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峰水保站水土保持科研发展浅析

2016-02-07许小梅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9期
关键词:西峰科研工作黄土

许小梅,刘 斌

(黄河水利委员会 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 庆阳 745000)



西峰水保站水土保持科研发展浅析

许小梅,刘斌

(黄河水利委员会 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 庆阳 745000)

水土保持;科研工作;西峰水保站

总结了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水土保持科研工作概况,介绍了其在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模式研究、黄河水沙研究、径流高效利用研究与示范、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引进、菌草种植试验、研究成果推广、水土保持遥感应用、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根据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方向,提出了西峰水保站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发展建议。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西峰水保站”)始建于1951年,是黄土高塬沟壑区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试验站。65年来西峰水保站紧紧围绕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的实践需求,探索研究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规律,试验、示范、推广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在水土流失规律及预测预报研究,植被恢复建设技术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农林牧生态经济结构模式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果园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引种、繁育与推广,封禁治理的方式与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累计取得科研成果127项(次),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次)、省部级奖励47项(次),出版专著17部。倾力打造的南小河沟流域,已成为闻名全国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样板,被誉为“黄河中游上的一块翡翠”,在国内外水保界享有较高声誉。

1 科研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西峰水保站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的目标是:建设集土壤侵蚀监测、科学研究、试验示范、人才培养、科学普及为一体,高水平的水土保持科技园区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样板;基础研究方面,在水土流失评价模型研究、重力侵蚀等方向取得突破,形成具有黄土高塬沟壑区特色的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体系;应用推广研究方面,力求在塬面保护技术、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培育、径流高效利用、集雨节水灌溉等技术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优化组合和大规模推广;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队伍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科技人才。

西峰水保站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的重点是: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加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规律、水土流失评价模型、黄土高塬沟壑区重力侵蚀与防治措施研究;在应用推广研究方面,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径流利用、优良植物培育、塬面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研究,建设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与科技示范推广体系。

2 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

(1)初步摸清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规律。在黄土高塬沟壑区代表性小流域——南小河沟流域布设试验小区,得出径流主要来自塬面、泥沙主要来自沟谷的结论,初步摸清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规律,提出固沟保塬的治理方针,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保障塬面的完整性提供了科技支撑。

(2)探索提出了黄土高塬沟壑区一整套综合治理模式体系。根据黄土高塬沟壑区塬、坡、沟三大地形地貌特点,提出了“建设农田、村庄道路和沟头沟边防线的塬面治理,兴修水平梯田、建立山地果园、营造防护林防线的沟坡治理,主沟道布设坝系、支毛沟打柳谷坊、植速生防冲林防线的沟谷治理”的“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该模式在同类地区的137条小流域得到推广。把小流域视为开放的生态经济系统,按照“把具有相同的经济发展方向,又具有类似的生态环境问题而需要改造的地带划为同一条生态经济带”的原则和方法,可将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划分为“塬面农业生态经济带,塬边林果生态经济带,沟坡草灌生态经济带,沟底水利生态经济带”4个生态经济带,该治理模式在泾河流域推广后,取得了显著的蓄水保土效益。以中尺度流域——砚瓦川流域为依托,以汇水单元为径流调控利用单元,以塬面的径流调控利用为核心,以沟道的径流和泥沙调控为支撑,以坡面的径流调控为补充,构建完善的径流泥沙调控利用多元综合治理体系,在庆阳市推广应用,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3)黄河水沙研究独树一帜。在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研究中,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计算方法进行了重大改进和实践,首次提出了坡面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计算的“同频率分析法”和“以洪算沙”新方法,计算精度明显提高;改进了淤地坝减洪减沙效益计算方法;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对黄河中游地区降雨资料系列化处理和插补展延的方法。这些成果已经应用于黄河流域水沙效益分析等领域。

(4)径流高效利用研究与示范独具特色。以塬面为重点区域,对雨水收集、集水存蓄、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农艺节水、集雨节水灌溉等进行分析研究,集中系统地试验示范了雨水集蓄、果园节灌、育苗节灌、集水造林种草等径流高效利用成果,并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齐家川示范区和砚瓦川项目区建设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该区域径流高效利用提供了样板示范和技术支撑。

(5)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引进、繁育与推广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国家“948”项目“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引进”、“黄土高塬沟壑区国外沙棘优质资源引种试验”、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土保持优良新品种植物繁育推广”、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水土保持优良植物栽培种植技术”等项目的实施,筛选出多年生香豌豆、牧场草、康巴早熟禾、黄兰沙梗草、美国白蜡、黑核桃、大果沙棘等适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水土保持优良林草品种,并进行示范推广,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

(6)菌草种植试验初见成效。菌草是多年生禾本科直立丛生型植物,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是一种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长和人工栽培的高产优质菌草。它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直立丛生,根系发达。用菌草作为培养料,可栽培香菇、灵芝等49种食用菌、药用菌。此外,它还可用作饲料,同时也是水土保持的优良草种。2015年在黄土高塬沟壑区试验种植成功,丰富了当地的植物资源。

(7)培养了典型,树立了样板,大力推广了研究成果。通过近10年的治理,齐家川示范区和砚瓦川建设项目区效益显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77.82%,明显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土壤肥力明显提高,保水保土效益显著;新增沟道工程年拦蓄地表径流43.32万m3,年地表径流利用率提高14.6%;崔沟、南庙、寥坳、樊浩、吴家川5个径流高效利用示范村的建成,为大面积推广不同类型区径流利用树立了样板。

(8)水土保持遥感应用得到长足发展。从1999年开始,通过实施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等项目,系统总结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调查方案制订、调查样区选取、土壤侵蚀判定的方法,为快速掌握大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提供了技术支撑。

(9)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呈现亮点。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是集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和水利风景区,发挥了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提高了全社会的水土保持科技意识。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西峰水保站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积累了大量的试验资料,但是至今未建立该区域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科研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水土保持科研联合攻关的良性机制尚未建立;水土保持科研与投入机制不完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需求脱离,一方面大量研究成果难以转化,另一方面水土流失治理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与监测技术、监测标准尚不完善,已有的监测数据完整性与可比性差,且使用效率低,缺乏数据共享机制,严重制约了水土保持技术水平的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了提升科研实力、实现全站整体发展,未来西峰水保站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资源共享、联合攻关的合作机制。建设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基础资料数据库及基础资料共享、交换平台,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集中解决科技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加强能力建设,建立具有学科特色、人才结构相对合理的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体系。

(2)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初步建立区域土壤侵蚀评价与预报模型;加强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推广,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用技术研究,完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标准。

(3)加强水土保持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与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提高科技贡献率。

(责任编辑李杨杨)

S157

C

1000-0941(2016)09-0079-02

许小梅(1979—),女,甘肃镇原县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科研管理和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6-08-02

猜你喜欢

西峰科研工作黄土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布新局,结硕果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2021年科研工作结出丰硕成果
数字游轮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小象青青的数字之旅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
创意乘法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