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用保”治污体系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青岛市墨水河为例
2016-02-08孙义峰
王 勇 曲 伟 孙义峰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青岛266000)
“治用保”治污体系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青岛市墨水河为例
王勇曲伟孙义峰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青岛266000)
本文介绍了“治用保”治污体系在青岛市墨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了在“治用保”治污体系实施以来,墨水河流域在水环境改善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继续深化“治用保”治污体系,进一步改善墨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流域污染治理;治污体系
1 前言
墨水河是青岛市北部区域的一条入海河流,全长41.5km,流域总面积317.2km2,主要流经城阳区和即墨市。长期以来,由于该区域环境基础设施不足,治污水平落后,流域污染未得到有效治理,墨水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墨”水河。自2015年起,青岛市在青岛市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综合运用“治用保”治污体系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加大流域治污、截污力度,扎实推进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提升墨水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本文就墨水河流域在“治用保”治污体系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2 墨水河“治用保”治污体系的建立
“治用保”治污体系是山东省经过多年流域治污实践,探索出的一套系统推进流域污染防治的新模式。“治”是全过程的流域污染防治,“用”是合理利用处理后的达标中水,“保”是流域生态修复和保护。从2015年起,青岛市在墨水河流域建立“治用保”治污体系,围绕“治用保”体系的构建和高效运转,青岛市建立墨水河流域污染治理的市、区两级指挥体系,按照“规划引领、治污先行、全线整治、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治用保”理念,对墨水河流域实行全线截污、清淤、绿化、贯通道路、中水回用和村庄整治,并将墨水河的水质改善情况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有效落实流域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在“治用保”治污体系的推动下,2015年,青岛市共整治墨水河干流及支流范围内的各类污水直排口53处,完成雨污混流点改造56处,新建改建污水管网43km,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104t,清理河道垃圾2.8×104m3,清理处置河道淤泥2880 m3。
随着墨水河流域“治用保”治污体系的建立,墨水河干流及支流直排口逐步实现截污,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流域沿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稳步提升,墨水河污染程度呈逐年减轻趋势。根据2011~2015年水质监测数据,2015年墨水河入海口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与2011年相比明显下降,降幅分别达到84.7%和65.5%。
3 治理过程中面临实际问题
“治用保”治污体系在墨水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具体的工作中仍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流域的水环境容量不足
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部分时段墨水河的径流量较小,流域的水环境容量不足。墨水河是一条季节性特点十分明显的河流,由于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墨水河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量变化显著。在枯水期,部分河段会出现断流或者静流现象,导致河段水质下降。
3.2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处理需求。近年来,墨水河沿岸的居民小区规模不断扩大,但市政管网及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仍存在较大压力。
3.3污染治理工程进展缓慢
部分污染治理工程受资金、规划、土地、拆迁等因素的制约,工程项目进展缓慢。墨水河治理工程涉及旧村改造和征地拆迁,部分河段采用的是临时截污设施,而临时截污设施比较脆弱,容易堵塞或失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4 对策建议
建立“治用保”治污体系的长效管理机制,对“治用保”各环节进行全面梳理,抓住审批、监测、执法、应急等环境管理的关键环节,逐一查漏补缺,按照严控新增污染源、管好现有污染源、提高防污治污标准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墨水河流域内“治用保”体系的全覆盖。深化“治用保”治污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1加大流域治污力度
以治污为核心目标,实施墨水河流域截污和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提升区域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通过流域巡查监测、督查督办、考核通报、专项执法检查、限批约谈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墨水河流域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整治污水直排及垃圾入河问题,推动墨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4.2加强中水资源有效利用
在实施河道截污、清淤的基础上,制定污水处理厂中水深度处理方案,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将经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达标的中水引入河道上游作为景观用水。在部分河段新建调蓄水设施,增加河道的蓄水和应急缓冲能力,优化墨水河流域中下游河段的水资源配置,减轻中水对墨水河水质的影响。
4.3实现对流域生态环境的调节性保护
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等手段建设生态湿地,采用“橡胶坝+生态滞留塘+表面流湿地+生态护坡”等工艺,以土壤吸附、植被吸收、微生物降解等方式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消减。在发挥湿地水质调节作用的同时,统筹实施两岸河道建设和景观美化工程,全面提升墨水河流域的环境综合承载力,实现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1]范金林.发展中地区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南四湖流域为例.山东大学,2014,10.
[2]青岛市环境保护局.青岛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2015年度).
[3]谢祥峰,顾晔.流域污染治理工作思路和方法.浅析地球,2014(9).
[4]徐丽.城市流域污染的综合治理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4).
[5]连卫中.关于福建流域水环境的污染治理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11):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