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安:真心与青年交朋友,就不会联系不到青年
2016-02-10
李圣安:真心与青年交朋友,就不会联系不到青年
《中国共青团》:请先介绍一下你所下沉地区的团组织建设情况。
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我下沉到泰安市泰山区。泰山区是泰安市委、市政府驻地,总面积336平方公里,总人口77.7万,其中青少年6.9万,团员1.4万人。全区共有28个团(工)委,481个团(总)支部。
近年来,团泰山区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桥梁,服务青年,团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中国共青团》:你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当地工作的?
按照团中央常态化下沉基层的工作要求,下沉期间始终作为一名基层团委的普通工作人员,尽量不打乱基层原有的工作安排,尽量不给基层增添过多麻烦,尽量帮助基层团委促进工作开展。为此,为自己制定了“多引导、可指导、不领导”的工作原则,结合基层的工作实际和个人工作部门的资源优势,从三个方面逐步熟悉和切入当地的工作。
一是与地方党政领导主动对接。下沉期间,多次走访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其他副区级领导,汇报下沉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沟通了解地方党政领导尤其是分管领导对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要求。
二是主动融入团区委的工作。把自己作为团区委的普通工作人员,铺下身子,放低姿态,先与团区委的同志们成为好朋友,通过他们详细了解团区委的工作。只要有机会,就与团区委同志探讨工作,在充分肯定团区委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从团省委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三是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基层团的工作。到乡镇街道和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实地调研走访,与基层一线的团员青年座谈交流,是了解基层工作的主要方法。
在什么样的场合你被当地青年所认识?你又是如何了解当地青年群体生活工作情况的?
作为省级团委的机关干部,到基层认识和了解当地青年,无法逾越作为省级机关的干部身份,所以也就离不开基层团干部的帮助。我第一次被泰山区基层团干部所认识是在下沉不久的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座谈会上,大约有20人左右。在更大范围内被当地团干部所认识是在团区委组织的一次培训班上,由我为基层团干部作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的时候,大约有100人。而我第一次被一线青年典型所认识,是到泰安物流园调研时,与创业青年结识。更多的情况是借调研和参加活动的机会,通过与基层团干部的交流与合作与基层团干部逐渐熟悉,通过参加志愿活动、联谊活动、到基层单位走访先进青年典型等途径,与基层一线青年结识,并通过他们了解青年群体的生活工作情况。
下沉期间,我时刻牢记下沉工作职责,努力与当地青年建立平等融洽的朋友关系。要求团区委的干部在向当地青年介绍时,只说是团省委的干部,不提级别,使大家处于平等的交流位置。我本人与当地青年交流时,尽量讲当地方言,从心理上拉近与青年的距离。初次与青年见面时,主动自我介绍,主动说明来意,主动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从感情上让对方接受自己。4个月的下沉经历让我了解到,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心与青年交朋友,就不会联系不到青年,基层青年也会以真心换真心,以更加友好的态度和热情结交自己这个朋友。
《中国共青团》:下沉期间交到了哪些朋友?能介绍一下你和当地最好的朋友从认识到熟悉的过程吗?
下沉期间,已经进行过深入交流、互相留下了电话号码或互加微信好友、且能够随联系的朋友有30多人,他们来自基层团委、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高校、农村等各行各业。其中,创业青年——泰安梦想谷电商产业园公司总经理周大川,是我在当地认识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朋友。
初到泰山区时,就听团区委书记说起“梦想谷”、“大川”如何如何,第一感觉无非是创业成功,可能对团委的工作较为热心和支持的一位大老板,并未太在意,只是想去了解一下“梦想谷”是个什么概念。第一次到梦想谷电商产业园调研时,周大川作为负责人亲自作了介绍。他个高、微瘦,不到30岁却在下巴上留着胡须,初次见面就给人印象深刻。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创业激情和工作能力。他思路清晰、语言朴实、表述明白,像是知道了你的疑问,毫不保留地把梦想谷的概念介绍的一清二楚。他的言谈举止间充满正能量,是一位充满正气的阳光青年,很容易感染别人。第一见面后,我们就建立了联系。随后,我们又共同随团泰安市委到徐州考察青年电商工作,一路上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他的人生阅历、创业过程、未来发展都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由此我们也建立了更为深厚的友谊。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我把“梦想谷”的创业事迹作为工作典型进行了深入总结,上报到了团中央;在泰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换届大会上,推荐周大川加入了市青企协,我还与团泰山区委商议,如果有机会,可以要求周大川进一步宣传自己的创业事迹,帮助更多的青年在电商领域实现创业,并推荐他参加更高层次的荣誉评选等。在随后的下沉工作中,多次与周大川在工作、活动中见面,或探讨工作,或介绍认识新朋友,或只述感情,逐渐成了相互欣赏的好朋友。
《中国共青团》:结交朋友,融入青年对你自身有怎样的影响?
在团省委的工作中也会结交许多朋友,但是,那都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之上。体制内的朋友把你当成同事或工作伙伴,体制外的朋友则把你当作党政机关干部群体的一个代表,无论是从自己的角度还是从对方的角度,都是有目的而为之的。而下沉期间结识的基层一线的青年朋友,虽说也有工作任务的因素在内,但是自己是真心实意的,在与当地青年交流中,藏于内心的真挚感情常被唤醒,有种莫名的感动。
回到机关后,你和那些朋友还有联系吗?如何保持并且不断深化这些联系?
回到机关后,和泰山区当地的青年还保持着联系,春节互致问候,微信相互点赞,有时受邀回到基层参加活动,有时积极推荐当地优秀青年典型参加相关荣誉的评选。但是,与农村、企业一线的青年联系相对较少,或者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共同话题太少,除了互致问候外,没有更多的话题。
按照下沉工作的要求,泰山区将作为我两年内的基层工作联系点,每年到联系点调研蹲点不少于30天。这一规定,使我有机会抽出时间再回到基层,重新走入当地青年之中,就像串亲戚一样,继续保持和深化在基层建立起来的友谊。
《中国共青团》:你觉得,融入青年,形成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主要靠什么?
一是靠团组织本身的鲜明政治属性,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特殊地位;二是靠青年在学校期间接受的党团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使青年对党团有着天然的归属感。三是靠各级团组织坚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设计开展团的活动,形成持续不断的正能量的社会影响;四是靠各级团干部加强作风建设,表现出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在社会上树立的良好的干部形象;五是靠团干部的个人工作能力和人格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