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市农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的现状研究
2016-02-06丁峙峰
丁峙峰
(浙江省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宁波 315500)
奉化市农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的现状研究
丁峙峰
(浙江省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宁波315500)
文章从奉化市农业发展的大环境出发,分析总结农业信息化发展关于经济、政策、社会等方面的利好环境因素,并列举该市目前所取得一些成果。最后,再分析总结该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并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给予相关意见和建议。
农业信息化 应用发展 现状研究
农业信息化是农村信息化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奉化市农业现代化正逐步搭上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快车,逐步渗透并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一些重要领域。该文将从奉化市农业的经济、政策、社会等各个方面深入剖析农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发展以来对奉化市农业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1 奉化市信息化发展概述
1.1 信息技术的普及范围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经济产出手段,已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之中。但由于产业发展现状的差异,其应用的程度级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第一产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最低,第二、三产业应用程度较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产业结构的政策及经济调整,信息技术越发的开始普及,在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表现的得极其明显。农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迎来春天。
1.2 信息技术的经济价值
当今世界是信息的时代,唯有掌握最先进、最具时效性的信息,才能在发展的浪潮中始终占据领先地位。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信息化对其的作用将会更为突出,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手工农业经济,使得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一直停滞不前,无法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若能尽快实现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降低农业投入,提升农业产出,加速农产品的流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水平[1];另一方面可以加快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加速实现农业的转型,让农业更好地发挥其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稳定国家经济,促进社会发展。
2 奉化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分析
2.1 奉化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政策分析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消费市场出现紧缩,此时农业基础性产业的作用现显得尤为突出。自两会召开以来,关于惠农的国家政策纷纷出台,特别是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现如今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时代我国农业产业成功实现转型和突破的一个契机。
2.2 奉化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经济环境分析
2.2.1 地区GDP增长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奉化市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GDP增长速度始终呈现递增趋势。据相关统计,1978~2005年期间,奉化市年均GDP增长超过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2004年已突破百亿大关,比1978年改革开放期间增长近80倍。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中,虽然第一产业比重减低,但由于其产业效率逐年上升,因而第一产业产值不减反增。
2.2.2 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奉化市的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农业总产值不断提高,截止2015年,奉化市已经实现农业总产值超48亿元、近65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加之政策的不断利好以及政府的鼓励投资,农业经济形势呈现大好局面,充分吸引了市场资金,为农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2.3 农业投资市场分析
近两年农业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近期两会中呈现出国家对农业热切的关注度,使得近几年来奉化市农业投资市场空前繁荣,各种农业信息化产业纷纷组织建立,尤其是农产品电商,为农业投资带来了新方向,也为解决传统农业地域性、时效性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奉化市城府也在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产业,进一步促成了农业投资市场的繁荣局面。
2.3 奉化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2.3.1 人口规模及结构分析
奉化市人口总数基数不大,至2015年,奉化市人口总数约48.3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11.06万人,乡镇人口占据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奉化市区域土地面积约12.68 万hm2,农村耕地面积所占比重仅为20.89%,比重不高。
2.3.2 城镇化进程趋势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奉化市的经济发展与日俱增,城镇化进程也日益加快,由城镇化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如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农村劳动人口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等情况。近年来随着各项城镇化经济政策的出台,城镇化进程得到规范和控制,加之各项惠农政策的措施,城镇化的经济水平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2.3.3 农业户口收入分析
农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受传统农业影响,我国的农业产产能效率始终不高,受地域性和时间性的约束很大。但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我国农业户口的收入水平虽然与城市户口存在一定差距,但也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信息化应用的发展,部分农业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农业户口消费能力呈现增强的强劲势态。
2.3.4 信息消费情况分析
农业信息消费一直是低迷状态,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下,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得以普及,信息消费情况如网购、网络宽带等消费支出比例开始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 奉化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3.1 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构筑农民网上社会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农民的实名制注册,让农民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双向交流,快速、便捷地获得各类免费科技、市场信息和系统提供的服务。该工程自2005年由省农业厅全面实施建设,目前已覆盖全省普通农户、种养营销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人员、涉农企业人员、农林水技术人员、涉农服务人员、机关工作人员等。用户通过农民信箱,可以推销、采购农产品及其他产品;远距离联络、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气象和农产品市场等信息均可免费获取。截止当前,该市已拥有注册用户1.658万人,启用率98%以上。农民信箱工程接下来将打造手机端APP“农技通”,利用各产业技术专家团队,更好地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
3.2 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综合进行信息化管理
这是2012年由省农业厅、林业厅、国土资源厅等5个厅局共同开展的一项系统工程,覆盖省、市、县3级,主要构建现代农业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建立现代农业信息中心,集生产要素管理、网络科学决策、农业项目监管等功能于一体。该局2013年对该系统投资10余万元,购置了内网服务器、电脑、手持JPS等设备,将该市已规划和全部已建新建的2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0.68万hm2粮食功能区以及2 133 hm2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全部进行“上图入库”,并开展日常管理和信息应用。
3.3 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科学指导地力提升
“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技术咨询系统”,着力于该市农田地力提升。由该市农技总站应用全市土壤肥力普查测土配方成果委托开发而成。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农户只要在触摸屏上点击具体的田块,查询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施肥指导方案,根据推荐方案选肥、配肥和施肥。在合理施肥、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作物生产水平等方面效果显著[2]。目前该系统在该市镇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配方肥经销网点、粮食专业合作社等地共示范应用10套。
4 奉化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4.1 信息化发展过程存在问题
4.1.1 客观条件影响大,应用发展水平低
限于客观条件,目前该市农业信息化应用发展水平还不高。物联网建设还仅仅停留在少数几个农业主体的生产管理智能化应用这个层面上,而且这个智能化应用最多还在于视频监控;上面点到的该市几个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还是零散分布、各自为战,应用不广,没能做到资源集中共享;农业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缺乏有效衔接,产业融合推进速度较为缓慢,农户对农业有效信息获取的渠道狭窄;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没有形成统一战线、统一力量、统一平台、统一品牌,各搞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信息化应用面不广、发展不快或没真正落到实处;各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条件建设中触摸屏配备不齐全、农技信息服务内容缺乏。总的来说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应用程度还只是在初级阶段。
4.1.2 前期资金投入大,资源获利速度慢
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信息化应用发展建设与投入具有超前的发展意识,快走一步必定存在投入与产出问题。暂且不去考虑效益回报,作为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然需要巨大的财政资金投入支撑。列入宁波市发改委批复建设的奉化市智慧农业“一中心(水蜜桃)二示范(奥纪野鸭和爱歌顿果蔬)”新型农业服务业态试点项目,前期总投资800余万元,其中700余万元需要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建成后的项目运营,因为电子产品的时效性,管护、维修、更新升级等需更多的后续运营成本。
4.2 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4.2.1 制定发展规划,成立专项资金
随着奉化市第二、第三阶段智慧农业项目的深入推进,主要工作将加大对项目建成后的后续实际运营,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因而建议应详细制定该市智慧农业发展长期规划,确定具体建设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并建立稳定的专项资金筹措及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3],整合系统资源打造市级农业指挥控制中心平台,建立专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机构等方面加大力度,真正实现政府对农业的智慧监管和服务。
4.2.2 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资源利用
主要是组织建立专门的农业智能信息化管理机构,协调智慧农业建设涉及的主要各部门和与此相关行业之间的关系,节约资源,共同推进和应用。应进一步加强在其它重点产业或各农业主体上的视频和感知互动设备布点,把农业指挥中心打造一个市级综合性的三农智能化监管和服务指挥控制平台,对上对下开放对接各类信息平台,整合现代农业地理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专家远程诊断、智慧农机、智慧畜牧体系、农资服务、农业气象、林业信息、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等各类涉农为农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调用,24 h为农户提供服务,真正实现政府监管服务和农业信息资源汇聚和共享。
[1] 张燕.农业信息化建设初探.商场现代化,2007,(09):265~266
[2] 张鸿,张权.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与决策,2008,(12):100~102
[3] 黄婷婷.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安徽农业大学,2007,(38):10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