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县草原生态保护策略浅析
2016-02-07徐绍芳普格县草原站四川凉山615300
徐绍芳(普格县草原站,四川凉山 615300)
普格县草原生态保护策略浅析
徐绍芳
(普格县草原站,四川凉山 615300)
摘要:由于受气候变化、草原超载过牧、生物灾害严重等因素影响,普格县草原退化严重,草原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文章针对普格县草原生态现状,提出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草原 生态 保护
普格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地处东经102°21'~102°46',北纬27°13'~27°30',海拔1 040~4 359 m。全县草地资源丰富,有天然草地9.03万hm2,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同时也承载着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功能。由于受气候变化、草原超载过牧、生物灾害严重等因素影响,草原退化严重,草原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只有采取提高草原保护与草原建设意识,合理制定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区划方案;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合理利用草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草原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草原资源,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
1 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规模养殖蓬勃发展
截止2014年底,普格县已建成年出栏3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524户;年出栏5头以上,规模养牛户67户;分别比2010年增长14.1%、21.35%。
1.2牧草资源极为丰富
普格县有天然草地9.03万hm2,占国土面积的47.49%。草原以亚高山草甸草地和高寒灌丛草甸草地为主。可食牧草种类繁多,以豆科和禾本科为主的优良牧草占75%。经监测,2014年,天然草原平均鲜草产量9 712.5 kg/ hm2。同时,人工种草面积达1.11万hm2。
1.3草原生态逐步好转
近几年,通过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原鼠虫害防治等政策、项目、工程的实施,退化草原面积逐步减少,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牧草产草量显著提高。据监测,2014年,天然草原植物平均高度为35.1 cm,平均盖度为90.5%,较2010年分别提高13.2%、13.1%。退化草原面积1.43万hm2,比2010年减少0.98万hm2。
1.4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普格县引进西门达尔名种牛和南疆黄羊、金堂大耳羊等国内外良种羊进行品种改良,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户繁育良种的积极性。同时,推广先进的舍饲、半舍饲,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
2 草原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气候变化、草原超载过牧、生物灾害严重等因素影响,草原退化严重。
例10中原文的三个“决不允许”简译为一个never allow…;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简译为一句,同样 “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也采用简化的译法,这种简化法可以使译文简洁、流畅,同时也是为了消除在时政文献中的汉语表达习惯而出现的“信息冗余”现象。
2.1不合理利用,优良草地面积减少
草场资源路线调查数据表明,2014年,优良草地面积比20世纪80年代初减少2.03万hm2,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如20世纪90年代,五道箐乡曾经大规模开垦草原,被开垦后的草原经3年左右的风蚀和撂荒,植被成分变劣,等级降低。实践证明,“毁草开荒,农牧两伤”。
2.2超载过牧,草畜发展不平衡
由于传统的靠天养畜方式,只追求牲畜头数,对草场建设投入少,对草原的利用大大超过了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能力。2014年底,普格县牲畜超载5.16万只羊单位,致使草场退化严重,草原生态系统处于非健康状态。草原超载过牧、草畜平衡失调问题,已成为普格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制约因素。
2.3草原生态功能受损,抗灾能力明显下降
乱砍滥伐、乱挖药材等行为,对草原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各类灾害,如旱灾、鼠虫灾等发生较为频繁、种类较多。其中,鼠类对牧草的损害是相当严重的,当每公顷鼠密度达100 只时,在其活动范围内可使产草量减少50 %。蝗灾近年来也频频发生,与连年干旱气候发生联系较为密切。但均与草原生物多样性下降,其天敌锐减有直接关系。近几年,由于群众生活方式发生转变,政府部门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这样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3 草原生态保护策略
针对普格县草原生态保护,应遵循主要策略。
3.1提高草原保护与草原建设意识,合理制定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区划方案
责、权、利相结合,处理好国家、集体、牧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及广大牧民群众的草原生态保护意识,正确处理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把草原保护放在首位,加强对草原利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合理制定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等方案。
3.2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合理利用草原
为了更好地建设草原,应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单位、个人投资相结合的机制。注重草原设施(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改良和饲草饲料基地等)、草种基地和草原防火设施的建设。针对草原承包经营中,存在的超载过牧、粗放经营和乱占滥用等,不合理使用问题。首先,应正确处理产草量和载畜量的关系,以草定畜,适度利用草原,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牲畜的个体生产性能,优化畜群结构,提高出栏率,从总量上保持草畜间的动态平衡,防止超载过牧;其次,实施划区轮牧制度,科学利用草场,提高牧草利用效率。
3.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设立专门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明确其执法权限,加大对破坏草原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监督管理机构能够适时、适度地加强监督与管理。同时,完善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依法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保护草原,把草原保护与牧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德林.草原文化的现代化挑战.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2010
[2] 李春玲.论呼伦贝尔地区节约型绿色城市园林的建设.科技与企业,2013(08)
[3] 张安群.论草原文化对我国民族性的塑造.科技创业月刊,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