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勐海县“早籼改早粳”种植方式可行性

2016-02-06杨春富王发祥周开凤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种植方式水稻

艾 萍,柯 洁,杨春富,王发祥,周开凤

(勐海县种子管理站,云南西双版纳 666200)



浅析勐海县“早籼改早粳”种植方式可行性

艾 萍,柯 洁,杨春富,王发祥,周开凤

(勐海县种子管理站,云南西双版纳 666200)

摘 要:文章介绍勐海县粮食生产基本情况,分析该县双季稻种植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水稻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结合田间试验并进一步探索该县中海拔地区水稻“早籼改早粳”种植方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水稻 早籼改早粳 种植方式 示范推广

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勐海县水田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西瓜、香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为此探索推广勐海县中海拔地区“减面积、不减产量”的水稻种植新方式,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勐海县种植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勐海县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勐海县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辖11个乡镇,总人口33.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31万。现有耕地5.690 8万hm2,其中水田2.750 7万hm2,旱地2.960 1 万hm2,常年粮食播种面积4.735 7万hm2,总产2.89亿kg,其中水稻2 375 hm2,总产1.85亿kg,玉米1 781 hm2,总产量0.87亿kg,被列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1.2 双季稻种植现状

近年来,勐海县早稻种植品种主要为常规优质稻与籼型杂交稻,晚稻种植品种以籼型杂交稻为主。

1.3 双季稻种植存在的问题

由于勐海县低温出现在每年的1~2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2~13 ℃左右,直到3月份后平均气温才回升到在20 ℃左右。当地品种全生育期普遍在200 d以上,因前期气温低必然延长早稻成熟期,且收获早稻时又正好遇上雨水较多的月份,及时收获困难,导致早、晚稻种植茬口时间短、种植节令紧张、稻区农民边收割边犁耙插秧的局面。

水稻孕穗至开花期是生育期中对温度最敏感的时间,气温过低会延长开花期,花粉发育不完全。勐海县9~10月的月平均气温在20 ℃左右,正常年份对晚稻授粉没太大影响,能保证晚稻产量;但晚稻移栽时间如过晚,抽穗扬花期就有可能会遇低温冷害,必然影响晚稻开花授粉,造成空秕严重、产量减少的后果。目前栽种的常规优质稻与籼型杂交稻成熟收割后栽插晚稻的最佳节令仅有5~10 d,在种植时间上稍有耽搁就造成晚稻不能种植。

2 双季稻种植“早籼改早粳”的可行性与探索

2.1 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

勐海县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属低纬度高海拔,年平均气温18 ℃左右,年有效积温6 700 ℃,年降雨量1 300~1 500 mm,全年日照时数1 500~1 700 h。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适宜农作物生长,特别是粮食作物,为西双版纳州粮食主产区。

2.2 勐海县“早籼改早粳”种植方式探索

在双季稻的种植中,种植品种的选择尤其重要,不同的品种生育也不同。为解决早晚稻种植茬口时间短这个问题,根据“早籼改早粳”种植方式的要求,2012~2015年该县勐遮镇、勐混镇、勐宋乡等地进行了早粳稻多点试验示范。

2012年在勐遮镇、勐混镇进行6.7 hm2早粳稻“云粳”37试验示范种植。试验区早稻于2011年12月10~20日播种,2012年的1月20~28日移栽,6月30日成熟,全生育期在190 d左右。经多点测试,平均单产达8 851.5 kg/hm2。

2013年引入“滇杂35”、“滇杂34”粳稻新品种在勐遮镇曼恩村委会曼纳玛小组进行4 hm2新品种种植试验。于2012年的12月5日育秧,2013年的1月25日移栽,6月25日成熟,全生育期在200 d左右,经多点测试,平均单产达1.2万kg/hm2。

2014年在勐遮镇曼恩村委会曼纳玛小组进行6.67 hm2粳稻品种“云粳37”种植试验。于2013年的12月8日育秧,2014年的1月28日移栽,6月30日成熟。经多点测试,平均单产达0.975万~1.035万kg/hm2。

2015年在勐遮镇曼根村委会曼版龙小组进行粳稻品种“滇禾优34”、“ 滇禾优106” 种植试验。种植示范面积20 hm2,于2014年12月19日育苗,2015年2月3日移栽,7月7日成熟,全生育期200 d,经专家现场测产,“滇禾优34”平均单产1.143 9万kg/hm2,“ 滇禾优106” 平均单产1.038 9万kg/hm2,比2014年增产25.5%,增产显著。

2.3 “早籼改早粳”种植方式的可行性

2.3.1 粳稻品种抗寒性的优势

粳稻品种在早稻种植中与比籼稻品种相比具有耐寒力强,群体整齐一致,株高适中,丰产性状好。采用薄膜覆盖早育秧的方式,在当地气温下降时粳稻秧苗能安全越冬,能缩短秧龄,及时栽插,提早成熟,缓解了早晚稻栽插茬口紧张的困局。

2.3.2 粳稻品种生育期短的优势

通过2012~2015年种植试验,发现粳稻品种具有耐寒、抗病、米质优、产量高、生育期短等特点,适合于勐海县中海拔地区早期气温低、中期日照长的环境下种植,全生育期在190~200 d左右,比当地籼稻品种早熟7~10 d。

2.3.3 粳稻品种米质优良的优势

粳稻品种米质优于籼稻品种,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如粳稻“云粳37”稻谷的收购价与当地优质稻是同等价格,比当地籼稻杂交稻价格高出1元/kg左右,且具有产量高的优势。种植粳稻不仅可增加粮食产量,还可提升稻米市场竞争力、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种植方式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玉米种植方式的演变与玉米新品种选育
向日葵栽培的前期准备
广西主要小杂粮生产情况调查分析
孝义市不同种植方式耕作土壤养分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