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

2016-02-08李菲菲孙耀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期
关键词:填埋场滤液环境影响

李菲菲 孙耀明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01)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

李菲菲 孙耀明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01)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后,传统的环保竣工验收制度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因此,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因此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探讨了环境影响后评价关注的重点内容。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管理

1 前言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方法,目前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主要方法。到2010年,在657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填埋场有677座,处理能力30×104t/d,实际处理量为1×108t/a[1]。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具有技术成熟、运行管理简单、处理量大、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然而也具有选址难、减容效果差、占地面积大、对周边产生不利环境影响等缺点。

垃圾填埋场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渗滤液对于地下水的污染,进而威胁到周边居民用水安全;恶臭对于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垃圾填埋气体的环境风险,以及景观生态的破坏等方面[2、3]。

2 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体系中,对于项目建成后的环境管理主要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然而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特殊性,单纯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在垃圾填埋场建成后的监管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主要是受现行法律法规对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限要求的限制。按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建设单位应在项目投入试运行3个月内,向环保部门申请验收,然而由于运行时间短,填埋场内尚没有多少渗滤液产生,处理渗滤液的施也无法按设计要求工况投入运行。另外此时垃圾填容量较小,导排系统无填埋气体产生。因此,此时进行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无法体现实际运行工况。此外在建设过程中,如果地下防渗层铺设时,施工工艺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或者材料选择不当,均会导致垃圾渗滤液下渗,留下环境污染隐患,从而污染地下水。而这种影响是长期累积的影响,短时间内体现可能并不明显。

因此,在填埋场运行一段时间内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是以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等开发活动完成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评估项目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及环境质量变化等内容,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和环境补偿措施的有效性,为改进建设项目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一种技术手段[4]。

通过开展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及时分析、评价和掌握填埋场环境影响现状;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减缓措施或者解决方案;对环境影响预测和环保设计成果进行验证;促进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规范运行,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以西部某垃圾填埋场为例,该生活垃圾填埋场20世纪初建成投入使用,设计年处理垃圾为31.2×104t,实际年垃圾处理量为21.2×104t,设计服务年限40年,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为SBR+物理化学法,渗滤液设计处理能力为3×104t/a。主要产生污染物为污水,其中,氨氮、化学需氧量、铅、镉、汞、砷、总磷、总氮等主要污染物含量较高。结合周边的环境特征,和现场调查情况,在环境影响后评价中重点关注了以下内容。

3.1 防渗能力和地下水环境影响

填埋区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防止产生的渗滤液直接下渗污染地下水。经过对该地区水文地质资料核实,该填埋场跨区大部分为透水地层,存在含水层,垃圾渗滤液存在透过粘土层下渗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

在评价中,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规范的要求,选取了8个监测点位,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氨氮以及部分重金属有超标现象出现。经与项目建成前的监测资料对比,认为该区域地下水环境受到了一定污染。

对此在报告中建议,定期对对填埋场周边的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并记录在案,认真总结分析监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考虑实施地下水修复工程。

3.2 渗滤液处理和污水排放分析

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处理和排放是垃圾填埋场处理工艺的关键环节,必须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

目前生活垃圾成份与当时设计文件中所考虑存在着差别,所以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组成与设计文件中所考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该处理系统所采用的工艺并不能完全满足处理要求。另外,该处理场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必要的预处理过程进行了简化,部分设备存在着老化现象。

对此,在报告中建议应根据渗滤液的实际产生情况有针对性对处理工艺进行提标改造,考虑增加膜处理工艺,并提高处理能力。密切监测垃圾渗滤液以及处理系统出水水质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3 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运行情况

在环境影响后评价中,应调查设计、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于垃圾填埋场而言,重点调查的设施包括:防渗措施、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恶臭防治措施、以及周边植被的恢复等。通过的调查发现,如3.2所述,在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此外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在评价报告中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整改措施。

3.4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情况

环境管理的体系建立和运行评价也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内容。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环境管理制度建立情况,人员培训情况,运行记录及档案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指定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通过调查发现,该处理场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责任不清,人员存在未经培训上岗,部分档案资料不全,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对此在报告中要求,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人员必须培训上岗,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建立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3.5 其它

其它关注的问题包括:项目建成后的景观生态影响,周边敏感点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与环评文件比较);卫生防护距离以及绿化带宽度是否达到要求;运行期间是否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等等。

4 结语

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真实地反映和评价分析项目的环境保护执行情况和环境影响。通过对其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积累宝贵经验。

[1]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3.3.20-26.

[2]方满,朱俊林,等.垃圾填埋场底土层污染状况调查[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3(1):23-25.

[3]陈家军,张俊丽,等.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安全域环境学报,2002,2(3):27-29.

[4]沈毅,吴丽娜,等.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进展及主要问题[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1):56-59.

李菲菲(1981—),男,山西大同人,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猜你喜欢

填埋场滤液环境影响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长填龄渗滤液MBR+NF组合工艺各处理单元的DOM化学多样性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某渗滤液收集池底部防渗层鼓包的分析与治理
老龄化垃圾渗滤液脱氮预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碟管式反渗透工艺在垃圾渗滤液零排放中的应用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