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研究
——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2016-02-10李卫东杨铁贵李建波崔晓文
李卫东,杨铁贵,李建波,崔晓文,闫 彬
(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
体育教育学
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研究
——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李卫东,杨铁贵,李建波,崔晓文,闫 彬
(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
研究与实施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既是贯彻《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对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的背景、指导思想、体系构建、实施成效进行了分析与归纳。认为:深入落实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新要求、根本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新需要、有效促进大学生健身习惯养成的新举措是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的背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良好健身习惯是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重构课程体系,突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建立“环湖跑”制度,着力培养学生健身习惯;创新教学模式,大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目标导向作用是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体系构建的主要经验;学生健身习惯逐步养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转好、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且反响良好是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成效。
大学体育;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华中农业大学
大学体育对于大学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教育价值,也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大学体育课程在大学体育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健康知识的获得、身心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健身习惯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授与灌输来进行。但由于受课程时数、教学条件、个体差异等外界因素限制,上述课程目标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现。大学课外体育锻炼是大学体育课程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是学生把课堂体育教学中的学习所得进一步加以巩固与提高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受意识淡薄、学业压力、自身惰性等不利因素干扰,学生很难自觉、持之有恒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如何有效促进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的有效衔接,实现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更好地完成《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课程目标,就成为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中极为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1 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1.1 深入落实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新要求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方针政策。如:201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1]等。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提出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2]。将体质健康状况、体育课成绩、参与体育活动等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3]。这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颁布既是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是为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依据。
1.2 根本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新需要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中小学生速度、柔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尤其是耐力、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下降明显[4]。华中农业大学前几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与全国大致一样,综合评定不及格人数比例在20%左右,其中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尤差,近半数学生耐力项目测试成绩不及格,女生仰卧起坐不及格人数近半,男生引体向上不及格达9成以上。近年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对耐力跑及格标准多次下调,现行《标准》男生1 000 m跑由原先3′55″秒降为4′32″,女生800 m跑标准由原先3′50″将为4′34″,但大学生耐力项目不达标率还是居高不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在大一和大二2个年级开设体育课程,一般每周安排1次课,1个学期总共是15次课或是16次课。要根本扭转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仅仅依靠体育课堂很难或几乎不能达到此目标,必须通过构建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实现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才有可能根本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1.3 有效促进大学生健身习惯养成的新举措信息化飞速发展,对大学体育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信息化条件下,不仅带来了体育资讯发布更迅捷、师生交流互动更便利以及体育教学方式更丰富等有利条件,同时也对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受到新时尚生活方式的冲击,大学生课余可供消遣的方式丰富多彩,很难自觉、持之以恒地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中。根据对华中农业大学大一、大二学生大型问卷调查表明:进入大学前有一半多的学生(65.3%)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但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33.2%)没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当前只有通过加强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建设,把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健身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课外锻炼、参与活动情况等方面全纳入到体育课程考评体系中,实现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目标导向作用,全面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切实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健身习惯的逐步养成。对于体育基础差、运动天赋不足的学生而言,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也是提高其体育成绩的重要途径。
2 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是依据体育的本质、体育教育的功能及社会对培养人的整体要求形成的,是构建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5]。华中农业大学依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的指导精神与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确立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良好健身习惯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独特的地缘条件,构建“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环湖跑”锻炼为补充”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是基于大课程体系理念,遵循选择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校的地缘特点,构建“课堂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掌握运动技能,课外全员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健身习惯养成”的课程内容,促进体育课程课内外有效衔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更好地完成《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课程目标的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6]。
3 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体系的构建
华中农业大学从2014年开始推行“课内强化身体素质练习,课外实行‘环湖跑’制度”的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实现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良好健身习惯养成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改革目标[7]。
3.1 重构课程体系,突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华中农业大学近几年学生体质测试情况,重新构建了以普及健身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终身运动能力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结构模式。终身运动能力主要包括健身习惯的养成、健身知识的认知、健身锻炼与自我监控等[8]。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身体素质练习(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为基础,健身知识、运动技能为中介,通过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实现。理论部分主要普及科学健身的基本知识,包括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生理现象的预防与处理及各专项基本理论等。
该课程体系突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运动能力”的课程目标。大一、大二年级设置体育选修课和必修课(包括理论与实践课),大一上学期是体育基础课,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一学年采取的是“三自主”选项课模式(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无论是基础课或是选修课,要求教师必须完成好第一堂课的体育导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自觉锻炼的积极性。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要求每次必须安排不少于30 min的身体素质练习时间。基础课结合学生特点及体质测试项目,安排身体素质练习内容;选项课结合专项特点及体质测试项目,安排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这也是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看课评课、期中教学检查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把学生体质测试分值以20%的比例纳入学生体育课程总评,测试达标与否纳入学生年度评先、评优工作,切实推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3.2 建立“环湖跑”制度,着力培养学生健身习惯从2014年9月开始,华中农业大学率先在刚进校的新生中试行“环湖跑”制度,经过1个学期的实践证明,效果较好。从2015年开始全面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开始实施,并拟逐步介入大学4个年级。华中农业大学“环湖跑”制度是因地制宜、结合校园8.5 km湖岸线地缘特点[9],经过反复测量和论证产生的学生沿湖参加课外长跑锻炼制度的简称。“环湖跑”路线全长约1 500 m,设有起点(A点)、中间点(B点)、终点(A点)3个点,学生在参加课外长跑锻炼中凭校园卡依次完成A-B-A3次刷卡,系统即自动记录本次锻炼信息。如跑2圈,则完成A-B-A-B-A5次刷卡,以此类推。系统每天6:00-22:30开放,持续时间为1个学期。要求以2m/s以上的速度跑进(每半程在6'15"以内完成),否则系统自动计为无效次数。为防止学生作弊,长跑路线沿途设有监控设备,打卡机设有照相功能,监控信息通过监视器可见、可存、可查。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肝炎、严重高血压、低血糖、下肢伤残等不宜进行长跑锻炼的同学(含保健班学生)凭校医院证明可免于参加“环湖跑”。每学期男生跑12圈、女生跑10圈为及格,男生跑45圈、女生跑36圈为满分。课外长跑锻炼情况以30%的比例纳入学生体育课程总评,对长跑积极分子进行按月排名公告、每年田径运动会集中表彰等。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华中农业大学“环湖跑”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大一、大二年级99.2%的学生完成及格跑量,65.4%的学生达到满分标准,其中29.8%的学生超出满分标准,单学期跑程最多者近700公里。“环湖跑”制度有效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身习惯的养成。
3.3 创新教学模式,大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中,通过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体育教学研讨、体育教改立项等举措,促进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升体育课程的实际效果[10]。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广大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中逐步形成了“运动教育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模式”等较具特色的体育教学新模式。“运动教育模式”主要在篮、足、排等球类选项课中开展,它是在学生掌握一定专项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竞赛的形式来组织体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并通过让学生在竞赛中扮演运动员、裁判员、管理者等不同角色来发展自身能力。“分层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专项选项课中,由于学生专项能力基础不同而产生了专项能力的较大差异,教师按照同一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必然会造成专项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专项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因此将所有的专项选项课分成2个层次,即初级班与提高班,规定选提高班的学生必须选上过初级班或是有较好基础的学生。并针对2个层次制订了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考试标准。“分组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班上,由于学生遗传素质、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教师有选择地把不同类型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下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利用体育管理系统实时追踪并了解班上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并通过班级QQ群、微信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及体育相关资讯,督促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促进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
3.4 完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目标导向作用在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中,坚持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把体质测试成绩、课外“环湖跑”锻炼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学生体育成绩总评中,实现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一体化。考核内容一体化是指既考虑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包括健身知识的获取、运动技能的掌握、身心素质的提高等)又兼顾学生课外锻炼表现(包括课外体育锻炼、“环湖跑”等),以达到促进学生终身健身习惯养成的目标。考核方法的一体化是指从发展的角度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动态地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关注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进步,将学生的体育基础与取得的提高幅度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的目的[11]。
大一、大二年级第1~4学期体育课程评价的具体做法是:第1学期考核内容包括武术、“环湖跑”、体质测试、体育理论、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占体育总评成绩的比例分别为30%、30%、20%、10%、10%;第2、4学期考核内容包括专项、“环湖跑”、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占体育总评成绩的比例分别为60%、30%、10%;第3学期考核内容包括专项、“环湖跑”、体质测试、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占体育总评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20%、10%(表1)。据对华中农业大学大一、大二年级7 391名学生问卷调查表明:认为体育总评分数构成合理的为7 142人,占96.6%;认为不合理的为162人,仅占2.2%。
表1 华中农业大学大一、大二年级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4 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华中农业大学“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效果令人满意。为了全面了解学校学生体育参与、体育感受、体育意愿等方面的情况,2015年6月华中农业大学组织了覆盖全校一、二年级学生的大型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课程组织管理(包括选课方式、教学模式、选项科目、课时设置等)总体比较满意;96%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包括教学整体情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等)总体比较满意;67%以上的学生对“环湖跑”持欢迎态度;93%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环湖跑”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具体体现在:1)学生健身习惯逐步养成。2016年3月,学校大学生“环湖跑”参与人数为9 035人,总圈数为102 696圈,月人均圈数11.37圈;2015-2016年秋季学期,学校大学生“环湖跑”参与人数为9 464人,总圈数为320 498圈,月人均圈数8.47圈;2016年3月人均圈数相比2015年秋季学期增加2.90圈。2)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转好。2015年完成了学校18 000多名本科生共8个项目的体质测试工作,参测率达到98%,测试及格率高出上一年度6.6个百分点(2015年为93.8%,2014年为87.2%,2013年达标率为77.8%)。3)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反响良好。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成果受到《教育部简报》、《湖北日报》、《南湖新闻网》等新闻媒体的深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省内外兄弟院校陆续进校参观、学习与交流。
5 结 语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华中农业大学在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中虽然形成了一些特色与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亟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如:体育选课系统该如何改进升级,尽量让大多数学生能选上感兴趣的选项科目;教师该如何创造良好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该如何强化课外练习与科学锻炼指导,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如何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发1~2项品牌特色运动,以切实满足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的热情与需要;体育教学评价能否多样化且更加客观公正地体现学生学习进步等,这都有待体育工作者在今后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从而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实际效果。
[1] 中国教育网.切实强化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EB/OL].http://www.jyb.cn/china/gnxw/201312/ t20131214_563365.html,2013-12-14.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14]4号,2014-06-11.
[3] 新华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2016-05/06/c_1118819601.htm,2016-05-06.
[4] 人民网.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5/1125/ c35862-27855794.html,2015-11-25.
[5] 夏桂霞,舒宗礼,夏志,等.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17(2):74-77.
[6]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21.
[7] 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29(5):93-97.
[8] 尹念龙.“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及行为的阶段性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4):119-122.
[9] 戴霞,谢戴西,秦春波,等.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课程环境的优化配置——以深圳大学为例[J].体育学刊,2015,22(6):75-79.
[10] 段健芝,刘海元,彭健民,等.大学体育课程的有效配置(上)——基于课程环境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1,18(4):88-92.
[11] 刘红波.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以天津市普通高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98-10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 Class and outside Class Integr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Taking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Wei-dong,YANG Tie-gui,LI Jian-bo, CUI Xiao-wen, YAN B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Th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 Class and Outside Class Integr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Guiding Outlin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background, guiding ideology,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In Class and outside Class Integration of the PE course i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logic analysis.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policy, the need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and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ftness habits are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 Class and Outside Class Integration. Raising the lifelong sport consciousness and developing good ftness habits are the guiding ideology. Re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highlight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runningaround the lake and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fitness habit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uiding are the main experience. It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 Class and Outside Class Integration that help students develop sport habits, improve their physical health, cause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receive good response.
college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in class and outside class integratio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807.0
A
1004 - 7662(2016 )07- 0030- 05
2016-06-29
201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175)。
李卫东,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青少年体育和校园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