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2016-02-06王立丹李晓娟
刘 颖 王立丹 李晓娟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4030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刘 颖 王立丹 李晓娟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403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措施,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9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较佳,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护理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该病因患者过度劳累或情绪紧张等引起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缺氧缺血等症状,进而导致心肌坏死,其临床症状为胸闷、气短、乏力、心悸等[1-2]。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特选取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其中,观察组男44例,女46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65.3±12.1)岁;对照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64.0±1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内容为:①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对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查,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②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及心电图等检查后,保持卧床休息,减少运动对心肌的负荷,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临床症状;③24h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抢救处理;④护理人员与患者多沟通,建立良好关系,提高互信度;监督患者生活,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康复速度。⑤根据医嘱,合理用药,心理辅导,缓解不良心理对精神状况的影响。
1.3 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①非常满意:91~100分;②满意:71~90分;③基本满意:50~70分;④不满意:<5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分析
将研究中所采集到的全部数据录入进excel表格中,针对采集到的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用来表明软件计量资料的数据,用X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明存在差异,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评分情况(,分)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评分情况(,分)
SCL-90评分 观察组(n=90)对照组(n=45)P值焦虑 护理前2.6±0.52.5±0.6>0.05护理后1.0±0.11.6±0.1<0.05抑郁 护理前2.7±0.52.6±0.3>0.05护理后1.5±0.22.2±0.3<0.05强迫 护理前2.5±0.62.4±0.5>0.05护理后1.2±0.21.9±0.3<0.05敌对 护理前1.9±0.61.9±0.4>0.05护理后1.0±0.21.7±0.2<0.05偏执 护理前1.9±0.61.8±0.5>0.05护理后1.0±0.31.5±0.1<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9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会产生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特征[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常伴随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演变过程[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严重并发症是心律失常,7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会出现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威胁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高死亡率、发病急、病情反复和并发症多等特点,老年人身体素质较低,易于发病,危害性极高,近年来,该病的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值得重点关注[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较佳,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1]张淑兰,钱云,付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6):4-6.
[2]赵树娟,张华,张国红,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行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4,18(07):57-60.
[3]辜丽梅,赵灵燕,李凤欣,等.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6(08):9-11.
[4]文建英,陈超琼,张会文.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s1):207-208.
[5]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在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7(05):557-559.
刘颖(1988-),女,汉族,大学专科学历。内蒙古自治区,现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师,主要从事急诊急救。
王立丹(1985-),女,蒙古族,大学专科学历。现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主要从事重症科护理工作。
李晓娟(1987-),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科护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