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2016-02-06韩敏珍
韩敏珍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 贵州省凯里市 556000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韩敏珍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 贵州省凯里市 556000
目的:对比观察非布司他和别嘌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于我院诊治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口服非布司他,对照组口服别嘌醇,1月后比较两组血尿酸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下降至正常范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相比,虽观察组患者略低,但经t检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经卡方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能明显降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水平,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痛风;高尿酸血症;非布司他;别嘌醇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清尿酸超过正常范围的疾病,当血清中的尿酸持续维持在高水平,则会诱发痛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破坏。长期有效地控制高尿酸水平是痛风治疗的主要目标,别嘌醇对其疗效已得到肯定。近年来不少报道称新上市的药物非布司他疗效优异[1],为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导致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同时排除年龄小于18周岁者、严重肝脏肾等功能不齐全的患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对两种药物过敏者、近1月内服用过降尿酸药物治疗者。
1.2 分组
在患者痛风进入缓解期后,根据签署知情同意书进入观察的先后顺序排序,采用SPSS16.0软件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9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9.5±9.8)岁;病程6月~7年,平均病程(4.5±2.8)年;血尿酸482~752μmol/ L,平均(546.2±81.6)μmol/L。对照组中男28例,女8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9.8±9.3)岁;病程6月~8年,平均病程(4.8±2.5)年;血尿酸488~761μmol/L, 平 均(547.3±82.1)μmol/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非布司他(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O13009) ,初始剂量一次40mg,一日1次,每周可递增40mg,至一日80mg。对照组口服别嘌醇(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生产,国药准字H44021492),初始剂量一次50mg,一日1~2次,每周可递增50~100mg,至一日200~300mg,分2~3次服。
1.4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接受治疗1月后血尿酸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较
两组72例患者均接受完1月的治疗,依从性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下降至正常范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相比,虽观察组患者略低,但经t检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较(μmol/L)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1例患者总胆红素偏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皮疹,1例患者出现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虽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经卡方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饮食的多样化,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中日趋多见,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第四高”,然而其危害性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盐的沉积和痛风急性关节炎的发作,预防肾功能损害。
与“三高”的治疗一样,临床中首先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戒烟戒酒、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的摄入,每天大量饮水(>2000m1),保证尿量在1500ml以上。然而嘌呤有80%是人体代谢生成,当改变生活方式仍不能将血尿酸控制在理想水平,那就需要药物干预。临床中常用药物有两类,一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有苯溴马龙,其原理是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促进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中尿酸的水平,但其可引起单钠尿酸盐晶体在肾沉积,可导致肾结石、肾绞痛以及肾脏损害,从而限制其临床使用[3]。第二类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原理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断次黄嘌呤向黄嘌呤和尿酸转化,从而降低血尿酸的浓度,代表药物为别嘌醇和非布司他。
笔者研究结果显示,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均能明显降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均较低,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但若加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非布司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或许低于别嘌醇,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谷丽梅.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7):106-107.
[2]韩凤.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3):8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