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及加快推进的对策建议
2016-02-08崔超
崔 超
(承德市环境保护局生态办河北承德067000)
关于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及加快推进的对策建议
崔超
(承德市环境保护局生态办河北承德067000)
多年来,承德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承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提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生态文明;现状分析;建议
承德市毗邻京津地区,肩负着为京津涵水源、阻沙源、构筑首都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和政治任务。2009年6月,承德市依托独特的生态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基础,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成为河北省首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
1 承德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
一直以来,承德以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紧紧围绕《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努力探索具有承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在生态文明支撑体系、彰显体系、运作体系和保障体系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1.1生态文明支撑体系
(1)坚持生态修复和建设,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21世纪首都周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流域治理工程、“稻改旱”农业节水示范、绿色矿山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改善生态环境;(2)科学划分生态功能区,根据区域承担的生态功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每个功能区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
1.2生态文明彰显体系
坚持把《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贯彻到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加速实现城市各生态系统有机联系和协调统一,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居住舒适、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现代承德。
1.3生态文明运作体系
(1)依托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和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2)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以生态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建设京津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1.4生态文明保障体系
把强化体制转轨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努力建设“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牵头、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2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2.1流域生态补偿不足
承德由于其特殊区位特点,长期以来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政策,对承德经济发展制约性影响较大,而生态补偿机制一直不到位,亟需建立科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流域内的和谐发展,实现承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2.2生态环境较脆弱
承德生态环境良好,属于生态交错区,生物多样性较高,但是生态环境抗阻能力较弱,如果处理不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极易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断流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
2.3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环境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面积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无序排放造成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虽然目前全市已实现了县城以上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全覆盖,但村镇一级的环境基础设施还亟需加快建设步伐。
2.4生态创建进展缓慢
目前全市有14个乡镇、13个城镇和12个村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环境优美城镇”和“省级生态村”;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9处,但这些创建成果距离国家生态创建三个“80%”的目标要求,还相差甚远。
3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思路与对策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以市委名义成立市级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负责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落实,县区同时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3.2实行指标分包制度
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分包给市级领导,从上到下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县区及各有关单位,按照指标要求,将承担的建设工作与本地区、本单位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3.3创新考核监督机制
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离任审计范围,将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各类评优创先挂钩,同时严格实行问责,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生态环境事故的,应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追责。
3.4建立资金投入机制
由于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应尽快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的融资体系。
3.5建立奖励扶持机制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对污染减排、清洁生产、绿色系列创建等重点项目以及生态文明创建予以奖励或补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充分调动全市各层次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3.6加强社会参与能力建设
构建承德市生态文明地图信息系统,提供显示承德全景地图、生态文明属性查询、信息更新、信息反馈等各项便民功能,拓展政府采集舆情民意的渠道,实现民主决策,促进社会和谐。
3.7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从政府、企业、家庭、学校、社会各个层面出发,广泛开展“生态、绿色、低碳、环保”为主题的生态文明教育,全面推进承德的生态文明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4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提高、丰富、完善的过程,承德还将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继续探索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