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

2016-02-07郭力德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2期
关键词:监测站环境监测监测

郭力德

(淮北市环境监测站安徽淮北235000)

浅谈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

郭力德

(淮北市环境监测站安徽淮北235000)

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严重下降,人们的生活用水水质下降,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环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环境监测的发展对策,旨在不断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与相关制度,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现状;发展对策

环境监测可以利用系统调查的方法,有效监测当前环境的质量状况及污染程度,准确获取与运用环境质量信息,并做出正确的质量评价,为环境管理与建设提供真实、有效、科学的数据依据。环境监测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了解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并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十分重要。

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技术层面也与之差距较大。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巨大成绩。监测人员的队伍逐渐壮大,出现了诸多技术专家和环境监测专家,同时开展了诸多研究课题,并成果颇丰。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已成功开展了对有机废气、放射源、重金属、空气污染、饮用水等的监测,我国80多个城市设立了大气自动监测系统,部分省份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监测信息的卫星通讯联网建设,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并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不断改进新技术,在污染减排、污染源调查、水质监测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环保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当前环境监测队伍建设不足

部分地区尚未意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不重视环境监测的队伍建设,工作人员学习能力不强,知识结构老化,加上监测站缺乏先进的人才管理机制和晋升机制,导致部分专业人才极易流失,复合型高级监测人才难以纳入,缺乏先进理念,对新仪器缺乏使用能力,使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严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1.2环境监测经费不足、设备陈旧

由于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是科学性强,因此,监测站的设备需要及时更新,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然而,当前我国很多监测站缺乏足够的监测经费,设备更新速度缓慢,仪器设备已经陈旧、趋于老化,甚至部分设备处于淘汰、半淘汰的状态,导致监测数据发生误差,严重影响监测技术的发展。同时,随着污染物种类的增多,固有的监测设备已无法满足现代监测任务的需要,难以保证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

1.3环境监测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缺乏技术创新,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多数环保部门仍以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为主的环境监测手段,过度重视内部的质量控制,忽视现场环境监测质量的监督管理,缺乏完善的环境监测分析体系和污染物分析方法标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另外,环境监测的预警应急能力不足,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缺乏自动监控以及流动监控能力,难以满足环境管理和决策的要求。

2环境监测的发展对策

2.1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是影响环境监测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的基础,监测人员的能力强弱将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的效果和环境治理的质量。因此,针对当前环境监测队伍自身素质不高的现状,需进行适当强化。监测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熟悉相关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熟悉监测技术,并具备对监测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总结与分析能力;另外,还要具备严谨、认真的职业精神,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客观性。相关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监测标准,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综合素质。吸收高技术监测人才,同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2增加经费投入,完善监测设备

环境监测工作要求数据准确、科学性强,精良的环境监测设备和先进的仪器是进行有效环境监测的前提。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同财政部门的沟通,努力增加环境监测站的经费预算,充分借助民间资金和各种援助资金,积极获取新的经费来源,获取足够的科研经费。同时,要根据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完善购置仪器的调研、审批手续,及时更新、完善环境监测设备,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加强环境监测的技术装备,促进环境监测手段向技术规范化、测试手段多样化、信息资料计算机化的方面发展,最大程度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

2.3完善监测技术管理体系

随着环境监测工作量的加大,任务愈发繁重,人们对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完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改进技术方法十分必要。需落实环境监测责任制,明确各职业的要求和考核制度,使监测人员各司其职,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监测各环节的规范性;使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管理,全面检查监测设备,避免产生误差。在监测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到针对性分析,并结合实际,采取对策,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自然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财富,我们都肩负着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自然环境面临严重污染问题,作为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我们应敢于挑战,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稳定发展,为未来的环境监测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余若祯,齐文启,孟伟,王海燕,刘征涛,武雪芳.关于我国现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现代科学仪器,2012,06: 62-69.

猜你喜欢

监测站环境监测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