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枢纽型平台让青年社会组织在羌山茁壮成长
2016-02-10团北川羌族自治县委
文 | 团北川羌族自治县委
着力打造枢纽型平台让青年社会组织在羌山茁壮成长
文 | 团北川羌族自治县委
8月10日~20日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一行在四川省绵阳市开展大宣传大调研活动。调研组走进深山羌寨、探访返乡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问计基层党政,一路宣讲共青团中央机关改革基本情况,调研山区、老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研究青年全面发展评估指标和促进机制。
北川是“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汪鸿雁首先来到“5·12”大地震原址原貌保护区——北川老县城,祭奠地震遇难同胞,致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每到一处,汪鸿雁都会认真倾听当时受灾情况的介绍,详细了解救灾情况。“5月14日,我们就从废墟中抢出团旗、志愿者徽章,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救援。”当时任团北川县委书记的马晓燕动情回忆时,汪鸿雁被深深打动。
在北川,志愿服务精神是震后留下的宝贵社会财富。社工们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汪鸿雁边听边记,不时肯定社工们的公益心。END
近年来,团北川羌族自治县委以团组织为枢纽核心,团结和带动了一大批各类青少年自组织,包括8个青年社会组织、42个青年兴趣小组、3个大学生村官组织等,成为全县青少年工作的重要组织延伸手臂,青年社会组织在羌山茁壮成长。
凝聚青年,打造人才枢纽
青年社会组织以人为基础,青年社会组织的活动以人为根本。青年是青年社会组织的主体,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青年也具有随意性、松散性、粗放性的特点,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造成时好时坏的影响。团北川县委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时代背景下工作环境的新变化,依托网络平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团工作虚拟和现实的互动与统一,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社会组织,加入社会组织。团北川县委建有微信群5个,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平台各1个,官方渠道发布的各类信息浏览量达几十万次,通过这些自媒体加强与青年交流,倾听青年声音。比如,2012年初,北川几个羌族青年,因为十分热爱羌族文化和传承,自发成立了北川民族舞蹈沙朗协会,但起初由于只是兴趣社会组织,知名度低,青年参与度不高。团县委在调研该组织后,发现这是一个展现羌族文化的平台,在北川青年中有广泛的基础,便发挥团组织优势,积极推广,目前已发展到40多人,并开展常态化活动,成为羌族青年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织。
依托社会,打造保障枢纽
青年社会组织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更要依托于社会来发展。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离不开社会这个平台,要从社会中获取资源,实现价值。而通过社会购买青年社会组织服务,正是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资源、资金支持的举措。整合社会各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竞争择优,选择性购买青年社会组织服务,培养壮大现有的青年社会组织,同时孵化培育新的青年社会组织,逐步形成以团组织为核心、以社区网格为枢纽、以青年社会组织为支撑、以青少年活动阵地为依托的广覆盖、多功能、立体式的共青团组织新架构,充分调动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积极性。“5·12”地震后,北川先后共有100多个社会组织在各地开展活动,例如中国心志愿团队、中公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土房子”社工团队、“为乐”公益组织、绵阳商会爱心组织等都是团县委长期的联系对象和合作伙伴,团县委先后与这些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贫困学生资助、孤儿认领、贫困大学生助学等方面的活动,如与中国心志愿者团队长期合作开办那山成长营活动,与“为乐”公益组织开展乡村夏令营等通过他们的渠道和平台,获得过壹基金、香港慈善总会、乐施会等机构资金和物资的支持,通过我们开展的活动,不仅仅让北川的社会工作得到学习和发展,同时将北川的坚持、不屈、感恩的精神向外传播开来。
优化建设,打造组织枢纽
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存续,既有赖于自身组织结构的平衡,也有赖于其与外部相关组织形态的良性互动。团北川县委以构建核心团队为重点,把有热情、有创意、有能力的青年培育成青年社会组织的灵魂人物,同时根据活动策划、关系协调、资金筹措、组织实施、宣传推广等任务需要发展中坚力量,从而带动全体组织成员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比如羌魂社会服务组织的负责人高思发,来自全国从网络走向现实的志愿者,为了助力北川的灾后恢复与发展,从临时志愿者转变为全职工作人员,团队也从松散的志愿者团队转型为专业的社区服务公益机构。目前的北川羌魂社会服务中心发展成为北川第一家获准注册的民间公益机构,也是北川第一家全公益性、非营利组织。
北川青年社会组织在茁壮成长的同时,也遇到骨干缺乏、成员变动大,还需社会加大支持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积极探索,加大力度,发挥枢纽型平台作用,促进青年社会组织成长的更快、更好。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