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文化效应”视域下新疆文化翻译自信的路径选择

2016-02-10王崧珍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王崧珍

(新疆大学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基地,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昌吉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翻译文化效应”视域下新疆文化翻译自信的路径选择

王崧珍

(新疆大学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基地,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昌吉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对自己历史文化秉性的认识和态度,文化翻译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翻译实践中对自己文化“走出去”和异域文化“走进来”时所坚持的立场,文化翻译实践给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带来一定的文化效应。新疆特殊的地缘和民族因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多民族“一体多元”的文化景观。新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通过文化翻译实践,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彰显新疆的国内国际自信力;通过外宣,做好和提升新疆形象的国际亲和力。

关键词“翻译文化效应”; 新疆文化; 翻译自信

1引言

新疆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民族和宗教因素,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一体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近年来,随着国家或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推进,要发挥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新疆对外吸引力和辐射力,减少国内外对新疆文化的“误读”和“误判”,树立新疆形象,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要。尤其是2009年“7·5”事件后,国内外媒体对新疆的报道和宣传中存在着“误报”和“失真”现象。在新疆文化自身建设过程中,对新疆文化自信尤为重要。文化建设离不开对外宣传和引进优秀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外宣和引进都离不开文化翻译实践。因此,要树立文化翻译自信,加强新疆翻译文化研究,充分认识和发掘新疆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大外宣力度。通过文化翻译实践,推动新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彰显新疆的国内国际自信力,提升新疆形象的国际亲和力;结合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扩大新疆“一体多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新疆文化建设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提高地域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文化翻译实践与翻译文化研究

“翻译文化效应”[1]研究(Trans-cultural Effectology)是在分析综合和借鉴了“文化转向”后的各种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翻译学研究范式和理念。主要从文化层面、经济层面和政治层面研究译文文本对译入语国家和地区全方位的影响。文化翻译实践与翻译文化研究是“翻译文化效应”研究的两个基本研究维度。

文化翻译实践侧重于对翻译实践属性和特征的研究。翻译实践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层交流。在翻译实践中翻译的主体——译者在文化自觉地基础上,对原文文本要有所“操控”,采取合适的文化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出适合特定文化语境和目的语读者的译文文本。文化翻译实践尤其侧重于译文文本对目的语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影响的研究,是对翻译实践及其结果的动态和规约性分析与研究。

翻译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通过翻译实践所产生的与目的语文化异质的文化因子,这些文化往往不同于一个地区和地域长期形成的本土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因子才可能充满生机,健康发展。翻译文化研究是对原文文本的诗学特征、原文作者的文化态度、原文文本和原作者所处社会文化语境、译者对原文文本的选择、赞助人、译文文本的诗学规范和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分析。翻译文化研究是对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结果的相关文化因素的静态描述性研究。

3新疆文化自信与文化翻译自信

云杉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2]。新疆从古至今,在多民族融合和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在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被誉为露天文化博物馆。形成了以三大史诗《江格尔》、《玛纳斯》和《格萨尔》和“十二木卡姆”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期经过两年多准备的民族史诗《千回西域》也在新落成的新疆大剧院上演。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汉族的秦腔、京剧和来自中原各省市的地方曲种,维吾尔族的刀郎和麦希来甫,哈萨克族的赛马、姑娘追,蒙古族的那达姆草原文化,新疆兵团文化等都有很高的文化魅力,给新疆带来了歌舞之乡的美誉。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新疆文化的魅力所在,树立新疆文化自信。

文化翻译自信指作为翻译文化实践主体的译者,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过程中对自身文化的认可和秉持的自豪感,以及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对外来文化所坚持的态度,如对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新疆文化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虽起步晚,但近年来形成了特色鲜明且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翻译研究成果。如贺继宗关于新疆公示语的翻译研究(2008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构建和谐民族地域文化与奥运背景下的新疆公示语翻译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谢旭升有关新疆外宣的研究(2009年主持的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疆外宣英译本的有效性和政治性研究”和2009年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疆英译外宣文本问题与对策研究”)、刘瑞强关于“翻译效应学研究”(2008年主持教育部课题“翻译效应学研究”)和梁真惠关于“玛纳斯”史诗的翻译研究(2012年主持教育部课题(规划基金项目):“史诗《玛纳斯》的翻译与传播研究”和2012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部项目):“史诗《玛纳斯》的翻译传播与‘玛纳斯’学的发展研究”)等。近三年依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大学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基地,疆内外学者积极申报该基地研究项目,自2012年该研究基地成立以来(2012-2015年),共立项45项,其中涉及新疆文化翻译的课题16项(2012年共计11项,其中翻译占4项、2013年共计10项,其中翻译占4项、2014年共计12项,其中翻译占3项、2015年共计12项,其中翻译占5项[3]。由此可见,近年新疆外语界在文化翻译与外宣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为实现新疆文化“走出去”战略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4新疆文化翻译自信的路径选择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文化自强。云杉认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4]。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强的前提。要做到新疆文化翻译自信,要立足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基地及各类翻译文化论坛,加大翻译文化研究力度。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翻译学术和研究人员资源,对翻译学科前沿动态有较深刻的认识,尤其熟悉文化转向后的翻译前沿理论,对增强翻译领域中的意识形态作用,防止翻译的意识形态颠覆,确保翻译文化安全有积极的建设作用。在文化翻译实践中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践证明,翻译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而不是单纯语言层面上的技巧转换。诺德认为:“翻译是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和‘交际互动’,并且从来就是一种‘目的性行为’”[5]。这种目的性体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倾向。王东风也认为:“翻译,从根本上讲,就是从本土文化意识形态输入异域文化的意识形态”[6]。一要做好对国外引进图书、电影、电视等影像制品的翻译监控力度。近年来,以热比娅为主的“东突”势力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分裂刊物对新疆渗透的力度不断加大,为此,必须强化对外来图书和音像制品的监控力,增强反渗透能力;第二,加大对广播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监控和管理,做好网络舆情分析和监督。据统计,目前西方国家利用在新疆设立了近 70个网站,这些网站一般具有隐蔽性高和破坏性强的特点,被境内外“三股势力”所利用,必须加大对互联网的管理,加强排查力度,发现苗头立即处理。因此,在文化翻译实践中翻译工作者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设立文字和音像作品翻译审核制度,加强网上翻译报道的监控力度。在翻译实践中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为新疆文化软实力提供内在的、坚实的精神基础,确保新疆文化安全和长治久安。

其次,发挥文化翻译实践在新疆现代化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文化翻译实践在人类文化传承和不同文明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新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文本。通过文化翻译实践,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彰显新疆的国内国际自信力。翻译工作者一方面要为新疆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文本和音像作品翻译,要有向外译介新疆文化的主体责任感。主动译介一些获奖的具有代表性的新疆本土优秀文化作品,如翻译13个世居民族形成的世俗文学作品,新疆史诗《千回西域》、回族话剧《别失八里》、电影《美丽的家园》、《吐鲁番情歌》、音乐剧《冰山上来客》,《苍茫天山》、歌剧《卡塔尔大叔的日记》等。同时翻译反映新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和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新疆在经济、政治、宗教和社会方面取得的全面成果。另一方面,在向外界宣传新疆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重视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就,翻译人类历史发展中各国各民族形成的优秀文化成果,吸收包括优秀文学作品和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价值,从而显示新疆多元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认真对待其他民族的批评建议,为无所用,提高自己。

再次,通过翻译文化实践,做好外宣。结合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扩大新疆“一体多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让外界了解和见证新疆近年取得的发展成果,新疆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地区。要让尽可能多的人理解,新疆选择的发展道路既具有普遍的科学依据,符合国家利益,立足新疆“一体多元”文化发展的社会现实,也依赖于特殊的地域文化条件,同时也着眼于应对特有的多民族、多宗教挑战。通过翻译文化实践,积极有效地向外部世界宣传新疆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展示新疆成立自治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消除“7·5”事件以来由于国外媒体对新疆故意的“误读”和“误判”,减少造成的误解和隔膜,提升新疆形象的国际亲和力。

最后,加快新疆翻译文化建设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提高地域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践证明,文化翻译实践只有以市场为平台,以产业化为导向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新疆翻译市场尚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没有形成翻译产业链。一些翻译公司依托出入境管理局做简单的出入境手续翻译,部分翻译公司由于翻译人员良莠不齐,无法承担重要的政府资料和企业招投标资料的翻译。还有部分翻译公司只追求经济利益,对新疆本土文化的翻译很少涉及,这些都是制约新疆本土文化翻译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巨大瓶颈。要解决这一瓶颈,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翻译文化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整合翻译公司,成立专门的外文翻译出版机构,推介一批新疆优秀的文学文化作品,使翻译走市场化的道路,引导翻译产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5结语

文化翻译实践和翻译文化研究与社会文化语境形成一定的互动效应,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需要文化翻译实践和翻译文化研究,而文化翻译实践和翻译文化研究又给特定的社会带来一定的文化效应。王岳川认为:“文化输出就是减少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误读”[7]。在新疆当下社会全面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社会语境下,要树立文化翻译自信,通过文化翻译实践,推动新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彰显新疆在国内和国际的自信力;通过外宣,做好和提升新疆形象的国际亲和力;结合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扩大新疆“一体多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发挥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减少别国对新疆的“误读”和“误判”;加快新疆文化建设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提高地域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崧珍.“翻译文化效应研究”的理论背景及基本范式与范畴[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9):123-125.

[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6):4-8.

[3]新疆大学官网,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立项名单.[2015-08-06].http://madfrank23.gotoip1.com/mlecms/upload/article.php?pid=28.

[4]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7):4-9.

[5]Nord, Cristina.Translating as a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 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J].中国翻译,2003(5):16-23.

[7]王岳川.文化战略.[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Translator'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Strategies in Xinjiang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cultural Effectology”

Wang Songzhen

(Sino-Western Culture and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Xinjiang 830046/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Changji College, Changji, Xinjiang 831100)

Abstract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understanding and attitude towards own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 nation or regione. Cultural translation self-confid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it is the attitude to their culture and foreign culture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Cultural translation practice brings cultural effects to specific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ccumulated and multi-ethnic “multiple” integrated cultural landscape are formed in the long-term historical development due to special geographical and ethnic factors in Xinjiang. Xinjiang is located in the core reg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ll-round development self-confidence and of economy and society will be promoted; the image and international affinity of Xinjiang will be improve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diversity” integrated regional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will be expanded.

Key words“Trans-cultural Effectology”; Xinjiang culture; translation confidence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0568.2016.02.009

文章编号:①1009-0568(2016)02-0048-04

作者简介:王崧珍(1979-),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学、西方文化。E-mail:cjxywsz@163.com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基地基金资助课题(XJEDU010713C03)。

收稿日期:①201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