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研究

2016-02-06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产业化贫困地区经营

申 鹏

(临沂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山东临沂 276001)

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研究

申 鹏

(临沂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山东临沂 276001)

我国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较为落后,农村发展现状与农民实际需求的差距、农民接受新知识程度、市场对接及信息流通、偏僻的地理位置及有限的经费投入等因素仍然是制约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瓶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绿色农业,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绿色农业 产业化经营 发展

2016年5月23日,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在浙江湖州举行。会议根据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指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效益。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综合开发要进一步将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贫困村。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同时,重点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立足资源条件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得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及成果的转化。目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发展的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业机械、水利、农业经营管理等7个子系统。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主要粮食作物持续增产,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借鉴国际上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对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提高贫困地区农业和非农业生产能力,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改善生态环境,使项目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系统趋向良性循环,从根本上以增强农业的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均衡发展为目标,农民是实施的主体。要取得成功,需要更多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为了获得必需的口粮,贫困地区农民不得不进行大片瘠薄地和坡地的开发种植,以增加粮食生产,但大片瘠薄地的种植势必造成水土流失的加剧,加上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这种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极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来改变。

在燃料不足的情况下,滥砍滥伐、挖取植物根茎以补充燃料的不足,掠夺式的获取方式造成了植被毁坏,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给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施,在土地改良的同时,通过林业措施兼顾环境治理,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近些年,我国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经验,发现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管理工作要到位。成立各级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办,配备精干的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强有力保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计划安排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开展,组织参与的农民群众,分期分片实施。在项目管理、对外交流、工程计划、资金使用等方面开展相关培训,有利于协调政府部门间的工作,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其次在设备方面提供保障,为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

(2)做好农业技术保障。由于长期的贫困,贫困地区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文盲率高,观念陈旧,接受技术服务和获取信息的机会少,生产技能差,科技意识淡薄。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生产主要由妇女和老人完成,而妇女和老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低。通过开展农业科技、文化和技能培训,改进当地传统的耕作方式,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这是增加贫困地区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技术措施是否合理将会对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资和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阶段:一是工程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技术中介机构,为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建设,提供准确的设计和技术咨询。另一个是工程建设中。在工程实施中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各级管理办公室中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准确选择工程建设内容、建设地点,施工中保证技术参数的正确性,确保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3)加强监测评估机制。为准确了解和确保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效果,监测评估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过程中将建立监测评估机构,由专职人员从建设开始,进行适时跟踪、监测评估,准确了解发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投资效益的发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真实地反映不同贫困县、乡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以帮助决策机构进行工作的调整,更好地改进工作,安排更合适的项目内容,更好地开展工作。

(4)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到位。把高标准绿色农田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资金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力量加大推进力度,不断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建设标准,充实建设内容,完善配套设施,健全管护监督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由政府贷款、政府配套、农民投工投劳和受益人投入3部分资金组成,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将严格根据贷款协议和政府承诺的配套资金,按照各年度的资金计划的需要,由各级政府出面协调落实,确保各项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保证顺利开展。结合具体进度情况,准确及时地安排建设资金是财务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一方面要求资金的准确投放,另一方面要求资金的及时投放,确保进度按计划完成和资金按预算投放。同时还要进行预、决算的审查工作,以维护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合理使用,提高工作的准确度和办事效率。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工作是贫困地区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可分为农民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培训。面向农民的文化培训和技能培训,将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发的、积极的配合项目建设,将使培训工作更扎实有效,为农业生产和创收做好铺垫,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向农业、畜牧、林业、教育、卫生、信贷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将提高技术能力,确保各项活动的完成质量。

(6)转变农业发展思路,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开发布局,对“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限制性开发区”区别对待,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坚持把节水高效作为高标准绿色农田建设的重要标准,控制地下水超采,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低碳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设施建设,扩大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试点范围。积极支持生态脆弱、资源过度开发的项目区治理污染、恢复植被、涵养生态。大力推广良种、良技、良法,完善科技推广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通过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增加粮食产出,保障粮食供给安全;通过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改善饮水条件,提高家畜舍饲养殖的数量,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 柯清标,周灿芳,徐一菲,等.广东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现状分析及评价.广东农业科学,2009,(7):211~213

[2] 袁祝芬.昭通市昭阳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26~127

猜你喜欢

产业化贫困地区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