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2-07胡美华王娟娟张真和张绍刚刘跃明邱正明曹光亮农业部蔬菜专家指导组云贵高原蔬菜生产情况调研专家组
董 鹏 胡美华 王娟娟 张真和 张绍刚 刘跃明 邱正明 曹光亮(农业部蔬菜专家指导组云贵高原蔬菜生产情况调研专家组)
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董 鹏 胡美华 王娟娟 张真和 张绍刚 刘跃明 邱正明 曹光亮
(农业部蔬菜专家指导组云贵高原蔬菜生产情况调研专家组)
云南和贵州充分利用天然气候资源,大力发展夏秋蔬菜产业,在均衡中国夏秋淡季蔬菜市场供应方面显示了突出的战略地位。农业部蔬菜专家指导组云贵高原蔬菜生产情况调研专家组根据调研情况,概述了两地夏秋季蔬菜生产情况,介绍了两地发展夏秋季蔬菜产业的主要经验,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董鹏,博士,高级农艺师,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401121,E-mail:10248704@qq.com
胡美华,高级农艺师,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娟娟,农艺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张真和,首席专家,研究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张绍刚,研究员,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
刘跃明,研究员,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邱正明,研究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曹光亮,研究员,江苏省园艺技术推广站
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关于开展云贵高原夏秋蔬菜生产技术调研的通知》(农技栽培函〔2015〕332号)的要求,由农业部蔬菜专家指导组部分成员和江苏、浙江、云南等省蔬菜技术推广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于2015年9月13~19日赴贵州、云南两省进行高原夏秋蔬菜生产技术调研和指导。专家组先后到达贵州平坝、西秀、关岭、都均、龙里,云南嵩明、麒麟、元谋等县(市、区),通过实地考察夏秋高原蔬菜生产基地、集约化育苗场、采后分级整理车间、示范园区和生产企业,与当地生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技术干部座谈交流,与菜农、乡镇村组干部以及贸工农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咨询交流,全面深入了解云南、贵州两省高原夏秋蔬菜产销情况、生产技术水平,为当地更好地发展高原夏秋蔬菜产业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1 发展现状
1.1生产情况
云贵高原是中国三大夏秋蔬菜优势区域之一,适宜蔬菜生产的地区多为海拔高度800~2 200 m的高原、平坝和丘陵山区,夏季凉爽,有“南方天然凉棚”之称,7月平均气温≤25 ℃,无需遮阳降温设施即可生产多种蔬菜。近年来,云南、贵州两省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农业部(2012)联合发布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发展思路,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狠抓项目建设和品牌创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努力开拓市场,促进了高原夏秋季蔬菜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保障珠三角、长三角乃至全国夏秋淡季蔬菜供应、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贵州省:2014年蔬菜种植面积128.3万hm2(1 925万亩),产量2 881万t,产值605亿元,其中夏秋蔬菜面积92.2万hm2(1 383.1万亩)、产量1 957.7万t;全年销往省外的蔬菜1 286.5万t,其中夏秋蔬菜1 110.7万t,占86.3%。夏秋蔬菜省外销量居前十位的依次为辣椒244.8万t、番茄91.2 万t、大白菜87.0万t、黄瓜56.9万t、普通白菜55.5万t、萝卜45.4万t、菜豆43.9万t、茄子41.3 万t、豇豆32.9万t、甘蓝30.3万t,这10种蔬菜占夏秋蔬菜省外销量的65.7%;销售区域以珠江、长江流域为主,遍布20余个省(市、区),并有部分销往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和欧盟等地。2015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137.0万hm2(2 055万亩),产量2 942万t,其中夏秋蔬菜面积103.3万hm2(1 550万亩)、产量1 950万t。
云南省:2014年蔬菜种植面积93.3万hm2(1 400万亩),产量2 100万t,产值420亿元。全年销往省外的蔬菜1 350万t,其中出口67.8万t,创汇8.25亿美元。利用高海拔冷凉气候资源,夏秋季节重点生产喜冷凉的叶菜类蔬菜,播种面积53.3万hm2(800万亩),产量1 300万t,主要蔬菜种类有叶用莴苣(生菜)、青花菜、甘蓝、芥蓝、马铃薯、番茄、花椰菜、豌豆等,销往省外优势明显。
1.2气候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
自2015年7月下旬起,阴雨寡照天气严重影响蔬菜生产,特别是8月,比近20年同期雨量偏多60%,日照同比减少77.2小时,气温偏低,高寒山区尤为明显,部分地区因光照不足或雨水过多,蔬菜病虫害加重,产量降低,蔬菜上市量有所减少,同比下降13%,有的甚至未能及时采收烂在地里。同时,由于田间作业条件恶劣,雇工成本增加;阴雨寡照天气还导致蔬菜不耐贮运,加大了保存和运输损耗,造成蔬菜市场价格虽然显著上涨,但总体经营效益仍不佳。
1.3发展经验
1.3.1依托资源优势,突出主导产品,引导创建规模化生产基地 云南、贵州两省依托高原冷凉气候资源优势,围绕夏秋蔬菜产业带建设,利用中央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地方强农富农项目资金,支持蔬菜基地大棚、排灌设施以及产地市场、冷链、采后处理等配套建设,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
贵州省以甘蓝、萝卜、大白菜、芹菜、胡萝卜、花椰菜、青花菜、生菜、生姜、大葱等喜凉蔬菜和辣椒、番茄、菜豆、西甜瓜等喜温瓜菜为主导产品,初步构建了杭瑞、兰海高速公路沿线夏秋蔬菜产业带。
1.3.2坚持标准园创建,集成关键技术,不断推进生产技术进步 以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实施蔬菜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引进、筛选、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大力推广集约化漂浮育苗、微灌及肥水一体化技术和远缘轮作、水旱轮作、防虫网、诱虫板、频振式杀虫灯、水泥硬化踩台、地裙膜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分级包装和冷藏保鲜技术,有效增强了高原夏菜的竞争力。贵州省龙里县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实践表明,实行稻菜轮作可以有效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茄果类青枯病、瓜类枯萎病等土传性病害和连作障碍。
1.3.3转变发展方式,引进培育新型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先后引进了香港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惠州堂生蔬菜专业合作社等6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设省外销售蔬菜基地逾0.13万hm2(2万亩)。通过引进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使当地菜农大开眼界、更新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散户零星种植的格局,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嵩明县扶持的蔬菜营销企业已发展到32家,冷库129个、总容积66 819.7 m3,每年冷冻加工蔬菜近30万t,产值逾3亿元,年发售蔬菜10 000 t以上的企业有3家,年发售蔬菜5 000~8 000 t的企业有7家。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自治州都均市等重点夏秋蔬菜生产基地也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培育规模化生产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
1.3.4严打违法药商,推行标准生产和绿色植保,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云南、贵州两省都很重视加强对蔬菜主产区农药市场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规制售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剂的厂商。同时,在产地监管方面,通过制定生产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田间档案,并合理布局建设农残快速检测站点等措施,保证重点蔬菜基地做到质量安全可追溯,农残超标蔬菜不准出基地;在市场监管方面,通过实行农残超标蔬菜集中销毁等措施,强化了市场准入监管;在工作机制上,通过对重要商品菜生产基地和重点市场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抽检,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和部门协调分段监管的局面,蔬菜商品价值和质量安全得到了明显提升。昆明市结合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推广应用“五个一”生物物理集成技术,不断加大市级安全蔬菜生产示范区建设,基本实现了蔬菜标准化生产全覆盖。元谋市频振式杀虫灯、黄板、性诱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植保新技术和联防联治新方法的覆盖面积已达0.8万hm2(12万亩),占蔬菜播种面积的50%以上。
1.3.5打造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形象,不断拓展外部市场销路 贵州省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的环境优势,以绿色生态为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树立大美贵州蔬菜品牌形象,通过举办贵州蔬菜品牌国际推介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老干妈”、“黔山牌”蔬菜等知名品牌产品已批量销往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地区和东盟、欧美等国际市场。
云南省通过整合产业资源要素,促进蔬菜优势产业集聚,形成核心竞争力,推出名牌产品。全省已有2个蔬菜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8种蔬菜被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12个蔬菜产区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同时,狠抓“云菜出滇”模式创新,通过“云菜供港”创新国际化营销模式,通过“云菜入沪”创新进入省外大都市营销模式,通过“云菜进疆”创新远程产销直供模式,极大地拓展了市场销路和品牌美誉度。
2 存在问题
2.1资源优势利用不够合理
烈烈长风划破浩荡天际,彼时的明朝正处于盛世辉煌中,散发生机与力量。李凡作为朝会上一个普通侍从,悄悄看向御座之上的那个帝王——明成祖朱棣。历经数年靖难之役,终于夺取王座的他踌躇满志,想要亲手开拓一片盛世江山。
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多样化气候资源和夏秋蔬菜产业优势。但是,由于缺乏对不同海拔高度的农业生态资源差异化研究,未能把农业生态资源的差异性变成蔬菜分类进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布局的合理性,导致生产布局随意性大,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地域性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相对缺失,以致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效益不稳。因此,对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的认识需要再深化、再提高。
2.2产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从实地考察的情况看,云南、贵州两省的蔬菜产销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较差。一是排灌系统不适应蔬菜生产。云贵高原夏秋蔬菜生产基地原本大都是种植大田作物,农田水利设施简陋,对于旱不得涝不得的蔬菜生产,灌排能力均不足,极易造成干旱或内涝。二是避雨栽培设施普遍不足。雨季大面积蔬菜不能及时栽植或采收,以及病害流行的情况时有发生,譬如2015年7~9月连续降雨、温度偏低且寡照,导致蔬菜病害蔓延、品质下降,上市量同比减少13%。三是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除了个别供港蔬菜生产企业的冷链物流体系较完善外,其他企业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均无预冷和冷链物流条件,致使蔬菜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损耗加大、成本增加、品质下降。
2.3科技支撑体系有待构建
一方面,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一些主产区已经显现出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土壤酸化、面源污染、病虫害加重等问题渐趋严重。另一方面,当地蔬菜科研和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的蔬菜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难以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4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已成为保障我国南方夏秋淡季蔬菜市场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然而调研中发现,制定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中的抄袭、应付现象较为普遍,可操作性差、落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农事作业不规范,化肥使用量过大,以及农药使用不科学等问题司空见惯,给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制约了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5劳动力结构不合理
目前,云南、贵州两省和全国一样,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动力大都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有的甚至是40年代出生的高龄劳力,老龄化、妇女化现象严重,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劳动效率低、雇工成本高等问题对蔬菜产业发展的约束力越来越大。
3 对策建议
3.1细化气候资源优势研究,推动蔬菜产业差异化、专业化布局
云贵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地形地貌的复杂多样性,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立体农业气候资源,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前,应抓住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良机,对立体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差异性细化研究,按照适地适种的原则,对夏秋冷凉蔬菜、冬春早菜、延后喜温果菜以及地方特色蔬菜生产进行差异化布局,依托气候优势,狠抓品质优势,形成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3.2推广轻简增效园艺技术,提高蔬菜产业劳动生产率
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青壮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云贵地区应尽快摒弃传统的人力资源型发展方式,在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积极研发适用于云贵高原地形地貌的蔬菜生产机械装备,简化农艺流程,以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提高蔬菜生产的比较效益。为此,应大力试验示范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微灌及肥水一体化、施用缓控释肥等轻简增效园艺技术,研制试验示范推广小型耕整、起垄、覆膜、移栽、中耕培土、采收等蔬菜生产专业机械和机动喷雾器、低容量喷雾器和常温烟雾施药机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
3.3狠抓关键环节技术集成,完善现代化生产技术体系
蔬菜生产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仅种类多、生产周期短、病虫害多发、轮作倒茬困难,而且以鲜活初级产品供应市场为主,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周期短,对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高。应围绕特色专用品种筛选、集约化育苗、机械化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关键环节,狠抓标准化技术集成。云贵高原山区以喜凉蔬菜栽培为主,低热河谷区以喜温蔬菜栽培为主,品种结构相对单调,连作障碍问题比较突出,土壤酸化比较普遍,病虫害不断加重。要针对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如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茄果类蔬菜青枯病等,组建科技协作组,加强优质抗病品种的培育、引进、示范,做好新品种的储备、推广工作,建立健全老品种退出机制;集成种苗集约化培育、病虫害绿色防控、微灌及肥水一体化和农事作业机械化等技术,形成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有效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蔬菜产业永续发展。
3.4构建蔬菜产业科技服务体系,支撑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建议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要构建精干的现代蔬菜科研团队,提高云贵高原蔬菜新品种选育、立体农业生态栽培以及高原山区蔬菜生产机械化、微灌及肥水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水平,为云贵高原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永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驱动力。二是要构建强有力的蔬菜技术推广服务团队,建立健全蔬菜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尤其要健全基层蔬菜公共技术服务体系、蔬菜主产区的国家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蔬菜专业技术岗位,配备蔬菜专业技术人才,为云贵高原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永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5加强产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蔬菜产业抗灾减灾能力
加强以电力、水利和交通路网配套工程设施为重点的高标准菜田建设,其中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应放在以微灌、集雨节灌为主的高效节水工程设施和排涝及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建设上;积极发展、科学设计建造塑料大棚、避雨棚、集约化育苗装备等园艺设施,使蔬菜生产对干旱、雨涝等气象灾害的抗灾保收率达到80%以上。合理规划布局蔬菜预冷、周转保鲜库、制冰、打冷等产地冷链物流服务配套设施装备建设,确保蔬菜的品质,延长蔬菜的货架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生产的生态条件为高原山区,高标准菜田建设成本比平原地区高得多,建议中央和省级财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门适当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2012.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国蔬菜,(5):1-12.
收稿日期:2016-01-16;接受日期:2016-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