展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程
由于长征期间红军所面临的艰苦条件和被动处境以及国民党的诬蔑性宣传,在当时长征精神的影响空间非常有限。长征结束后,党不断加强自身历史和传统的宣传与挖掘工作,长征精神开始不断得到完善发展。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形成了关于长征精神的丰富的历史叙事与英雄事迹。由此,长征精神得到进一步拓展,使其家喻户晓,远播国外。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提出了“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3]的命题,开启了新中国建设的新长征,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中,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长征精神的阐释。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都一直在挖掘、延续与传承长征精神,升华了诸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所需的核心精神支柱,如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抗洪救灾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都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二、长征精神蕴含着文化自信的品格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4]。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长征精神内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自觉的价值追求与品格铸就,体现了探索与实践国家出路的道路与理论的自信,也表达着民族化、大众化的品质特征;它是文化自信的原动力与精神基石,是中国革命文化的精髓,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文化之中,蕴含着内生的文化自信品格。
(一)理想信念铸就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坚持与忠诚不渝的最好诠释。邓小平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5]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始终坚信“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他们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强大牵引力,铸就出对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忠诚不渝的力量,这就是长征精神自信的基本的思想内核。正如习近平同志阐述的那样,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支撑、鼓励着他们克服长征途中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从而最终走向胜利。
(二)实事求是、开创新路成就文化自信的道路支撑
长征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形成于实事求是、开创新路的历程中。长征前,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军事、政治、组织路线等方面均受制于共产国际。湘江战役的重大损失,造成了与共产国际的失联,使中国共产党有机会从红军所处的恶劣环境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从通道转兵贵州,到黎平会议否认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放弃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师计划,强渡乌江夺取遵义城,召开遵义会议,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自身军事和组织问题,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指导地位,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开辟了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创造了民族的、理论的、科学的革命道路。
(三)群众路线、为民服务奠定文化自信的价值广度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人民军队以崭新形象,赢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与支持。长征途中,各族群众不断加入红军,帮助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作战。长征途中,除了与敌作战,党领导红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群众秋毫无犯。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盟誓的佳话,使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区。在无敌情时,红军将士与当地群众举行各种活动,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红军战士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使党奠定了文化自信的价值广度。
(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赢得了文化自信的价值深度
长征过程中,蒋介石先后动用了 100 多万兵力包括其空军的主力进行围追堵截。红军跨越 14 个省(今为 15个省市,重庆现为直辖市),三方面军共行程 65 000 多里,进行了600 多次重要战役战斗,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雪山等海拔4 000 多米的雪山,穿越了面积约 15 200 平方公里、海拔在3 500米以上的生命死海、人烟荒芜的草地,渡过了近百条河流,途经 10 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长征中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行军历时之久、行程之远、规模之大、环境之恶,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极其罕见,也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中无与伦比的奇迹[6]。面对敌人的凶残猛扑、大自然恶劣的环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以血肉之躯及精诚团结、互助友爱、生死与共的精神,共同锻造了只属于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强大革命意志,锻造出伟大的长征精神,赢得了自信的价值深度。
三、弘扬长征精神,塑造文化自信的路径
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长征精神依然对我们的思想行动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造就的长征精神是人类文化瑰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征精神的影响力和穿透力也永不消逝。今天,长征是大讲堂,长征是大教材,长征是大史书,是“四个自信”的重要源泉,为中华民族的前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一)抢占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模式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裂变式的传播方式,给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深刻改变着我们教育、学习、生活、消费等各方面。发挥新媒体作用,成为弘扬长征精神、塑造文化自信的必要路径之一。
1.利用治理优势,掌握新媒体传播主动权。网络不再是虚拟空间,而是现实社会极其重要的平台,大众化、媒体化、现实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当今各种文化碰撞愈演愈烈,谁在网络文化的发展上抢得先机,谁就能占领文化的制高点,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利用技术管理优势,顺应网络时代潮流,抓住机遇,把新媒体作为传播长征精神的平台阵地,掌握传播的主动权,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调动广大教师、学者、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相关人员,弘扬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革命文化,形成学习、研究、实践长征精神的舆论氛围,为塑造文化自信注入新动力、开辟新领域。
2.短小精悍,追求形式多样,适应当代快餐式学习需求。时间短,内容精简,形式多样,它适应了人们随时随地充电的心理需要和学习习惯,与长篇大论相比更能抓住当代人的需求,吸引青年人的注意力。通过相应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结合重要的时间节点,制作反映长征精神题材的网络微课、微视频、网络动画等,当人们打开移动新媒体后,这些信息会自动推送到人们面前,潜移默化的弘扬长征精神,使其入心入脑,进而转变为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自信,而形成文化自信。
(二)讲好长征故事,警惕历史虚无主义侵蚀
长征精神在弘扬的过程中,注意避免简单化、孤立化、庸俗化的倾向,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当前有个别人或者团体,打着学术研究、还原历史的幌子,丑化革命先烈,抹黑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进而否认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合法性,打击国人的文化自信,对此我们必须给予坚决回击。
1.找对沟通语言,讲好长征故事。今天长征精神已走向、贴近现实生活,受到越来越多个人与团体的关注,社会的每一分子都能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所需的力量。传承长征精神,塑造文化自信不是针对单个群体,而是全民族的价值追求,需要有针对性,以理服人,以生动鲜活的红色经典事例感染、激励人。找对沟通语言,减少排斥,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如中小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或者玩游戏的方式,穿越进入红军长征年代,与主人公产生共鸣,把长征精神植入心中,培养青少年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2.避免简单庸俗、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套路。当前长征精神走向大众、融入日常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容易走向简单化甚至庸俗化,而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框架中。诸如以纪念长征的名义进行营销、商业炒作、敛财聚宝。有的人以所谓还原历史真相、追寻历史细节为名,搞历史虚无主义,随心所欲地戏说红军历史、消解红色经典,对英雄人物、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评价。这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文化自信的打击。所以,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传承长征精神重点找对沟通语言,讲好长征故事,讲好中国革命故事,增强革命文化自信,汇聚中国力量,实现文化自信。
3.通过体验与感悟长征,增强正能量,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被长征吸引,加入到重走长征路行列,这是对长征精神的实践体验,是弘扬长征精神、增强长征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说明长征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与魅力,人们渴望通过重走长征路,亲历长征的战场、会址、纪念馆等历史遗迹,真正体验长征故事,领悟长征精神的真谛;另一方面也说明理论阐释对弘扬长征精神的局限性,长征精神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领悟。
(三)重视长征文物的挖掘保护与开发,突出其发祥地配套建设
长征精神发祥于红军途经的中国西部南部省份,目前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有些地区仍相当贫困,因此当地的长征文物,长征历史印迹的保留,长征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的建立与维护非常欠缺。需要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对革命老区的经济进行配套帮扶,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体验、感悟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资源。传播先进文化,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必须有必要的文化载体来展示、呈现。可以在长征沿线,与当地绿色旅游资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建设长征精神馆或者文化中心等。换言之,重视长征精神文物、历史遗迹的挖掘保护,以及发展革命老区和革命传统发祥地的经济,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同样也是塑造文化自信的一项重要内容。
习近平同志曾强调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铭记苦难方能自强不息,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牢记这段历史,铭记习近平同志的告诫,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要铭记,长征精神赋予我们党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主动深入地学习、研究长征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增强治国理政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塑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而努力。
[1] 黄玥,康晰.“平语”近人——习近平谈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EB/OL].(2016-06-30).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06/30.
[2] 不忘初心,习近平的“长征情”[EB/OL].(2016-08-04).http://china.chinadaily.com.cn/2016-08/04/content-26346167.htm.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4]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6).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110.
[6] 李守可.中国共产党对长征精神的意蕴传承与价值重塑[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5).
(责任编辑 李献惠)
The Thinking on the Long March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GONG Jing
(DepartmentofPoliticalWork,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Long March Spirit is the essence of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crea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contains a rich quality of confidence.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Long March Spirit helps to consolidate the basis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o start a “new Long March” of the Chinese nation. Currently it is essential to further promote and develop the Long March Spirit and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responding to the current new media platform, innovating propagation mode, alerting the erosion of the historical nihilism, and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the Long March Spirit; cultural revoluti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2016-09-21
武警学院部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2016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公安边防部队警营文化软实力研究”阶段性成果
巩竞(1978— ),女,山东日照人,讲师。
D642
A
1008-2077(2016)11-00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