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共物品引发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2016-02-08刘春莉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6期
关键词:失灵产权物品

刘春莉

(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泸州646100)

浅析公共物品引发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刘春莉

(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泸州646100)

环境经济学认为,环境恶化是由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共同造成的。公共物品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环境资源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成为导致环境恶化的重要经济原因,必须在市场之外寻求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公共物品;环境资源;市场失灵

长久以来,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肆意地掠夺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向环境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不断恶化。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短视价值观深入人心,环境资源成了纯粹为人类而设的公共物品,作为人类的一种生产途径,被无偿地消费。

1 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

1.1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性

在这里,引用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给公共物品下的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品,它们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这个公共物品。

从消费的角度看,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经济学中私人物品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消费的排它性的特点,同理公共物品也具备两大特征,即消费的无竞争性和消费的无排它性,这在公共物品的定义中有着很好的体现。消费的无竞争性是指某人对某物品的消费完全不会减少或干扰他人对此物品的消费,全体社会成员都有消费同等数量公共物品的权利,公共物品不能保证任何两方利益性的交换;消费的无排它性是指某人的消费不能阻止任何其他人免费享受该物品的消费。这充分说明公共物品的消费权与享有权并非由某个人所有,而是为整个社会共同占有。

从供给角度看,市场无法自行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即公共物品引起市场失灵,这是由公共物品的非市场属性所决定的。消费的无竞争性决定了市场经济不能有效的配置公共物品合理的数量;消费的无排它性决定了即使公共物品有价格,市场也难以解决其收费问题,因为它一旦形成便无法阻止人们对它进行消费,尽管人们不曾对该物品支付费用。

从产权角度看,产权是个体占有某种财富的法定权力,是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意义,这就意味着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按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使用它,以至于当使用的数量超过社会合理程度,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时,就会不可避免导致外部不经济性,从而引发市场失灵。

1.2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

对公共物品有较清楚的认识以后,我们不难发现,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如清洁的空气、纯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优美的自然景观等等。环境资源在经济学上是指自然环境所提供的一种生产要素,它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容量、景观等环境要素。(1)环境资源是自然形成的产物,客观上它不属于任何个体,同时它又被任何个体以同等数量的水平消费而无须考虑支付消费它的费用,这表明环境资源具有消费的无竞争性和消费的无排它性。(2)虽然每个人都消费了相同数量水平的环境资源,但是不同的人可能对它所提供的服务给予不同的评价,有的人认为环境资源能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而有的人则认为环境资源并没有为自己创造多大的利益,或者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这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由市场来决定环境资源的提供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也不能使公共物品提供量达到帕累托[1]有效,因此市场在供给环境资源时就失灵了。(3)由于环境资源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人们就会滥用资源,并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低效率使用,这时个体利益大于社会利益,或者说个体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导致巨大的外部不经济性。

2 环境资源公共导致环境恶化

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方面。资源是否短缺是一个相对概念。以前,未开垦的土地,清洁的水源和新鲜的空气可以普遍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可以自由地取用。但是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昔日充足的环境资源已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资源,比如淡水资源的短缺已引起全球广泛的关注。产业革命后,经济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同时工业生产排放出来的废弃物不加处理直接进入环境,当长期积累的工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能力超过环境自净的能力时,环境质量就下降,环境就遭到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衰竭都是环境污染的典型例子。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人类长期以来无限制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已经造成了物种多样性的锐减,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等等生态问题。人类不仅正在破坏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成果,而且也在摧毁自己的生存空间。由此可见,环境资源的公用物品属性正是导致环境恶化的重要经济原因。

3 建议

环境恶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才能避免环境资源这类公共物品对环境继续产生不良影响,既然市场机制失去作用,那么必须在市场之外寻求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来弥补市场缺陷。

3.1政府干预

“环境保护靠政府”,这很大程度上说明政府对环境资源的配置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但政府干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是有效的:(1)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2)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政府直接管理,表现在政府成立环境保护职能部门从事环境规划、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整治等工作;政府颁布环境保护法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政府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引导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政府要坚决执行“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环境经济原则[2],切实做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保护环境,政府将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要防止政府决策的失误使市场进一步扭曲而导致的政府失灵[3]。

3.2明晰产权

产权不清造成环境资源被过度开采和利用。例如对清洁空气的无偿共享导致空气被严重污染,对河流的公共所有导致工厂企业随意排放废水,对森林资源的共享导致林木被乱砍滥伐……要解决这种滥用的格局,有效途径就是将这些环境资源的所有权授予个人或企业,使产权明确化。同时,还应当从法律上严格保护产权的预期稳定化,即令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在长时间内有效地行使产权权利。随着产权的界定,在资源的使用中会发生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人们开始对成本收益投以极大的关注,因为人们有权排斥他人侵扰自己的财产,从而将很大一部分外部性内在化了;二是即使仍然有外部性,围绕着内在化过程的谈判和执行的成本也比公共产权下时大为下降,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4]。

3.3促进技术进步,增强公众意识

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素质。在生活水平低下的地区,往往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比较淡薄的。人们经不住巨大的道德“机会利润”或社会道德风气的诱惑,只会关心经济上的利润。只有当社会道德意识的一致性程度足够高以后,人们才会按这种普遍的道德观念来发展经济,获取利益。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提供公众的环保意识将从根本上制约环境资源的滥用现象。

3.4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都将资源的核算游离在外,不仅没有全面客观地反映真实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且刺激了人们不当的消费需求乃至浪费,导致环境恶化。建立完善的资源核算方法,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促进更加合理地经济地使用资源,有利于全面、客观、动态、及时准确地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的潜力,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可喜的是,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推动新《环境保护法》落实,环境保护部近日重新启动绿色GDP研究工作,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5]。

4 结语

导致环境恶化的因素多种多样,除经济因素外,还有人口因素、道德因素等等。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去挖掘环境恶化的实质,从而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1]姚健,主编.环境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贾璇,杨海真,王峰.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环境政策初探[J].四川环境,2009,28(2):78-81.

[3]王建瑞,周夕彬.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23(5):433-437.

[4]陈伟.西部生态环境现状的经济学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 2001,23(2):21-29.

[5]王昆婷.环境保护部重启绿色GDP研究[N].中国环境报, 2011,3,31(1).

刘春莉(1979—),女,四川泸州人,工学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猜你喜欢

失灵产权物品
失灵的指南针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自然资源产权关系问题研究
恶意与敲诈:产权滥用的司法原则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