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验当是“经”
——谈谈写经验材料

2016-02-10阎国安

中国法治文化 2016年3期
关键词:钟南山共性典型

文/阎国安

经验当是“经”
——谈谈写经验材料

文/阎国安

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是机关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因而,写经验材料几乎就是经常的事了。可能由于是“常事儿”,所以存在问题较多。

其一,浅而全。一个材料面面俱到,总怕落下什么,结果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没说到位,像一杯白开水,读了后什么味道也没有,什么印象也没留下。

其二,虚而空。事儿不多,但概念不少,基本都是“正确的废话”。

其三,俗而满。说个人,不管主题是什么,不是孩子有病不回去,就是忠孝不能两全;说集体,不管特点是什么,一律是班子怎样好,队伍怎样齐,工作怎样突出,而且说什么都是满满当当,话说得很绝。

从这些问题来看,怎么写经验材料,主要不是技巧问题,而是作风问题、学风问题。首先,调查不深、不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时兴蹲点了,真的是“走”马观花。有的到一个地方,只是简单地听听情况,然后经验就出来了。有的听完情况后,干脆不写,让基层“把情况写写,邮去”,然后就走人。这样的调查,怎么能有好的经验出来呢?其次,只求有,不求是。有些经验不是根据客观存在,而是为了应付上级,表明我已经工作了,或者为了送个人的人情。有的为了完整和生动,不惜“合理想象”,或者把几个事“嫁接”。为什么有的个人的材料本人不敢在本地讲,有的单位的经验不能在本地推广?原因往往在此。最后,不学习,不动脑。有两句新词,乱用,没有一句是自己的思想。有的事实本来挺好,但“笔杆子”喜好做文章,不是按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概括,而是按主观意志去加工,结果把很好的东西给糟蹋了,让人感到很不实在,很不舒服。为此,写经验材料、典型材料,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既要真实,又要朴实。其实,只要真实就一定朴实。这个真实包括事实本身的真实,也包括表述的真实。比如,本来写一个所长怎样治所,其中又扯到了廉政建设上,说这个所长有一年拒礼拒贿三万二千八百元。这里不说需不需要写拒礼拒贿这个情节,我认为,即便说,也不能这么说,因为,你那年拒礼拒贿三万多,那么,除了那年呢?你这个所拒了这么多,别的所呢?显然这么表述非但不能给这个典型增添什么光彩,反倒让人觉得是偶然的,是故作姿态。还有的写一个人如何坚持原则,他二舅向他求情,也是一本正经地讲一番大话,好像不这样就不高大了,可实际效果怎样呢?除了让人感到虚假之外,再无所获。我主张,什么经验啊、典型啊,别忘了经验是人创造的,典型也是人,不要搞得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无论什么先进,其实都是对人性的张扬。所以,写经验材料,一定要注意真实,是啥样就是啥样。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朴实,千万不能成了不写还好,一写倒走样了。

第二,要挖本质,挖内在的东西。凡经验性的东西,都有很多做法、很多工作、很多事迹要总结,不少费了很大工夫写的材料,结果不但让人感到拉杂,而且还让人不得要领。所以,写经验材料,一定要注意挖掘客体本质的东西、内在的东西。比如,防“非典”,国家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已经是67岁的人了,名利、地位对他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但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亲自临床,顶着压力与境外同道联手攻坚,并把高危病人全部收到他的研究所救治,不但亲自发现了病毒,而且为这种从未见过的病毒命了名。历史将为钟南山的功绩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他这么做的呢?他说,他只想知道这个人类的“未知数”。我认为,写典型材料,一定要把这种求解“未知数”的精神写出来。别看这句话简单,但他闪烁着一名医学专家的光辉灵魂,凝聚着一名医生的最大政治,朴素地道出了一名学者不畏艰险的原动力。这不是钟南山先生的全部资料,只是记录了电视台记者采访他时的一个情节,但从写材料的角度来说,这个例子总可以说明这一点。如果只是写事,就难免失之乏力;如果只是写思想,又难免失之空泛。写人必须写事,无事则无以见人;但写人更重要、更根本的是要写魂,无魂则难以立人。这也就是写经验材料为什么一定要挖本质、挖内在东西的道理。

第三,宁断其一指,不伤其十指。无论什么材料,就怕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不是“全面”,全面是相对片面而言的,而面面俱到则是无重点地什么都写。有些材料之所以面面俱到,有个怕不全面的问题,但根本的还是在于看问题“表面化”。任何事物,包括集体、个人、工作等,无不以其独有的个性而存在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别是对先进典型来说,他们的“个性”更突出。所以,要用材料的形式把他们反映出来,就一定要抓住他们的特点、他们的个性,用足笔墨,写深、写透。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太单一。有这种担心本身就说明还没搞清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个性并不是孤立于共性而存在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所以,只要抓住了个性,共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得到充分的张扬。经验之所以具有指导性、代表性,道理亦即在此。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毫无特点、毫无个性的经验或典型,不会被人们所认同、所接受,甚至连个印象都留不下。倘如此,你说你的材料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写经验材料,一定要把握住个性和特点,做到“宁断其一指,不伤其十指”。

(本文作者系全国公安文联理论专业协会副主席)

book=58,ebook=60

猜你喜欢

钟南山共性典型
喜欢在墙上画画是人类的共性吗?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礼赞钟南山
礼赞钟南山
钟南山:胡吃胡喝要遭殃
钟南山,谁人不从少年来
共性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