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晋中农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2-06张素青
张素青
(山西省晋中市农业环境监测站,晋中 030660)
浅谈晋中农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素青
(山西省晋中市农业环境监测站,晋中 030660)
文章从晋中市农业生态建设的基本现状及特点入手,对农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农业生态建设的工作思路和若干建议,对做好该地区农业生态建设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农业 生态 现状 对策
1 全市农业生态现状及建设特点
早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时,党中央就已经明确指出“要按照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发展节约型循环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越发受到消费者关注,在这种大背景下,该市对生态农业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生产也逐步由从单纯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从晋中情况来看,生态农业建设仍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首先,从农业的生态现状来看。污染依然存在:(1)农业土壤面源污染。在化肥使用方面,根据近年来普查,全市肥料施用量12.7万t,而施用后肥料利用率仅有40%~50%;农药品使用方面,全市农药施用量155 t,只有30%~40%被作物吸收;在农膜使用方面,全市地膜使用量3 090余t,残留量达到430 t。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对于晋中市生态建设都构成了一定的影响。(2)作物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污染。2015年全市农作物秸秆(干物质)总产量236万t,综合利用仅为145万t。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仍然存在污染。(3)畜禽粪便排污造成生活环境污染。据调查的83个猪场,污水产生量6.9 m3,粪便6.19万t;11个奶牛养殖场污水产生量1.3万m3,粪便4.2万t;6个肉牛养殖场污水产量2 373 m3,粪便0.707 8 万t。畜禽粪便、污水给晋中市生活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其次,从该市农业生态建设特点来看:(1)新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开始形成。近年来该市以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步伐。形成了“蔬菜—核桃—生猪—双孢菇” “粮食—酿造—饲料—养殖—沼气—肥料—粮食” “水果—加工—饲料—养殖—水果”等多种生态发展模式,呈现了多样性特点;(2)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推开。目前该市已经出台的标准化规程已有93个之多,产业化标准化面积达6.67万hm2以上;同时一大批标准化的农业生态园区蓬勃兴起,给该市带来很大的生态、经济效益;(3)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逐步健全。通过努力,该市已经建立起市、县、乡3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做到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有机构,有标准、有设备、有人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奠定了扎实基础,该市生态农业建设有了重要保障。
2 晋中市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平衡。首先,无论是在生态发展的观念、理念上,还是在产业发展的层次、社会价值取向上,都没有形成城乡二元结构一体化发展的思维模式。其次生态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单纯发展工业化生态建设,而忽视农业生态建设,这种不平衡的生态发展思想,会阻碍建设生态晋中的步伐。
(2)安全要求有待提高。农村农业生态建设,关键核心是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安全观,而单纯强调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仅仅以此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考虑农产品生产环境基础——水、土壤、空气,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农产品,安全要求有待提高。
(3)治理难度大。土壤和水是保障农业安全的基础、是命脉。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废弃物不能有效处理,造成了对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水、土壤的污染。特别是对土壤污染,隐蔽性强,危害性大,不易治理,导致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成为制约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就该市来看,特别是工业比较发达的县,这种污染对农业影响更为严重。必须要有城乡统筹结合、工农协调发展的思路,才能抓好生态农业建设,一味追求工业发展,而忽视其对农业的污染,将会滞缓生态农业建设步伐。
3 晋中市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对策
(1)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生态主题,努力实现农业生态化建设新突破。传统农业只注重效益,生态农业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旨在实现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尤其是做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突出一个生态安全主题。因此各级政府要制定农业生态建设规划,做到城、乡统筹安排,工、农业平衡发展,才能实现晋中农业生态化建设新突破。
(2)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段实施。生态农业建设要处理好分步实施与整体推进的关系。首先要因地制宜搞一些地域特色的农业生态示范园区样板,通过试点,总结典型经验,结合地域特点,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同时要按照农业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要求,逐步培养一批国家、省、市级的美丽乡村,示范引领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美丽晋中。
(3)坚持机制保障,构建生态建设工作机制。生态农业建设,涉及内容多,覆盖范围广,必须成立相关的组织领导体系,因地制宜制订工作方案,扎扎实实落实目标任务,形成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系统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加强政策宣传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对生态农业的认知程度,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生态农业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生态农业建设还要纳入财政预算,以财政资金做引导,整合社会资金参与进来,建立起多元化投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