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2016-02-06刘跃杰
刘跃杰
(朝阳市龙城区水土保持局,辽宁 朝阳 122000)
基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刘跃杰
(朝阳市龙城区水土保持局,辽宁 朝阳 122000)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水土流失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对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可利用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综合考虑区域内部气候环境、地质条件,合理制定区域针对性水土保持方案,不断优化区域中水土保持评价指标与方式,促进水资源自然循环,统筹区域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提升区域内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创建良好生态环境。探讨了基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理论与方式,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评价指标与工作流程。
水土保持;评价理论;生态环境;工作流程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变得日益恶劣,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逐渐增多,极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相关政府部门也开始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水土保持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水土保持的主要目的包括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等,因此,在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方针的过程中,应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3方面入手,合理统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1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研究情况
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相关政府机构加大了环境的治理力度,在水土保持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受到技术水平、研究理论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水土保持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水土保持制度未贯彻到位等,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为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深入分析水土流失的现状、水土流失评价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1.1 水土流失的现状
根据相关水利部门数据统计资料,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已经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约164.25万km2,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到总面积的45.62%;根据第一、二、三次土地侵蚀遥感数据可知,经过相关部门与区域群众的努力,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逐渐在减少,但其变化量较少,且数据显示,土壤风蚀面积逐步扩大,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水土流失的治理速度很难赶上破坏速度[2]。同时,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区域内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区域政府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因此,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度、有效性都有所不同。如南方区域肆意砍伐山林,导致土壤裸露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几率。从水土流失的现状可知,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在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区域内部实际情况,结合区域中生态环境,对其进行全面适宜的评价,并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统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生态系统,从而有机统一经济建设工作与水土保持工作[3]。
1.2 评价理论的研究现状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最先由朱显谟学者提出,其将水土保持方案、土壤侵蚀规律、国土整治规律和实践经验相统一,提出整治水土流失问题的28字方略,该方略主要被运用在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主要的治理方案为统筹工程建设、科学技术、生态建设工作,不仅为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为其他区域提供了宝贵参考意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根据水土流失的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采取针对性植物造林、优化农业技术、建设工程等措施,综合治理山林水土,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作用,合理配置区域中资源,促进农业、牧业等产业的转型,从而健全水土保持的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还强调在开展水土保持的过程中,应重视预防工作与治理工作并行,结合水利工程与除害工程,并施以恰当的植物治理措施,确保水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
1.2.1 研究理论现状
其他学者通过分析退耕还林等水土治理措施,并结合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域,提出有关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性的评价理论,并将影响工作有效性的因素分为保存率、适宜性,但具体的评价方式仍没有被制定出来。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方式逐渐增多,其中因子分析方式、生态足迹分析方式应用得较为广泛,最典型的是应用在紫色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工程中,通过分析整个工程中供求关系,更新了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方式。
1.2.2 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的现状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在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限制,有关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仍存在缺乏系统的研究,具体而言,评价水土保持工作适宜性大多以单一的因素,如比较水土保持措施、保护耕地措施、土地保存率、综合效益评估方式、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程度等,但综合性评价因素仍然较少[5]。
2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内涵与特征
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国发展历程较长,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不断更新适宜性评价理论,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应先深入分析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内涵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主要是指为选择恰当的水土保持方案,统筹经济建设目标与治理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指标系统,通过合理的方式,评价水土保持措施在区域中运用有效性,主要分为期望水土保持措施产生的效益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中认为水土保持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是指为分析土壤用途与土壤本身的质量,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壤适应性、土壤自然适宜性。
2.2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特征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特征主要有:①因地制宜,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有效性也必须研究方案是否符合区域中实际需要;②土壤适宜性,水土保持方案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建设、土壤自然属性等因素的影响;③土壤质量,构建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时,土壤质量是其中重要评价标准之一[6]。
3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方法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不仅涉及到区域中生态环境,更需考虑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问题,但必须统筹三者之间的关系。
3.1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原则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主要目的为确保水土流失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其评价原则分为具体与总体两种,其中总体原则分为土地评价、土壤适宜性评价、土壤质量评价等;具体原则分为比较、区域性、限制性、科学性、持续性等,不同的评价原则适用的范围不同,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选择恰当的原则,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性。
3.2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标准
评价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通常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的调查结果,评估土壤的质量时,也必须将土壤肥力作为综合指标,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考虑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因素,从而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7]。
3.3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体系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中“适宜性纲”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其具体的等级、指标、监测计算方式与评价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建立
3.4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指标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指标主要分为土壤肥力指标、土壤环境指标、土壤健康指标等,其适应范围、计算分析方式、评价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指标
3.5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过程
3.5.1 确定水土保持的评价区域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评价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时,应首先科学确定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并收集完整的区域地形图资料、卫星资料、遥感资料;其次,创建高素质评价队伍,深入区域中进行考察,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的评价计划,并健全分析项目的方法,从而提升整个工作效率与质量[8]。
3.5.2 确定水土保持的措施
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过程中,应选择恰当的水土保持治理区域,有序开展评价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按照不同的环境资料,在分析统计结果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生态效益,确保水土流失工作的有效性。
4 结 语
综上所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基本途径为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当前,我国加快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步伐,主要以中小型流域综合治理方式为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应深入分析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坚持分区域治理、优先保护重点区域、以工程项目带动区域生态建设积极性、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修复生态环境的水土保持工作原则,不断完善基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理论与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现今得出的水土保持研究理论显著落后于实践活动,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评价指标,规范其工作流程,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
[1]李学森.凌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03):36-37.
[2]高素丽.辽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对策[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1(04):45-47.
[3]李德花.建平县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布局与工程措施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2(01):51-56.
[4]金艳.建平县水塘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布局[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1):39-40,43.
[5]朱春荣.葫芦岛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2(03):41-42.
[6]何荣星.辽阳县大牛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工程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10):59-61.
[7]汪洪泽,董增川,赵焱.基于协同进化遗传算法的滨湖河网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02):15-19.
[8]董凤新.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J].水利技术监督,2015(05):41-43.
1007-7596(2016)11-0170-03
2016-10-17
刘跃杰(1972-),女,辽宁朝阳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
S157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