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10+1”微行大爱助学子

2016-02-10团宁波镇海区委

中国共青团 2016年7期
关键词:微友布依镇海

文 | 团宁波镇海区委

精准扶贫“10+1”微行大爱助学子

文 | 团宁波镇海区委

那一天,听说有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贫穷,放弃高中要去打工。

于是,我们试着在朋友圈呼唤好心人,很快1人、2人、3人……100人、150人、200人……

于是,一个又一个面临辍学的孩子得到了帮助。

这便是团宁波市镇海区委推出的“10+1”微助学公益项目。

“10+1”微助学是镇海的微信网友布依大罗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2015年5月2日,布依大罗和在贵州省惠水县教育系统工作的同学去家访,发现有这么一个群体——很想读高中、上大学,但家庭极度贫寒,面临毕业就打工的初中生。布依大罗回镇海后,把情况发在自己的朋友圈,希望能有几个微友和他一起帮助其中一位贫寒学子罗小菊读高中,很快有10多名朋友响应。这些微友们约定每月每人出50元帮助罗小菊解决生活费。

2015年5月5日,在团镇海区委的指导下,布依大罗注册“10+1”微助学公众号并推送了第一篇倡议稿,得到了大量微友们响应,很快又找到了第2个学生,并获得10个微友的帮助,就这样,“10+1”微助学的雏形形成了。在布依大罗、林尽染等爱心人士共同帮助下,公众号以10个微友结对帮助1个学生模式在微信朋友圈宣传,专门结对助学品学兼优的初三至高三阶段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

每个微友每月只需发50元的微信红包给组长,由组长统一打给结对的学生,帮助的钱少,每个有爱心的人都可以承受和参与,同时每位组员都可以清晰地知道善款的去向。

针对结对孩子的选择,为了确保其信息的真实,“10+1”微助学所帮助的学生推荐人都要亲自家访,提供家访照片,同时要当面或电话采访受助学生的班主任,经学校和班主任认可后才能作为“10+1”微助学的帮助对象。学生成为帮助对象后,爱心人士在群秘书的组织下,成立专门帮助该学生的微信群,愿意帮助的爱心人士自愿加入,班主任也应邀入群,定期通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由于大多受助学生是留守儿童,或没有父母,“10+1”微助学除了现金上的帮助,更注重心灵上的帮助,“10+1”微助学人士经常给受助学生购买生活、学习用品,通过写信、电话或短信与受助学生交流,鼓励和引导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和做人。受助学生班主任周蝶在微信群里聊到:“学生得到结对后,学习进步了,性格也开朗了。”

“10+1”微助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10+1”微助学的帮助下,很多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对社会有了新的认知,很多老师也纷纷加入到微助学的行列中,成了“10+1”微助学爱心人士中的一员。

助人者自助,乐己者乐人。“10+1”微助学爱心人士戴玉娟的女儿邓佳婕还是一名小学生,知道妈妈在帮助一个家庭特别困难学习特别刻苦的学生后,自己也受到了教育,主动和妈妈要了受助学生的通信地址,给受助学生写信、寄礼物,与受助学生交了朋友。

“10+1”微助学平台让爱心成为众筹式、自助式,让每一个资助者都能生活在一个爱意的环境里,结识更多的爱心人士,看到自己善款的清晰去向,看到被资助者的成长历程,并能与之进行交流。“10+1”微助学公众号自运行以来,现已筹集资金100余万元,资助40余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成为最美助学活动。

猜你喜欢

微友布依镇海
山水布依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布依少女
郑镇海:做中韩交流“民间外交家”
请到布依茶乡来
分住在三层楼里的“微友”
分住在三层楼里的“微友”
达里雅布依散记
花式汽车
“以摄养摄”有微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