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老出行另辟蹊径

2016-02-07老树

老友 2016年8期
关键词:津贴乘车公共交通

文 老树

助老出行另辟蹊径

文 老树

今年4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关于建立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的通知》,从6月26日起,上海将不再实行7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制度,原本用于公共交通的敬老服务卡停止使用。在该规定实施之前,上海市出台了老年综合津贴制度,从今年5月1日起,上海老年人按年龄分为五档享受包括交通等方面的津贴,从75元到600元不等,钱直接打入具有银行卡功能的“上海市敬老卡”中。此举一出,立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褒贬不一

6月23日光明网的文章《老人免费乘车改为发津贴能缓解公交拥挤吗》提到,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加速到来,老年人正日益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尊老、敬老、助老自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积极倡导社会和公众尊敬、关爱老年人,从国家到地方都制定了很多优待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具体到公共交通服务方面,老年人持“爱心卡”可以免费或优惠乘坐公交车,公交车也大多设置了“爱心座椅”,有些城市甚至开通了“老年人公交专车”等。这些人性化的惠民政策,增进了老年人的福祉,也吸引了众多老年人选择乘公交出行。但是,这一“免费的蛋糕”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因此,通过优化公交福利制度设计,让公众有理性、有约束地使用公交资源,使城市公交运营更加经济而高效,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上海市实施老年综合津贴新政,通过每年发放固定的公共交通补贴,将昔日的暗补变成明补,实施后预计老年人出行的客运量将下降六成,可切实缓解交通高峰的压力,也可减少老年人与上班族之间的冲突。

4月13日凤凰网刊发的《为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生变而感痛惜》一文说,上海老年综合津贴制度与《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同步实施,这是上海市政府所做的一件惠民利民实事,理应赢得全体市民的齐声赞颂。然而近日来,此项新政面对的多半是市民的争议声。一项深得民心的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才运作了8年,就要匆匆走到尽头。这不能不使人感到莫名的失望和无比的痛惜。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为何在深化改革、全民共奔小康的今天,我们的一些民生政策不能与时俱进?这项由前届政府颁布出台、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过的好政策,缘何会突然生变?其实,市民提出的很多建议都是中肯合理的。上海市公交费用较高,新政所发放的津贴,对于那些已搬迁至宝山、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以及原南汇等区的老年人来说,往往会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上海在交通非高峰时段,确实也存在着公交车和地铁人气不足、载客率低等现象。因此,政府部门完全有责任体恤民情,用更加完美的政策,切实解决老年市民交通出行的困难,实现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

理性看待

6月28日人民网的文章《取消免费交通并非不爱老人》认为,在传统道德语境里,尊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社会发展到今天,尊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削弱。社会是接力发展的,谁也不能逃脱岁月的洗礼,今天的年轻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尊重今天的老年人,也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更重要的是,现在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只有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尊严,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有尊严的社会,在此基础上,和谐和幸福才有现实意义。这种对老年人的关爱,是社会的义务,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年来,在关爱老人的问题上,政府部门已经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化的安排,包括很多城市实行的老年人免费乘车,都是人文关怀的体现。这些人性化的成果,只应加强,不应搁置。但有必要指出,关爱老人不是静态的,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需求在不断变化,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应该跟上这一变化。上海从实物化转向货币化,给老年人发放真金白银,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6月28日凤凰网《老人乘车免费降低资源使用效率》一文提到,让高龄老人免费享受公共服务,是很多城市的通行做法。表面看,这种制度设计符合中国人尊老敬老的传统,但它实际上降低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一项很不经济的政策。尤其随着“银发社会”来临,原本就供不应求的交通资源会变得更紧张。通过一种生活化的类比,对不同的福利制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老年人免费乘车往往会制造很多可有可无的需求——比如坐地铁去买菜,让公共交通资源的供需关系更加失衡;而采用更经济的货币补贴,则基本能规避这些问题。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受消费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在取消免费乘车制度后,很多老人的活动半径会显著减小。这提醒决策者,在推进福利货币化的同时,也可以有一些便民利民的配套安排。

6月29日《中国劳动保障报》刊文《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是一个好的顶层设计》称,上海市将原本单纯的乘坐公共交通的隐性福利升级为全体老年人的显性福利,受益面明显扩大。一方面,让没有出行需要的老年人减少了出行频率,节约了资源;一方面,让出行需求较少的老年人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获得感。同时,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僵化的一刀切政策变得更加灵活有弹性。可以看出,上海市的此次改革,更主要的价值是体现在公共政策的精准性上,能够在去留、整合原有政策基础上,将原来狭窄的政策面覆盖到每一个人,不对其造成利益损害,还能增加衍生的收益,这体现了政策制定者的智慧。现在都在谈顶层设计,能够兼顾各个方面,又能精准对接每一方的政策,就是一个好的顶层设计。这样的政策设计值得各地学习。

效果待验

6月29日网易的文章《老年人免费乘车福利货币化要因地制宜》指出,从免费公交到货币补贴,赋予了老年人充分的自主权,可坐可不坐的公交尽量不坐,客观上减少了乘坐的频率,也能有效规避高峰出行时段与其他群体“争抢”资源的矛盾,达到缓解公共交通压力的目的。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全国其他城市都可以效仿实施呢?这似乎不妥,毕竟各地情况不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实施这项政策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是因为城市人口众多,公共交通资源较全国其他城市更为紧张,城市要高效运转、经济要发展,就必须清空一切多余的占用公共交通资源的“内存”。无论是从老年人数量还是政府补贴金额来看,这些城市实施老人免费乘车福利货币化政策利远大于弊。然而,每个城市的老年人口数量不同,公共交通资源饱和度也不同。就拿福州市来看,公共交通发展较快,地铁也将上马,城市公共交通资源还是较为丰富,如果要实施老人免费乘公交福利货币化,至少应该理清楚这几个方面数据:全市每天乘坐公交车的老年人占比,全市每天上下班高峰期乘坐公交的老年人的占比,全市老年人公交福利如果采取货币化后,政府此项财政支出与城市公共交通运转之间利与弊谁的占比大一些,等等,唯有科学的依据方能进行政策的调整。因此,城市是否要实行老年人免费乘公交的福利货币化,必须要以城市发展、实际经济能力为基础,更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攀比或跟风。如果一个城市交通资源充足,或只是某些线路出现上班高峰期拥堵问题,那么就没必要大动干戈,更不需要将补贴对象扩大化。

6月28日新华网刊文《上海取消老人免费乘车政策,各地会跟进吗》提到,上海市敢做第一个吃螃蟹者,不光是有勇气,恐怕主要是有底气。这底气就来自强大的配套措施,即老年综合津贴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此番不是单纯取消政策优惠,而是将优惠换了一种方式,通过真金白银的“直补”,既消除了老年群体的被剥夺感,又能帮助老年人结合个人情况理性出行。这样的制度互补,可以说是一种双赢。上海的效果如此明显,那么,各地会跟进吗?不好说。至少从目前看,此举赖以成功推动的根源在于政府财力的强大支持。其他城市若眼热上海,愿不愿意、能不能拿出这样一大笔钱,或将是问题的关键。而若是没有配套措施,只是单方面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制度,难免遭遇民意反弹。

6月29日人民网的文章《老人免费乘车会在全国推行吗》认为,将“免费乘车”替换为“老年津贴”最大的好处其实在于将福利分配权还给了个人。这就像单位发福利一样,发东西永远不会像发钱一样受大家欢迎。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是极其个性化的,硬塞到手里的有可能并不被需要。免费乘车即是如此,受限于活动范围、出行习惯、消费偏好、身体状况等,并非所有老年人都有乘坐公交车的“刚需”。上海此次出台的政策让社会普遍拍手叫好,那么,会辐射至全国吗?分析认为短时间内不会。据披露,上海市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涉及260万老年人,预计年财政投入超过45亿元。这意味着政策的成功推行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其他城市是否可以拿出这笔钱成了关键问题。值得提醒的是,如何做好取消后的精细化管理相当重要,补贴的资金是否可以按时到位,能否做好针对老年乘客的告知、解释和沟通工作都不容轻视。

链接:他国老年人的乘车福利

日本:日本政府和民间都对老年人有不少的优惠措施,比如乘车、乘飞机、看电影、参观等方面,虽然对老年人几乎没有免票优惠,但很多地方有减价优惠,比如很多地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领取地方政府发行的乘车优待证,购买优惠票。不少地方政府不仅给老人公交优惠,还根据身体状况、交付年金状况,发放一定金额的出租车优惠券。

法国:近年来,法国逐步对65岁以上老年人取消了免费乘车的优惠,但票价方面给予很多优惠。从2012年11月1日起,除了退伍老兵可以继续享受免费乘车之外,其他老年人乘坐公交都要付费,但是有优惠。当时的优惠标准只分两档,低收入人群一年20欧元,其他人一年40欧元。从2015年起,其他人群根据各自收入水平享受相应优惠,拿的退休金越多,享受的优惠就越少,总体费用还是比正常交通费用少将近一半。

阿根廷:阿根廷的老年人几乎处处受优待,但是乘坐公交车却没有任何优惠,所有的市民统一价格。这是因为阿根廷公交票价很低,即使是有价格调整,幅度也很小。

责编/文邦

猜你喜欢

津贴乘车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公示制度让村干部津贴更“明亮”
这一次优步乘车,让我感动了
图表
乘车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乘车礼仪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小淘气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