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转型中国运营商路在何方?
2016-02-10张鹏
本刊记者│张鹏
业务转型中国运营商路在何方?
本刊记者│张鹏
对话嘉宾:
河南联通 ...................................宋凤忠
中国电信广研院 .............................张小东
海南移动 ...................................云 晴
布局内容,AT&T早预谋
《通信世界》:如何看待AT&T收购时代华纳,虽然实现了从内容生产到网络推送的一体化版图,但在具体实现和融合过程中,AT&T是否也存在一些挑战?
云晴:这并不是AT&T第一次涉足内容企业并购。事实上AT&T一刻也没有放松过通过扩大业务规模或是丰富业务种类的方式构建市场垄断地位。2014年5月,美国最大卫星电视运营商DirecTV宣布作价485亿美元将公司出售给AT&T。AT&T CEO Randall Stephenson当时称,“这是重新定义视频娱乐行业的难得机会,这笔交易也创造了一家能够提供新套餐服务,通过移动设备、电视、笔记本、汽车甚至飞机为消费者交付内容的公司。”
AT&T的举措一方面期望通过产品的丰富增加单个客户的客户价值,另一方面它也希望通过扩大客户规模更好地形成规模效应。在相对成熟的移动数据市场中,AT&T通过并购获得了直接将电视内容通过无线网络送达客户的机会,可以创造出新的产业生态。
收购后AT&T对业务的拓展值得观察。推出数字电视频道、视频网站、移动内容业务、互联网业务、智能电视(交互式电视)业务、多屏融合业务等,都是AT&T下一步可以选择的方向,而这些都将对AT&T从组织机构到业务流程进行调整,成为一家“软件公司”的AT&T,应该是做好了充分准备。
张小东:个人看来,这次并购是个冒失之举。无论是从被并购对象的体量来看,还是从并购双方所处产业链位置的跨度来看,AT&T要想达到预期的理想结果,将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首先,AT&T 2016年上半年营收是时代华纳的5.7倍,实际上前者的市值仅为后者的3.3倍(分别是2248亿美元和686亿美元),并且前者2016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上升,而后者的2016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下滑,这意味着AT&T在整合一个明显被高估的巨型资产,很容易遭遇估值受损。
其次,从时代华纳的主营业务结构来看,其传统业务领域即Warner Bros.(华纳兄弟)所占比例已经逐渐被Turner Broadcasting(华纳有线)和Home Box Office(家庭影院频道)赶超,但仍占据四成以上的收入,而这块业务与AT&T目前战略业务中的有线电视和无线流量服务契合度较低,存在较大的整合难度。
“补齐内容”非惟一选择
《通信世界》:早在几年前,美国各家运营商就已经开始“布局内容”以抵抗互联网企业的侵袭,收购内容制作公司就是典型动作,您如何看待运营商的业务转型,是否只有“补齐内容”这一条路?
云晴:并不完全是。我认为内容只是一种选择而不是惟一的选择。目前关注数字化转型的运营商中,很大的精力都投入在网络架构变革(开发、分布式、云化)、业务结构IT化(垂直行业的关注、IT能力变现)。就AT&T本身而言,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在行业的连接服务战略上。它通过3个机构构建这一领域的能力和产品实现:AT&T实验室、AT&T Foundry创新中心和AT&T连接工作室等。
AT&T将自身定位调整为“软件公司”;与IBM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关注有限的数个行业并形成深度的行业理解和解决方案;这些举动都体现了AT&T对数字化“复杂度经济”形态的理解和践行。所以说,内容只是选择之一,可选择的落脚方向其实还有很多。
张小东: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绝不是仅有“补齐内容”这一条路。事实上,AT&T自身这几年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尝试了不少领域。从2011年开始,AT&T加快“去管道化”,全面进入物联网领域,通过启用合作伙伴的方式,全面进入制造业、医疗、IT、银行、零售以及政府、建筑自动化、能源管理和拥有大量车队的交通运输企业。
目前,AT&T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车联网运营商。今年7月,AT&T又同IBM公司达成合作,整合双方各自的物联网平台,包括IBM的云设施、Watson的机器学习技术和AT&T的各类物联网资产。AT&T的主要竞争对手Verizon也在2016年8月连续收购了两家汽车数据追踪机构Telogis和Fleetmatics Group Plc,试图在车联网市场紧跟前者。从全球主导运营商来看,普遍存在从NFV/ SDN、物联网以及媒体3个领域寻求新收入来源的努力,以便弥补传统业务增速放缓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此,我认为“补齐内容”只是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目前三分之一的选择。
跨界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
《通信世界》:在补齐内容短板方面,中国运营商也有尝试,从此前的基地模式到最近成立独立子公司,但外界对此也有不少诟病,您如何评价目前国内运营商在内容方面的运作模式,还存在哪些挑战?
云晴:国内运营商在内容方面的运作与国外运营商之间的差距在于专业性。我们看到无论是AT&T收购时代华纳、英国电信与BBC合作、德国电信和sky合作,合作的另一方都深谙媒体行业运作之道。从媒体运营的经验来看,媒体融合的趋势不可阻挡,那么不同属性的媒体、信息企业之间建立起相互渗透、协调合作的关系,通过构建融合平台进行自内而外的革新以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要求,将是媒体和信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媒体运营经验尚浅的运营商而言,确实不太容易解决。我认为需要目前独立运作的媒体公司对“专业性”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落实——这是需要时间和行业经验的。
宋凤忠:中国运营商的确做过很多尝试,特别是中国移动很早就开始进行布局,也推出过“飞信”等曾经很火的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产品,但结果总不是很好。
三大运营商最大的问题,我认为还主要是机制。毕竟是国企,即使是成立的子公司,也难逃国企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模式,在用工、薪酬、岗级设置上的任何一个创新都不容易,始终难成真正的互联网企业,最后做成了“四不像”。
也许,最近热炒起来的联通“混改”,如果真如传言所说能引入BAT这样的大佬级别公司参股,未来或许会看到一些希望。
中国运营商要走自己的路
《通信世界》:业界普遍认为,AT&T收购时代华纳对于中国运营商没有借鉴意义,一则运营商的力量和盈利能力不足,无法吞下类似时代华纳体量的企业;二则广电和电信是两套系统,跨界收购也通不过监管,您对此如何评价?
云晴:我部分同意这样的观点。确实因为行业划分和政策面的原因,这样的并购在目前的中国不容易成为现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对于运营商而言,寻求数字化转型的各种可能性中,务必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从AT&T近些年的举动看,有很多认知和实践还是很值得国内运营商借鉴的。这一次的收购可以看作是其在大力拓展物联网应用、公司软件化、关注行业应用拓展方面的又一次转型尝试。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思考我觉得更有意义。
宋凤忠:刚才说到基地、内容,那是自身体制问题。如果要讨论中国的运营商能否收购诸如时代华纳这样的传播媒体,资金问题也许对中国联通是个大问题,但对于中国移动也许不是什么问题,连浦发银行这样的企业他们都能入股占一席之地。个人觉得,监管问题倒的确是一项最大的麻烦。
时代华纳在中国应该属于广电系统。相对于运营商系统,广电系统其实更加封闭。仅一个IPTV,在中国就争夺了好多年。
相反,广电系统现在又要杀入运营商市场。工信部已经向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中国广电及其控股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中国广电成为继移动、联通、电信之后,国内第四个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也许,我们可以对这家公司有所期待,期待今后在其成长过程中,能够和华数传媒这样的广电大佬紧密合作,开出中国的“AT&T+时代华纳”这样的硕果。
张小东:国内运营商既无能力也无可能并购类似时代华纳的企业,甚至于连这个必要都没有。国内运营商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着极为广阔的空间,完全可以选择在其他垂直领域精耕细作。
编辑|张鹏 zhangpeng@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