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养猪业现状及其污染物排放量估测和防治
2016-02-08杨志德韩学平
杨志德,韩学平
(1.甘肃省临夏县营滩畜牧站,甘肃 临夏 731823;2.青海省畜牧总站,青海 西宁 810001)
甘肃省养猪业现状及其污染物排放量估测和防治
杨志德1,韩学平2
(1.甘肃省临夏县营滩畜牧站,甘肃 临夏 731823;2.青海省畜牧总站,青海 西宁 810001)
养猪业是甘肃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甘肃养猪业在全省畜牧业中的地位及其在西北五省的地位;通过粗略计算估计了全省养猪业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从而使全省养猪业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势更加清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污染物“防治”的思路和相应措施,为甘肃养猪业健康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甘肃省;养猪业;现状;污染物;防治
甘肃省是传统畜牧业大省,畜牧业在农牧业的重要组分。养猪业是甘肃农牧业中传统的优势产业,猪肉在全省肉类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养猪业的发展,是甘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全省农民群众增收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全省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也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养猪业也给养猪区的空气、土壤、耕地和水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现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瓶颈。猪粪便年产量是同期全国工业废弃物排放总量的8.2倍[2]。养猪业化学需氧量排污达到889.3万t,是工业废水的1.9倍[3]。科学、客观的认识全省养猪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管理和预防,以促进养猪业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简述“十二五”甘肃省养猪业的宏观变化,并科学预测污染物排放量,从而客观评估污染现状,并针对性提出相关措施,仅供参考。
1 甘肃省养猪业现状
1.1 主要产区布局
甘肃省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兰州、定西、平凉、庆阳、白银、天水、武威和张掖等市,其猪肉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成以上,是甘肃省生猪的主要养殖区域和猪肉的主产区,也是主要调出区。
1.2 养猪业进展及在西北五省中的地位
从表1可以看出,2011年年末甘肃省存栏生猪567.2 万头,出栏630.8万头,出栏率为111.2%;2015年年末存栏生猪619.6万头,出栏722.3万头,出栏率为116.6%。2015年比2011存栏增加52.4万头,增加了9.2%;出栏增加了91.5万头,增加了14.5%,增速明显,且出栏率5.4个百分点的增长,说明甘肃省养猪业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质量的增长。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西北五省中,甘肃养猪业规模仅次于陕西省,是西北五省的养猪业大省[4-5]。
表1 “十二五”甘肃省养猪业存出栏变化情况
表2 “十二五”甘肃省主要猪肉生产变化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2015年甘肃省猪肉产量为52.7万t,占同期牛羊猪肉产量的59.4%,产量比2011年增加了6.4万t,增加了13.8%,猪肉在牛羊猪肉产量中所占比例基本没有变化。猪肉产量在西北五省仅次于陕西,高于新疆、青海和宁夏。
2 养猪业污染物排放量估计
2.1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估算
据测定,每头成年猪日排便1.9kg/d,排尿3.5 kg/d,相当于每头猪每年排泄粪污1 971 kg;育肥猪育肥期可排泄粪污720 kg[6]。按此计算,甘肃省2015年年底存栏生猪619.6万头,年出栏722.3弯头,可产生粪污1741.3万t。如此巨大的污染物产量如不科学合理的治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可想而知。
2.2 有害气体排放量估算
猪场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氨气、甲烷、硫化氢、粪臭素和有机酸类、酚等。猪舍排除的氨气约占整个养猪生产氨气排放量的一半,养猪业排放氨气大约是家畜氨气排放量的15%[7]。据研究,每头猪年可产生甲烷7~34 kg(其中肠道产生1.0 kg,粪尿排泄物每年产生6~33 kg)[8]。按此计算,甘肃省2015年年底存栏生猪619.6万头,年出栏722.3万头(饲养6个月出栏计算,相当于年饲养量增加361.2万头),两项合计980.8万头,相当于年产甲烷6.9~33.3万t。
2.3 氮、磷排量估算
据报道,不同地区养猪场猪粪总氮含量为22.15~24.78 g/kg,平均为23.37 g/kg;总磷含量为11.48~12.86 g/kg,平均为12.15 g/kg[9]。甘肃省2015年年底存栏生猪619.6万头,年出栏722.3弯头,可产生粪680.2万t,据此计算,甘肃省养猪业年可产生的猪粪总氮和总磷分别为15.1~16.9万t和7.8~8.7万t。
2.4 其他有害物的排放。
出了上述的污染物外,养猪业每年还会向环境排除大量的尘埃、有害菌体和寄生虫等,对养殖区环境形成极大的威胁。养猪业每克粪污中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以及一定数量的寄生虫卵等[10]。一个年出栏生猪10.8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向大气排放159 kg硫化氢,25.9 kg粉尘和15亿个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4.5~5.0 km[11]。
3 养猪业污染防治建议
养猪业是甘肃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畜牧业中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养猪业污染的防治要才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同时,要从“防”和“治”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思考和采取措施。
所谓“防”就是一方面采取营养技术措施,减少猪个体的利用率,减少排除量;另一方面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减少粪污向养殖场外排除总量。提高猪个体利用率的主要营养措施有:一是、细化各生长阶段猪的营养,并根据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配合日粮从而科学合理的供给,减少供需误差,从而提高相对利用率,减少排放[12];二是、饲料中通过添加一些酶制剂提高饲料中营养成分利用率,从而降低排除量,例如在猪的饲料中添加植酸酶,不仅能增加育肥猪的育肥效果,同时能使粪便中磷的排除量减少30.2%~33.8%[13]。这方面的研究是养猪业营养的热门课题,相关研究和技术正在不断的细化和深入。从管理方面来看,分群管理、健康管理等措施是保证猪健康,从而保证最佳状态的消化吸收水平。此外,如降雨量多的地区采取“雨污分离”等管理措施,从而大大降低粪污总体排放量,减少粪污处理压力。对养猪场而言,建场前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对污染物防治也尤为重要。
所谓“治”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对已经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污染物治理有常规的措施和新技术措施。常规措施包括污水三级沉淀、粪便堆积发酵,有机肥加工等措施。而新技术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提供解决污染物排放的根本解决思路,如发酵床养猪技术,因其“零排放”而被养殖者追捧;此外,循环农业也为养猪业工厂化发展的环境瓶颈,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解题思路。
总之,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必将掣肘其发展,所以相关管理部门应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早规划、早准备,科研部门也应集中精力探索和创新传统防治工艺和饲养技术;养殖场也应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在建设前就应做好粪污排放与治理的长期规划,以保持企业健康发展。
[1]张生璨.对甘肃养猪业市场波动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9):54-55.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杨宏军,赵宏坤.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污染和应对措施[J].中国猪业,2005,(3)∶39-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6]简志银,黎云,夏林,等.高效循环生态养猪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分析[J].饲料研究,2011,(1)∶9-11.
[7]李新建,吕刚,任广志.影响猪场氨气排放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1):86-93.
[8]田方,王银朝,何良军,等.动物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减排技术与策略研究进展[J].草食家畜,2012,(4):1-8.
[9]罗永荣,崔亚兰,汪德生,等.贵州省规模猪场猪粪氮磷排放情况调查研究[J].贵州畜牧兽医,2013,37(3):9-11.
[10]ChangshengLi,William Salas,Ruihong Zhang,etal.Manure-DNDC∶abiogeochemical process model for quantifyinggreenhousegas and ammonia emissions from livestock manure systems[J].Nutrient Cyclingin Agroecosystems,2012,93(2)∶163-200.
[11]冯志华,赵国先.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J].中国饲料,2002,(8)∶26-28.
[12]郭建凤,王诚,蔺海朝,等.规模猪场不同季节保育猪、育肥猪及繁殖母猪粪便特性分析[J].广东饲料,2012,(5)∶22-26.
[13]游亿煌.浅析南平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措施[J].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2013,(1)∶46-47.
(编辑:赵鹏飞)
S828
A
1006-799X(2016)23-0007-02
杨志德(1977-),男,甘肃临夏人,畜牧师,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和动物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