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分析
2016-02-08孟杰
孟 杰
(廊坊市环境保护局河北廊坊065000)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分析
孟杰
(廊坊市环境保护局河北廊坊065000)
地下水在整个水资源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之一。新时期,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生活污水的不断排放,对地下水资源构成严重的污染,进而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面对此类问题,必须针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提出积极的措施,强化污染防治工作,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本文就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地下水;污染;防治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地下水污染、水流量小、水资源匮乏成为严峻的问题,影响着人们对水资源的健康使用。新时期,我国的地域逐渐发生着变化,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地下水污染严重,使得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丰富水资源、净化地下水逐渐被提上日程,旨在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水资源一旦被污染,其物理、化学与生物性质发生转变,会逐渐形成危害。因此,加强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1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
现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地下水污染现象严重,大大影响着生态环境的构建,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自然界的水资源是在不断循环的,污染的水资源最终会被人所吸收,工业生产、生活污水、采矿等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变得愈发严峻[1],其中会含有有害、有毒的物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1.1工业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部分有害气体易溶于水,会导致自然界的地下水受到严重的污染,在水体内富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如工业制酸过程中所产生废气、氮氧化物、SO2等,通过冶金生产而排出的HCl、SO2、铅等金属化合物。此外,重工业中的石油加工,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如SO2、CO2、H2S等[2]。
1.2农业生产
我国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且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与发展水平跻身世界前列。农业生产活动中,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农药中富含有很多不易挥发的有害物质,若这些有毒物质残留在土壤或水域中会不断下渗,进而影响地下水的质量。化肥中含有大量的N、P、K,一旦发生降水,或者日常的灌溉操作,这些元素会不断渗透到土壤之中,最终污染地下水。
1.3采矿活动
煤矿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煤矿产业在为我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负担与挑战。采矿工作的开展,其会对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破坏,打破了地下水运行系统的均衡性,采矿完毕后的尾矿在雨水的淋滤下会逐渐进入地表层,最终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与破坏。
2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2.1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
为了加强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应从源头着手,强化对污染源的有效控制,根据以往的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污染问题的有效评估与调查,设置治理区、防控区与普通保护区。环保管理部门应及时加大对地下水的环境监督与管理力度,及时陈旧、渗漏的井、渗坑进行取缔,将这些污染源及时切断,可大大降低污染系数。同时,应强化对地下工程项目的污染源控制工作,及时对污染废物、城镇排污以农业污染等进行严格的管控,将土壤与污水的排泄、灌溉等视为重要的污染防治对象,可大大降低地下水的污染指数。
2.2注重对水质的有效监测
对于地下水污染问题,必须前期具备高度的防患意识,设定水质实时监测与跟踪系统,通过对水质的有效监测与分析,及时做出合理的调节措施。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地下水的运行情况,应设立地下水观测的专用井,构建地下水动态监测与分析预测服务系统,对于污染相对严重的区域应开展重点的监测活动,借助监测系统来掌握地下水的污染变化情况。在开展地下水监测活动的同时,还应制定相配套的水污染预警与应急预案,一旦出现水污染的新情况,应及时启动水污染紧急预警方案,能大大降低水污染指数,进而降低危害性。
2.3运用先进的水污染防治技术
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而言,若想达到理想的水污染防治目的,应强化对水污染防治技术的有效应用,选择高效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以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通常情况下,常见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有水动力控制修复技术、有机粘土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渗透性反应屏修复技术、抽出处理修复技术等[3]。以上的相关技术偏重理论技术,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应对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保证。
3 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地下水污染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地下水污染问题愈发严峻,导致污染发生的原因很多,如工业生产、农业生产、采矿以及生活污水排放严重等,都会对地表水形成污染。因此,应加强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重视,注重对污染源、水质的控制,选择最为高效、先进的水资源净化技术来进行处理,增强环保意识,为获取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努力。
[1]张学礼,徐乐昌.地浸采铀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2:360-364.
[2]陈立萍,车大鹏.浅析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04:85-87.
[3]顾琳娜,雷万荣,李福生.江西省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0: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