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长笛学派杰出代表菲利普高贝尔艺术成就研究

2016-02-09魏煌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奈尔长笛贝尔

魏煌

法国长笛学派杰出代表菲利普高贝尔艺术成就研究

魏煌

文章从创作、演奏、指挥、教育4个方面对高贝尔的艺术成就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对其长笛作品创作方面的特点以及创作风格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菲利普·高贝尔;法国长笛学派;长笛;印象派

引言

19世纪中叶,德国慕尼黑长笛演奏家、改革家波姆(Boehm Theobald,1794-1881)对当时的长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这一改革与创新后来影响到了整个木管乐器家族,并催生了木管乐器的一场革命。目前整个木管乐器的机键构造及指法的排列,都是相近的,均受到长笛的重要影响,并统称为“波姆体系”。然而在波姆长笛改革之初,并没有首先在德国得到接受与认同。后来波姆将此项改革成果带到了法国,由于法兰西人的开放意识和对艺术的创新与包容精神,使“波姆式”长笛率先在法国得以使用和推广,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而法国的长笛艺术也正是凭借波姆式长笛这一平台,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波姆式长笛演奏技术和艺术表现力的极大扩展,吸引了愈来愈多的作曲家、包括长笛演奏家先后为波姆式长笛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丰富的作品又推动了长笛艺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催生了法国长笛学派的诞生和发展。⓪

谈起法国长笛学派,就不能不提到两个关键性人物,一位是法国长笛学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法国乃至世界长笛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保罗·塔法奈尔(Paul Taffanel,1844-1908),另一位则是塔法奈尔的学生菲利普·高贝尔(Philippe Gaubert,1879-1941)。如果说塔法奈尔是法国长笛学派的奠基者,那么高贝尔则将这一学派推进到一个辉煌的、崭新的高度,是这一学派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法国长笛学派乃至世界长笛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高贝尔的艺术成就

菲利浦·高贝尔1879年7月3日出生于法国劳特地区的卡奥尔镇(Cahors),他的父亲是一名皮匠,业余吹奏单簧管,高贝尔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一些入门音乐常识,7岁时,举家搬到巴黎,并开始学习小提琴,之后对长笛产生了兴趣,他最初跟随保罗·塔法奈尔的父亲西蒙·朱尔斯·塔法奈尔(Simon Jules Taffanel)学习,1890年11岁的高贝尔开始转入保罗·塔法奈尔班上学习,并于1894年毕业于巴黎音乐院并获得巴黎音乐院长笛班以及小提琴班的第一名。此后,高贝尔经常在巴黎一些顶级的沙龙举办独奏演出及室内乐演奏,同时他还坚持在音乐学院学习和声、作曲课程,并跟随塔法奈尔学习指挥。1903年获得了赋格班的奖项,1904年开始担任巴黎音乐院管乐团的副指挥,1905年高贝尔以作品《Maïa》获得了著名的罗马作曲大奖第二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投身战场,在凡尔登战役中取得了法兰西十字军功章。1919年战争结束后回到巴黎,开始担任音乐会协会总指挥和巴黎音乐学院长笛教授。一年后,任巴黎歌剧院总指挥,1920年成为巴黎歌剧院乐团指挥,并在1931年任该院艺术总监。1941年7月8日,高贝尔因脑出血猝然离世,享年62岁。在他的家乡,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座小公园,以纪念高贝尔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一)作为作曲家的高贝尔

高贝尔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作品。他可以在任意时间与地点进行即兴的创作,有时将构思偶得的音乐片段记录在餐馆的纸巾和卡片上,回到家里时常工作至深夜。每年夏天高贝尔会回到家乡度假并用大多数时间来作曲,因而现存许多作品手稿所注明的完成日期大都是八月至九月。据资料所示他大概写了七十余部作品,包括歌剧、芭蕾舞剧、管弦乐作品、器乐曲、歌曲和室内乐等不同体裁与形式的作品,尤在管弦乐作品与歌剧方面颇有建树,其中以《f小调交响曲》最为著名。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翻译家萨玛泽耶(Gustave Samazeuilh,1877-1976)在1941年7月18日第35号的《乐坛讯息》中写道:“1935年至1936年的夏天,在格达西这个小城的蓝天下,巴黎音乐院管弦乐团对他们的常客首演了高贝尔的《f小调交响曲》。当地的观众对这位作曲家并不陌生。乐曲中严谨的结构、热情澎湃的乐思,还有行板中的诗意、诙谐曲中段的活泼、终曲结尾时的宽广胸围,都使得这阙乐曲成为这位作曲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透露出作者慷慨的性格与内心的热情。”①[法]克劳德·多贺革依(Claude Dorgeuille):《法国长笛学派》,陈惠湄译,台湾:原笙国际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38页。此外,他的芭蕾舞音乐《Philotis》音乐剧《Naïla》以及交响诗《Cortège d’Amphitrite》,《骑士与千金》等也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受到广泛的好评。由于高贝尔本身即是一位优秀的长笛家,因而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长笛作品。从长笛艺术领域的角度来考量和观照,高贝尔留给后人最大的贡献仍然是其长笛音乐的创作,鉴于本文将以高贝尔的长笛作品作为切入点,故其他方面的作品不在本文研究之列。高贝尔一生的长笛创作体裁包括奏鸣曲、幻想曲、叙事曲及其他多种类型的作品,其中著名的有1908年创作的《浪漫曲》、1912年创作的《幻想曲》、1917年献给他的老师塔法奈尔的《奏鸣曲》、1927年创作的《叙事曲》以及1906年创作的《夜曲与快速的谐谑曲》、1908年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牧歌》等,这些作品至今依然作为国际各类重大长笛比赛及音乐会中经常演奏的曲目,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音乐院校教学中重要的经典教材。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长笛艺术文献的宝库。高贝尔作为一位作曲家,仅在长笛一个专业领域就创作出如此众多的优秀作品,其创作才能可见一斑。然而由于高贝尔当时卓越的指挥才华令人为之侧目,耀眼的光环掩盖了他在音乐创作及其他方面的成就,甚至有人认为作为作曲家,他的创作在当时法国音乐界并不是一流的。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在长笛作品创作方面,无论是作曲技法还是作品的“长笛化”等方面,高贝尔都展示出了高超的创作水平,他不但继承和发展了塔法奈尔的音乐思想,且创作才能与成就远远超过其老师,在思想性与艺术内涵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发展与创新,将那一时期长笛音乐创作推向了巅峰。

(二)作为演奏家的高贝尔

高贝尔在长笛演奏方面显示出很高的天赋,在老师塔法奈尔的悉心指导下,15岁时(1894年)就获得了费迪南·格兰杯协奏曲演奏一等奖。他的音乐才能很快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当时著名的乐评家瓦鸠斯兰(G.de.Boisjoslin)在1894年8月9日的《音乐艺术》中写道:“高贝尔的长笛吹得像他的老师一样好”。②[法]克劳德·多贺革依(Claude Dorgeuille):《法国长笛学派》,陈惠湄译,第39页。他的影响在法国长笛界很快的得到提升,不久即成为当时几位顶级的演奏家之一。相关的研究和音响资料显示,高贝尔的演奏声音宏亮而高贵,音色优美、自然而清澈,具有很强的张力并富于变化。据高贝尔的一位学生回忆,他演奏时绝不用一种音色,而是随着音乐内容的不同而变换。他常将长笛演奏与声乐演唱及小提琴演奏联系起来,使他的声音优美如歌,干净、清晰、快捷的吐音技术在当时令人赞叹。他的演奏得到了当时许多音乐评论家盛赞。著名音乐评论家撒马泽耶在听了高贝尔演奏时如此描述,“强而有力却又高雅的声音,柔软却又具有穿透力,流畅却不曾刺耳尖锐”③[法]克劳德·多贺革依(Claude Dorgeuille):《法国长笛学派》,陈惠湄译,第39页。,而且在各音域中统一,尤其在低音域与其他音域一样平衡。他在演奏快速音群时,手指清晰、灵敏、均匀。他的呼吸技术也令人称道,不仅具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控制能力,而且在演奏中还擅长“偷气”。“有人赞扬高贝尔是擅长喘息的大师,能够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呼吸”④[法]米歇尔·德波斯特(Michel Debost):《长笛From A to Z》,李灵芝译,台湾:原笙国际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44页。。他的演奏风格大气而细腻,有着很高的品位。在演绎不同时代和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时,在风格的把握及其分句的处理等方面,十分准确和到位。包括在每一乐句的结束时,即使是时值很短的音,每个音也都处理的漂亮精致,绝无令人有突兀之感。他的演奏艺术在当时法国乐评界得到了一致的赞扬,法国著名的音乐期刊《吟游诗人》在1907年2月2日所刊载的乐评中这样评价高贝尔长笛音乐会,“高贝尔先生以他公认的天分,在魏达勒(M.Vidal)的钢琴伴奏下,演出了雷克莱(Jean-Marie Leclair)第38号给长笛与数字低音的奏鸣曲,他的演奏表现出无可比拟的魅力。”⑤[法]克劳德·多贺革依(Claude Dorgeuille):《法国长笛学派》,陈惠湄译,第39页。

(三)作为指挥家的高贝尔

尽管高贝尔是一位全能型的音乐家,但在当时为他的事业带来巨大辉煌成就的主要是其指挥艺术,以至于其耀眼的光芒掩盖了长笛创作与演奏上的成就。如前所述,1904年,25岁时年轻的高贝尔被聘为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副指挥,1919年晋升为首席指挥,1920年高贝尔开始担任巴黎歌剧院乐团的指挥,1931年被聘为巴黎歌剧院的音乐总监。高贝尔还是继作曲家杜卡斯(Paul Dukas)以及丹第(Vincent D’Indy)之后巴黎音乐学院指挥班的教师。在此期间,以创作《小奏鸣曲》而闻名于长笛乐坛的法国现代作曲家亨利·杜蒂耶(Henri Dutilleux,1916-)也曾跟随高贝尔学习过乐队指挥。高贝尔一生指挥过的曲目之多令人惊讶、难以确计,在当时获得极大的成功,在法国乃至国际乐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没能将影像及更多的录音资料留存下来,然而通过当时众多评论家的描述以及他指挥过的长长的作品曲目单,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高贝尔卓越指挥艺术的风采。早在高贝尔参加巴黎音乐学院副指挥的考试时,当时法国著名的音乐期刊《吟游诗人》的评论家就在报道中写道:“如果说特拉勾尔(M.Tracol)先生在整体的测验项目中,以极高的精准度表现出他对艺术的深度理解,充分展现出他的才华,那么已经颇具知名度的长笛家高贝尔先生,则以同样的特质再加上变化更丰富的手势及肢体语言,表现出澎湃的感情。热情与音乐色彩丰富的表演,使得高贝尔先生获得了多数票的支持。”⑥[法]克劳德·多贺革依(Claude Dorgeuille):《法国长笛学派》,陈惠湄译,第34页。其他评论家也一致认为高贝尔的指挥手势清楚简洁,细心而有品味,具有高度的掌控能力。

此外,他从其老师塔法奈尔手中接管的巴黎管乐室内乐协会在20世纪初的法国乐坛颇为活跃。据笔者所考,这一协会恐怕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管乐室内乐组织。

(四)作为教育家的高贝尔

不仅如此,高贝尔在长笛教学和人才培养上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影响了当今的国际长笛乐坛。1919年开始,高贝尔继任拉弗勒宏斯(Leopold Lafleurance,1865-1951)成为巴黎音乐学院长笛班的教授。此后尽管他由于身兼数职非常繁忙,担任此职务时间并不太长,但长笛教学工作一直贯穿于他音乐生涯的各个阶段。作为塔法奈尔唯一的亲传弟子,他不仅继承了其老师的艺术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他培养了以马歇尔·莫伊斯(Marcel Moyse,1889-1984)、贺内·勒华(René Le Roy,1898-1985)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顶级的长笛大师。他高超的长笛艺术风格,使其高足莫伊斯为之深深折服,以至于其在音乐院毕业后,又跟随高贝尔学习了四年。高贝尔在长笛教学上的一些科学理念不仅成为法国长笛学派的精髓,而且对整个长笛艺术领域的演奏与教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譬如,在气息对长笛演奏的影响与作用方面,他认为:“气是长笛的灵魂,也就是说,气是影响长笛家艺术最重要的关键。规律的气是稳定的因子,有时可以柔和,有时可以强而有力,演奏者要能自在地控制气,就好像小提琴家控制弓一样。气是声音的动力来源。意志点燃这个动力,赋予它活力,制造出可以表达所有感情的声音。嘴唇,舌头,手指,这些都只是气的仆人。”⑦[法]克劳德·多贺革依(Claude Dorgeuille):《法国长笛学派》,陈惠湄译,第53页。在演奏家与音乐风格之间的关系上,他说:“风格的审慎朴实是我们想要追求的。我们认为,用扎实的技巧以及丰富多变的声音色彩,还有对作曲家想法的确实观察,就可以有理想的演奏诠释。这样也就能让乐器为音乐服务,而不是音乐来为演奏家服务。不过,这些原则,当然不能靠一时兴起的心血来潮,而是需要演奏家在艺术与科学原理的知识及技术上都有相当的坚持才能成立。”在对待技术与声音的关系方面,他的“永远不要为了手指技巧而牺牲音色的品质”⑧[法]克劳德·多贺革依(Claude Dorgeuille):《法国长笛学派》,陈惠湄译,第134页。这一真知灼见,作为长笛演奏与教学来说具有座右铭的意义。

高贝尔是一位教学态度极其严谨和敬业的教育家。据其儿媳伊维特·皮埃尔·高贝尔女士回忆,高贝尔每次前往音乐学院授课前,总是在家里练习半个小时左右的长笛,授课态度极为认真。

高贝尔与其老师塔法奈尔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出版了《十七首技巧日课大练习》(Éditions Musicales Alphonse Leduc)。作为长笛最为经典的著作之一,这本教材是演奏家们走向成功的起点和基石。著名演奏家詹姆斯·高尔威(James Galway,1939-)形容这本教材为他的“新约圣经”,是每一天都要反复练习与演奏的必备书目。除此之外,高贝尔还撰写了由塔法奈尔注释的《为长笛演奏而创作的方法全集》(Method complete for flute),时至今日,仍然是长笛界的经典教材,对于长笛教学来说是极其珍贵的资料。

此外,高贝尔还是一个热爱生活并充满情趣的艺术家,在当时的法国艺术圈里,有着广泛的人脉,著名作曲家拉威尔等许多社会名流都是他的好朋友。每次演出结束后,高贝尔总是邀请朋友们一起去咖啡馆用餐,把酒言欢。他待人亲切热情,谦和友善,温文尔雅,“没有高傲绅士的架子,内心仍旧如孩子般纯净”。⑨Gaubert complete works for flute&piano,c 1991 edward blakeman,traduction:paulette hutchinson.

二、高贝尔长笛作品创作特点及风格分析研究

高贝尔所处的时代,正值德彪西印象派风格音乐兴起,这一思潮为法国乃至世界乐坛带来了一股新风。作为同时代的作曲家,高贝尔也受到这种音乐思潮很大的影响,并在创作中大胆实践和探索,因而他的长笛作品音乐语言焕然一新,促使长笛的艺术表现力在当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扩展。

(一)印象派音乐典型旋法的运用

1.五声、七声性音阶及旋律的运用

众所周知,印象派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由于自身生活经历,在创作中常常融入很多五声、七声性音阶及旋律,这也是印象派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作为同样具有印象派思想观念的高贝尔也将这一特点充分融入到其创作中。

《叙事曲》(Ballade,1927年)由a自然小调音阶开始,乐曲开始的引子部分洋溢着东方旋律的色彩,由七声调式构筑而成。而这样的音调在其他一些作品中俯拾皆是。

谱1《叙事曲》,第1-4小节

《第三奏鸣曲》(Troisieme Sonate,1933年)第一乐章开始由五声音阶构成,此类旋律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旋律清新流畅。

此类作品还有《浪漫曲》(Romance,1908年)、《东方摇篮曲》(Berceuse orientale,1921年)等。

纵观高贝尔的长笛作品,很多都在字里行间洋溢和闪烁着东方旋律的色彩,旋律流畅、自然、清新,特别适合长笛这种旋律性的乐器演奏,这也是他创作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之一。

2.五全、七全音阶的大量使用

大量五全、七全音阶的使用,可谓是印象派音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无论是德彪西或其他同一时期作曲家,凡是运用印象派音乐理念创作,都会毫无例外的采用这样的音阶形式。高贝尔在创作中深谙其道,将五全、七全音阶运用得恰到好处。

《奏鸣曲》(Sonate,1918年)的第9、10小节是严格的七全音阶排列,第18小节,渐慢的长笛与钢琴全音阶相配合,同时作品中还有一些非严格性的类似音阶。整首作品都是以这样的乐思来进行创作的,无论是当时或现在听来,音乐色彩都别具一格。

谱2《奏鸣曲》,第9-10小节

《平原上的夜晚》(Soir sur la plaine,1914年)的开始部分是比较典型的运用五全音阶的范例。

谱3《平原上的夜晚》,第1-3小节

《幻想曲》(Fantaisie,1912年)中第12、13小节,为严格的七全音阶,旋律色彩新颖,富于变幻。

此外,在他的代表作之一《奏鸣曲》中不仅在第一乐章第10、18小节等多处出现严格的七全音阶,整个作品也是建构在七全音阶旋律的框架内构思的。这些音阶的使用,为长笛音乐注入了更加新鲜、神秘的色彩。

(二)注重音乐的色彩渲染

长笛是一种在音色上较为单一的乐器,如何提高这种乐器的艺术表现力、丰富长笛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对作曲家创作才能的一种考验。作为优秀长笛家和作曲家的高贝尔深谙印象派风格创作技巧之妙和长笛演奏之道,他调动了大量的印象派音乐元素,结合长笛的自身性能,设法挖掘长笛的深层表现力,使长笛的色彩表现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与拓展。

1.利用大量离调、转调使色彩发生变化

高贝尔运用大量的转调、离调,使音乐更有张力,乐思发展更有动力。巧妙地运用一两个音的变化造成转调或离调,是高贝尔长笛音乐创作的一个常用手法,这种手法简洁而奇妙。

《牧歌》(Madrigal,1908年)的开始部分是a小调,继而转为G大调,经过两小节过渡后,很快又转为A大调,这样频繁的转调,由于只是通过一两个变化音而形成的,因此听起来十分的自然。乐曲中段出现大段的离调,再现部分又转为降B大调,虽然是频繁的转调、离调,但旋律优美而富于变化,听来自然流畅,毫无生硬的痕迹,色彩宛如夕阳晚霞般斑斓多彩、光影交错,营造出了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意境。

谱4《牧歌》,第1-10小节

在《幻想曲》(Fantaisie,1912年)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开头1-7小节,色彩似万花筒一样的变化,被誉为长笛作品中色彩最漂亮的开头之一,同时也是考验长笛演奏者控制能力的试金石。

谱5《幻想曲》,第1-7小节

此外他还经常采取大小调的交替,以及突破传统的大小调体系,把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2.丰富钢琴的伴奏织体,构筑新的音响

高贝尔不仅能够勾画出优美而独到的长笛旋律,钢琴伴奏部分的创作也十分精彩。他充分调动了印象派钢琴音乐的创作元素,大量运用音块类型的织体构筑大跨度的音区,塑造了新的音响,与长笛旋律水乳交融,色彩变幻莫测,拓宽与提高了长笛的艺术表现力。如《叙事曲》(Ballade,1927年)中钢琴以音块形式(第51小节)的复合和弦出现。

此外,考虑到长笛是音量相对较小的旋律性乐器,高贝尔在钢琴伴奏的创作中经常通过分解和弦来控制钢琴的音量,将长笛的声音烘托出来。钢琴织体或以“托腔保调”的角色出现,或与长笛交相辉映,可谓变化丰富,浓淡相宜。如《奏鸣曲》中第10-3小节

3.利用节拍变化渲染音乐色彩

高贝尔的长笛作品中,大量使用节拍的变化,使音乐富于变化和律动,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张力更加丰富多彩。如《叙事曲》全曲由6/8、4/4、2/4、2/2等几种节拍的交替出现,使作品更加具有变化和戏剧性。

(三)传统曲式结构的突破

高贝尔长笛作品的曲式结构,既保留着一定传统范围内的曲式架构,又突破了古典曲式比较单一的对称形式,加入了浪漫派时期及印象派时期的创作思维,结构严谨考究。限于篇幅,此方面内容不再赘述。

(四)作品的“长笛化”特点

由于高贝尔本身是一位高水平长笛演奏家,因此他的创作十分“长笛化”。在创作中他积极调动长笛各个音区音色的表现力,展现其最佳性能;同时他也深谙长笛的构造方面的缺陷,并巧妙地解决了由于构造缺陷造成的演奏方面的困难,因而演奏他的作品十分的顺畅、舒服。

有人形容著名作曲家圣-桑创作的音乐就如同苹果树上结出苹果一样自然,那么高贝尔的音乐也是如此。他的乐思如泉涌,旋律自然、流畅,如流水行云,仿佛心里流淌出来的声音。他的长笛作品旋律富有歌唱性,婉转流畅,是高贝尔长笛创作中最为突出的特点。究其原因,恐怕与高贝尔少年时学习小提琴的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小提琴是公认的最富歌唱性的乐器,高贝尔的长笛作品中涌动着小提琴的思维。我们聆听和演奏他的长笛作品,感叹他卓越的创作才能,在如歌如诉的旋律中,体会长笛音乐的无限魅力。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与研究可见,高贝尔确实是长笛艺术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纵观目前国际长笛界乃至音乐界恐怕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像高贝尔这样,集多方面才能于一身并且都具有如此之高的造诣。

笔者作为专业艺术院校的长笛专业教师,无论是平日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及作品,还是向学生传授的理念,都在充分享用着高贝尔留给我们的艺术遗产,并深受其益。然而遗憾的是,高贝尔这样一位在各方面都有着突出成就的音乐家,历史却没有给其一个客观的评价。或许是由于他的指挥艺术太为出色,在当时的影响太为广泛,故而很多资料只是以指挥家来介绍他,《格罗夫音乐词典》曾将本来提到他的条文删除,甚至在法国的音乐百科全书中也难觅其踪。再加上高贝尔为人非常低调,没有写过回忆录,后人从有限的资料中所搜寻到的只言片语与其杰出的艺术成就相比无疑只是冰山一角;此外,高贝尔十分谦虚谨慎,非常敬重、推崇他的老师塔法奈尔,宁愿把自己隐藏于老师的光环之下,这种高尚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正因如此,笔者愿意投入极大地热情来研究和介绍高贝尔的长笛艺术成就,目的也在于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对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高尚的人格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其为法国长笛学派发展乃至对世界长笛艺术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予以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附:高贝尔长笛作品年表⑩本作品年表主要源自由法国人克劳德·多贺革依(Claude Dorgeuille)所著的《法国长笛学派》一书,陈惠湄译,台湾:原笙国际有限公司2009年版。

Tarentelle pour flûte,hautbois et piano《塔兰泰拉舞曲》(1903)

Romance《浪漫曲》(1905)

Nocturne et allegro scherzando,flûte et piano《夜曲与诙谐的快板》(1906)

Berceuse pour flûte et piano《摇篮曲》(1907)

Madrigal pour flûte et piano《牧歌》(1908)

Romance en al majeur pour flûte et piano《浪漫曲》(1908)

Divertissement grec pour flûte,hautbois et piano《嬉游曲》(1909)

Sur l'eau pour flûte et piano《在水上》(1910)

Fantaisie《幻想曲》(1912)

Sicilienne pour flûte et piano ou orchestre《西西里舞曲》(1914)

2 Esquisses,Soir sur la plaine et Orientale pour flûte et piano《平原之夜》(1914)

3 aquarelles pour flûte,violoncelle et piano《三幅水彩画》(1915)

Romance flûte et piano en fa#min.《#f小调浪漫曲》(1915)

1ère Sonate pour flûte et piano《奏鸣曲》(1917)

Médailles antiques pour flûte,violon et piano《古董奖章》(1920)

Suite《组曲》(1921)

Deuxième Sonate《第二奏鸣曲》(1924)

Pièce romantique pour flûte,violoncelle et piano《浪漫曲》(1926)

Ballade pour flûte et piano《叙事曲》(1927)

Troisième Sonate《第三奏鸣曲》(1933)

Sonatine pour flûte et piano《小奏鸣曲》(1937)

(责任编辑 章滨)

Study on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Philippe Gaubert,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French Flute School

WEI Huang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Philippe Gaubert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composing,performance,conducting and teaching.It also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th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creative style of his flute composition.

Philippe Gaubert(1879-1941),French flute school,flute,Impressionism

J621.1

A

10.3969/j.issn1003-7721.2016.04.019

1003-7721(2016)04-0152-08

2016-10-14

魏煌,男,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大连分院院长,长笛教授(沈阳110818)。

猜你喜欢

奈尔长笛贝尔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奈尔宝
贝尔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普贝尔省长的发明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乱丢狗粪丢官位
贝尔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