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固体废物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2016-02-07张玲
张玲
(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贵州清镇551400)
清镇市固体废物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张玲
(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贵州清镇551400)
清镇市随着职教城、物流城、工业园区的发展,固体废弃物的不断产生,也成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固体废弃物污染作为大气、水、噪声、固废等环境问题中的一种,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也正日益尖锐的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分析了清镇市固体废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污染防治对策。
固体废弃物;现状;污染防治;研究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分为三大类: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1]。清镇市作为贵州省老工业基地,陶瓷、铁合金、钢铁、氧化铝、火电厂等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大量产生,尤其是赤泥和粉煤灰堆存量大,安全隐患高;并且随着西部大开发及职教城加速发展,又有大量生活垃圾产生;随着物流城发展,汽车4S店增多,废机油等危险废物也不断增加。固体废物产生的问题会日益严重,必须高度重视。清镇市“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指出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率达到95%;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率100%[2]。
1清镇市固体废物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城镇生活垃圾日益增长,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增大
随着清镇职教城、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的发展,清镇市城镇化加速,外来人口也将进一步增加。根据预测,清镇市域2020年总人口为67万人,年产生生活垃圾26.9×104t,市域城镇化率为60%,城镇人口约40万人,中心城区总人口约30万人;2030年总人口为86万人,年产生生活垃圾29.33万吨,市域城镇化率为75%,城镇人口约64.5万人,中心城区总人口约50万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会进一步增加,“垃圾围城”隐患日益加剧,生活垃圾的处理压力进一步增大[3]。
1.2处置运输体系不完善,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1.2.1垃圾收集运输体系不完善
不能满足密闭化要求清镇市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的混合清运方式,使得厨余、泔脚等高含水率的有机易腐性垃圾在废物箱、收集点、转运站停留时极易腐烂发臭、孳生蚊蝇,是导致居民对转运站这些环卫设施厌恶的主要原因。垃圾的含水率高还容易导致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渗出污水,发生污水滴漏、污染城市道路的现象,同时还将大大增加渗滤液的产生量,提高二次污染治理成本。另一方面,垃圾清运设施存在密闭性差,建设标准低,无组织气味扩散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1.2.2未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
目前,大多农村生活垃圾都是经过就地堆放或焚烧,部分农村设置了生活垃圾临时收集点,但都未进行及时的收集运输到填埋场处理;部分偏远农村未设置垃圾收集点,产生的生活垃圾长期堆放在村寨周边,存在“垃圾围村”、“垃圾围寨”现象,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特别是农村土壤和水环境污染,也有部分通过集中焚烧处理,对空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3大量建筑垃圾处置不完善
目前,清镇市未建立有效的建筑垃圾处置体系,大多都进行简单堆存,未进行有效的资源化利用。
1.4农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高
2014年,清镇市农村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为73.13%,其余部分主要是就地焚烧、弃置堆放、还田等未进行综合利用,还未建立完善的秸秆收集机制,实施农业秸秆大规模的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的循环再生利用技术推广还不够,畜禽粪污的循环再生利用率为75%。
2清镇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2.1加强源头控制,促进减量化
(1)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对高能耗企业,要尽量淘汰或采取低能耗、高能效的生产工艺,控制固体废物的最终产生量。推进节能减排。按照“协调控制总量、严格限制增量、重点考核减量”的基本原则,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2)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由机关事务局建立统筹的考核机制,减少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固体废物的产生。(3)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根据实施效果情况,分类的类别从少到多逐步推广。至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20%,2025年达到40%[3]。(4)以保护清镇市红枫湖周边农村环境为重点,开展清镇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到2015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到60%以上。
2.2推进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2.2.1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借助海螺水泥CKK项目,大力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清镇市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t,处置污泥50t。
2.2.2发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
对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充分发挥如苗岭水泥有限公司、海螺盘江水泥有限公司、贵州正和加气混凝土有限公司和贵州清镇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等利用率,另外通过建立无害化赤泥堆场(干化赤泥堆场)和产业循环两种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赤泥的污染问题。将赤泥综合利用与清镇产业链相互联系,用于生产水泥、制作赤泥免烧砖、制作保温材料等资源化利用。
2.2.3拓展污泥资源化利用渠道
结合海螺盘江水泥有限公司50 t/d污泥处置项目,探索利用水泥窑处置污泥新技术,采用脱水污泥直接入窑技术处置污泥,实现污泥处理过程中无洒漏、零排放,并产出水泥产品。充分利用先进科研手段,发展污泥干化技术、污泥生物处理技术、热裂解技术,以BOT等形式建成一批先进技术处理污泥企业,由政府购买服务。
2.2.4建立电子电器废物回收体系
到2020年,电子电器废物收集率达到70%以上,到2025年,电子电器废物污染环境问题基本得到控制。
2.2.5开展建筑垃圾多元化利用
清镇市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到2020年,拟在站街镇选址新建一座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场,建设规模为4000m3/d,建筑垃圾安全处置率达到30%以上。远期至2025年,在清镇市麦格乡、卫城镇及流长乡各建设1座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场,三座设施总处理规模为12000m3/d,建筑垃圾安全处置率达到50%及以上。
2.2.6实施农村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工程
推进实施《清镇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鸡粪有机肥加工园区和有机肥厂,实现农作物秸秆和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公害生产,同时实施农民科技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农民自身农业科技水平,促进清镇市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畜禽粪污能源利用工程及配套沼气建设等现代农业工程,大力推广生态模式[4]。
2.3加强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促进无害化水平
2.3.1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目前,清镇危险废物总体自行利用率较高。在规划近期,考虑建设处置利用企业。企业无力处置的,要全部运至贵州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处置,确保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2.3.2医疗废物安全规范收集
要加强清镇市医疗废物收集系统建设,各医疗机构要设置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场所,由专人管理,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收集,采用规划的收集容器,确保医疗废物安全运输到贵州省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3结语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农耕文明时代典型的生产生活方式;无止境的资源消耗,是工业文明时代追求畸形发展的怪癖。湖滨之城清镇,拥有生态与矿产两种资源,必须得选择一条“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打造发展升级版。对待固体废物问题,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通过转型升级,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改革为契机,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体系,实施“最严格”的规划、建设、执法,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按照“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生态园区发展模式,加快了节能环保项目建设,使生产生活垃圾“不出园”。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清镇市“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3]清镇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0).
[4]清镇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张玲(1982—),女,湖北襄阳,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工程师,主要从事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环境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