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2-08胡进军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化肥

胡进军

(定兴县环境保护局河北保定072650)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胡进军

(定兴县环境保护局河北保定072650)

农村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需要结合农村现状,选择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环境污染治理之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美好乡村”的实现。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城市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城市环境状况日益得到改善,但农村环境污染形势却越来越严峻。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农村环境污染威胁到了几亿农村居民的健康,制约农村发展,也会通过水、大气以及食品污染等渠道影响城市。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出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多以及危害程度日益加剧,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1.1 环境污染范围较大

除部分内陆河流以及大型水库外,我国水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呈发展趋势。根据环保部发布的《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长江、黄河等七大河流以及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的国控断面中,Ⅳ类占15.0%,同比上升0.5%;Ⅴ类占4.8%,劣Ⅴ类占9.0%,基本持平,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省界断面水质中,海河劣Ⅴ类断面占到了61.7%,如大石河的北京-河北交界处,南运河的山东-河北交界处都属于劣Ⅴ类。约有2.5亿居民的住宅区靠近重点排污企业和交通干道,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1],农村居民暴露在大气污染中的时间更长。

1.2 农村环境污染物较多

农村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人畜粪便、污水;农药、化肥施用量以及农村地区的工业污染物。据专家测算,现在全国农村每年的生活垃圾排放量约在1.5×108t,生活污水的年排放在110×108t(相当于城市和县城排放量的一半),虽然总量没有城市大,但农村的垃圾处理体系不完善,大部分排放的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以化肥施用量为例,我国化肥平均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60年间化肥施用量增长100倍[2],过量化肥施用导致了化肥残留物大量积存,硝酸盐含量超标,造成土壤污染,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1.3 环境污染事故频发

农村因环境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频发,例如2007年的广西岑溪事件、2009年的湖南浏阳事件、福建泉港事件、2011年浙江海宁、德清事件等都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据统计,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3]。一方面反映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重视自身的维权;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2.1 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

与城市环境污染相比,农村环境污染具有排污随机、不确定以及不易监测的特性,农业面源污染的主体较为分散,不易监控和管理。与完善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相比,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明显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整体表现出农村环境治理力量薄弱,适用性不强。

2.2 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较少,治理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工业和城市领域,从政府财政渠道获取的环境污染治理资金较少,现实又缺乏完善的收费机制,农村地区“谁污染谁治理”并未落到实处。

2.3 污染治理模式不适,效率不高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多套用工业企业的末端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对于农村以农业面源、乡镇企业污染和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会提升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成本,经济效益难以充分发挥,也是农村环境污染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治理经验,以及国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累的先进经验,对于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应坚持点上治理,面上规划,综合施策的原则。

3.1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

从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入手,结合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成因,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体系。首先是大力推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落实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落实各级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此外,要把农村环境保护纳入到地方发展规划的整体布局中,逐步实现人居环境与农村生产分离。

3.2 扩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筹措渠道

农村环境管理缺乏有力的专项财政支持,也没有具体的筹资对象,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专项财政支持力度,在乡镇一级政府设立专门机构,专门负责管理农村环境治理,明确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渠道和相关责任部门,加大对人群聚居点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基层民众参与到环境治理中,保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3.3 倡导绿色生态生产发展模式

政府相关部门应从财政、税收、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加大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改造技术路线,减少污染排放,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提升企业的清洁化生产能力。积极引入符合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方法,例如,采用人工湿地的方法来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等,总之,应结合农村现状,因地制宜做好环境保护。

4 结语

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农村环境,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好乡村”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要内涵。为此,需要在进一步完善当前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政策杠杆,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鼓励走清洁、生态发展之路。

[1]金煜.环保部发布研究结果:我国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N].新京报,2014/3/15.

[2]李海英.科学施用农药及化肥首入法[N].沈阳晚报,2014,11,17.

[3]丁竹.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求解[N].人民论坛2014,5,5.

胡进军(1972—),男,汉族,河北定兴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