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以非专业选修课“看电视学日语”为例

2016-02-08李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日语高职课程

李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PDCA循环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以非专业选修课“看电视学日语”为例

李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在高职日语的课堂教学中导入以学生为中心的PDCA循环和日本大学“演习”课程的推进方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并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经试行,这种方法在非专业的选修课上虽然会受到学生来自不同专业、日语水平不一致等条件的限制,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PDCA循环;“演习”课程;建构主义

0 引言

高素质的、国际化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高职日语教育中尚存在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学缺乏创新、方法僵化等现实问题。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虽已广泛应用,教学资金的投入也很可观,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另一方面,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入学初期综合素质偏低、学习积极性低等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考虑在高职日语教学中导入以学生为中心的PDCA循环。

1 PDCA循环、“演习”课程与建构主义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由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S(Plan Do See)循环演化而来,后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日本推广并应用在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早已得到了证实。它由Plan(计划、策划)、Do(执行、实践)、Check(检查、评估)、Action(行动、处理)这四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是一种促使活动有效进行的、具有逻辑性的工作程序。任何活动,包括教与学,均为制订计划、实现计划的过程,均可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的运转并提升。

日本作为PDCA循环的发源地,本科大学(含研究生院)里开设各种“演习”课程已经非常普遍,而且校方要求高年级学生必须取得一定数量的“演习”课程学分才能毕业。这里的“演习”课程,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几名学生组成的小组轮流负责本学期的内容,比如讲解专业书籍中的相关知识点,根据规定的题目收集、整理资料,总结各自的研究方向、方法、研究过程及遇到的问题等。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求课外提前准备,再在课堂上、在大家面前陈述、展示,这在日语教学中被称为“发表”(即P、D阶段)。教师仅作为该课程的辅助者、检查者,在学生们“发表”结束后简洁地指正、补充,并引导其他学生提问、点评、讨论等(即C、A阶段)。可见,日本大学里的“演习”课程实质上是一种贯彻了PDCA循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1]。

无独有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而教师仅仅起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建构主义还要求教学环节中包含情景创设和合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3]。因此,笔者认为在课程设计中导入以学生为中心的PDCA循环,正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被贯彻、被执行的体现。

目前,PDCA循环已广泛运用于我国的各行各业,高校的各项管理和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各个大小不同的PDCA循环,具体如下。

P: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D: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C:教学中根据教师自身的感受及学生的反馈发现实际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A:改善、解决问题并进入下一个循环。

但是,这样的PDCA循环多存在于教师“教”的环节。像日本大学的“演习”课程那样,把循环的重点放在学生方面、将每个任务的每个步骤和内容都告知学生、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的实践课程还不多,在小语种零起点班的教学中更为罕见。

2 PDCA循环在校选修课“看电视学日语”中的应用

十几年来,笔者灵活运用自己在日本留学及回国后在日本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先后在“商务日语会话”“商务模拟(日语)”“日语会话”“综合日本语”等高职日语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导入了学生全面参与的PDCA循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与众不同的活动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将课程的内容与来自企业的PDCA循环进行融合,也帮助学生增加了职业体验。

2016年上半年,笔者承担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任选修课“看电视学日语”的教学任务。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不同的专业,日语水平参差不齐,对这门课的期望也与同时开设的“日语入门”不同,并不希望教师从语音开始按部就班地教授语言知识。笔者抓住学生对日语、日本文化都比较感兴趣的特点,首次在非日语专业的课堂上试行了PDCA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授课形式,学生们反应热烈,教学效果良好,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分析、检查、总结的循环作业能力。

2.1 具体操作方法及过程

P来自英语单词“Plan”,计划,包括方针、目标的确定和计划的制定。首次课上,笔者先讲解了PDCA循环的理念和本课程的计划推进方式,在与全体学生沟通、商量的基础上共同决定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自由选取的、各自感兴趣的日语视频材料,得以契合了“看电视学日语”的课程名称。再根据本学期的实际课时数和学生的实际人数,由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小组的数量以所有小组在计划课时内均能完成相同次数的“发表”为基准计算),并以自荐、抽签等方式确定了各组“发表”的先后顺序。

D来自英语单词“Do”,执行,即具体实现计划的内容,在本课程中对应各组的“发表”过程。各组按照首次课确定的顺序,将课外准备好的内容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表达出该组成员对该视频的理解和分析。实践表明:“发表”时选用多种方式更能吸引观众。除了课堂上常见的视频播放、PPT演示、知识点的讲解、与观众的互动等方式,有些组还根据主题需要,酌情融入了相关的表演(如演示日本人的三种鞠躬法),促进了课堂气氛的活跃。

C来自英语单词“Check”,检查,即评价计划的结果并发现问题。每次“发表”结束后,笔者先请同学向“发表”组成员提问、要求答疑。再请数名同学指出发表中的优缺点。笔者在本阶段也会部分参与,如补充或修正“发表”组成员的答案,但此时的主角仍然是学生。

A来自英语单词“Action”,行动,即对上一阶段的结果进行处理,在此对应来自教师的最终总结。笔者往往先肯定本次“发表”中的优点,并将其增设为今后评判的标准,建议或要求后面的组参考或遵循(“标准化管理”);再点评存在的问题点、缺点,以避免今后再次出现;如果“发表”中存在未解决的问题,要明确地提出并要求下一组设法解决。

图1 教学过程与PDCA循环的对接

2.2 考核方法

教师在首次课上要明确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导入以学生为中心的PDCA循环后,学生需要思考“发表”的素材、形式,并与组员沟通、商量;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兴趣在组内分配、选择任务;要分头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再融合成整个组“发表”的成果,工作量比较大。与此相对,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授课的部分所占比例很小,主要起提示、答疑、控制、点评的作用。因此,最好避免仅以一次考试或考核来评定成绩,建议将平时课堂上的实践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计算,比如可考虑将二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最终成绩,或者把口头表达的成绩作为实践成绩的一部分等。实践成绩还可从“发表”的资料准备得是否充分、形式是否多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组员分工协作的能力如何、相互配合的效果如何等多方面来评定。更可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评价等。多方位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实践“C”阶段,还能较好地克服只侧重期末考核而造成学生平时不学、到考试才临时抱佛脚的弊端。

2.3 实际的效果、问题及意义

能够成功地将以学生为中心的PDCA循环导入校选修课程,除了PDCA循环自身的逻辑性、可行性以外,还得益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其名称要求它不能、也不必像“日语入门”那样从语音教起。并且,校选修课的性质也为这种尝试提供了可能性:学生的日语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对日语、日本社会的兴趣很大,感兴趣的范围也比较广,愿意在课外花时间做“发表”的准备,并很享受在课堂上展示其成果的过程。比如,有学生选取了多年来人气不减的系列日剧《孤独的美食家》的最新一集作为“发表”的材料。对此,笔者联系具体剧情,引导发表者、观众一起探讨了日本料理的说法、组成、特点等,并由此深入到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有学生选取的是由人气漫画书拍成的卡通片《银之匙》。针对剧中刻画的农业高中的方方面面,师生们一起了解了日本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专门学校的相关信息(该高中在现实中的原型是北海道乳畜牧专门学校)。有学生选取的是讲述三流高中的学生如何努力考上东京大学的日剧《龙樱》,师生们由此讨论了日本的应试教育、“偏差值”的含义以及背后隐藏的日本出生率低迷(“少子化”)造成适龄入学人数递减,从而导致各大学只能降低招收标准等社会现象。

同时,尝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初期发表的组有学生尚未完全理解PDCA循环的具体执行方法,没有协同组员就某一个选定的日语材料从不同的视角分析,而是各自选取题材、各自整理分析,以至于在课堂上“发表”时无一个固定的主题,不仅未能体现出团队合作,发表的时间也加倍拉长,影响了后续阶段师生们的点评和讨论。也有学生仅对选定的材料进行语言知识方面的讲解,忽视了材料中包含的日本社会、文化方面的隐性话题,以至于展示的内容比较单一,难以唤起观众的注意力。

但是,这种模式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课外自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得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一味的灌输,体现出“引导式”教学的优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到自己到底要学什么,其目标性、目的性增强了。并且,学生要注重与组员的合作、一起解决问题并将其成果在课堂上共同向大家展示,这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效果。再者,从课程考核方式来看,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时代、社会要求我们逐步转向注重过程、注重发展学生应用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在课程设计中导入以学生为中心的PDCA循环有利于在实践教学中渗透能力考核,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语

PDCA循环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企业,也适用于企业内的各部门、各科室、各班组及个人。各级部门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制订自己的PDCA循环,形成大循环套小循环、小循环再套更小的循环、各部门的小循环围绕着企业的大循环转动的局面,企业上下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机的联系。大循环是小循环的依据和方向,小循环是大循环的具体执行,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5]。同样,我们可以把高职院校的教学看作一个大循环,把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看作这个大循环中的一个个小循环,每次循环都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上升一个台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随之不断提高。而且,PDCA循环因为在日本得到了大力推广,其理念深入人心,也已成为日本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泛运用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在当今社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走“协同育人”“产学研”道路的总体趋势下,提炼企业中经典的管理方式,将之灵活地运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只要我们在高等职业教育这个大循环中将若干个小循环持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必定能建立起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

[1]李艳.商务日语模拟课程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6(1):171-172.

[2]张辉,董敏芳.基于JBA教学模式的自立型日语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5):30-33.

[3]黄玉华,梁友珍.关于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8(6):100-101.

[4]云介平,张建梅.探讨PDCA循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142-143.

[5]蒋毅.基于“PDCA”理论的教学、团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4(9):62-64.

责任编辑 周斯韵

The Research of PDCA Circle Usage in Colleges’Japanese Language Teaching——Taking the Course of“Learning Japanese through TV”as an Example

LI Yan
(Shenzhen Polytechnic College,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China)

The applying of PDCA circle and “Practice”class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can better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develop their activeness in self-learning and language using,strengthen the team work cooperation and upgrade the students’practice skill for teachers.After the trial,this method will be able to get better teaching effect in the elective courses of non-majors although the students would be subject to the different majors and Japanese level.

PDCA circle,“Practice”course,constructionism.

G712

A

1674-5787(2016)06-0107-04

10.13887/j.cnki.jccee.2016(6).31

2016-10-09

李艳(1973—),女,湖南长沙人,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化。

猜你喜欢

日语高职课程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