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地震信息发布研究

2016-02-06王玉婷李明政李书翰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众微信文章

薄 涛,王玉婷,李明政,李书翰

(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0;2.北京市地震局,北京 100080;3.北京赛斯米克科技发展中心,北京 100080)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地震信息发布研究

薄 涛1,2,3,王玉婷2,3,李明政2,3,李书翰2,3

(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0;2.北京市地震局,北京 100080;3.北京赛斯米克科技发展中心,北京 10008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依托多媒体图文推送、及时性、互动方便快捷等优势,在地震信息发布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地震政务微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计了57个已认证地震微信公众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其发布信息的特点进行分析与归纳。给出了当前地震政务微信在内容上、发布形式上、互动性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特点提出了对策建议。

微信;公众平台;政务;地震信息发布

0 引言

2015年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信阅读被首次纳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率为每天两次,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40.98min,其中阅读公众号发布文章占微信阅读的选择比例为20.9%。腾讯权威发布的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达5.49亿,作为微信主要服务之一,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1],日益成为人们沟通交流、阅读学习的重要方式与媒介。

微信作为一项主要通过手机网络进行语音、图片和文字传播的即时通信工具,已逐渐进入政府部门,成为继微博之后政府与民众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据腾讯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政务新媒体报告》,目前我国政务微信公众号已逾10万。针对地震微信公众号在日益增长的趋势中,存在回复不及时、互动性较差、内容单一等问题,为了提高地震政务微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对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地震信息发布工作实施策略和建议。

1 微信公众平台与地震信息发布

1.1 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

1.1.1 发展历程

微信公众平台由腾讯公司开发,于2012年8月正式开通,简称weChat,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平台主要用于消息推送、品牌传播与分享,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功能定位为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二维码订阅。

企业和媒体的公众账号是用户主要关注的对象,比例高达73.4%。关注比例方面,29.1%的用户关注了自媒体、25.4%的用户关注了认证媒体、20.7%的用户没有关注任何公众号、18.9%的用户关注了企业商家、而5.9%的用户则关注了营销推广类账号[2]。

1.1.2 类型划分

微信在2013年8月5日从4.5版本升级到了5.0版,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也做了大幅调整,微信公众账号被分成订阅号和服务号,运营主体是组织(比如企业、媒体、公益组织)的,可以申请服务号,运营主体是组织和个人的可以申请订阅号,但是个人不能申请服务号[2]。订阅号与认证订阅号、服务号与认证服务号有不同的功能权限,具体区别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公众号的功权限能Tab.1 The function and per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 of Wechat Official Platform

1.2 地震微信公众号与其它信息发布方式的对比

(1)与传统媒体对比

传统媒体泛指电视、广播、报刊、广告、通讯、现场活动等,其最显著的特点为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1],在时间上受节目播出时间、文章发表时间、广播播报时间等限制,在空间上受电视机、报刊、收音机等载体的限制,但固定载体的模式同样为传统媒体信息的多样性与权威性打造了可靠的平台,通过固定的传播载体,传统媒体可以向受众传递更加丰富的内容,相关研究人员在2011年北京市地震局与清华大学媒介实验室开展的北京市防震减灾科普现状调查研究工作中发现70.9%公众表示可以接触到电视科普节目,63.3%的公众可接触到报纸、杂志上的科普文章,该调研结果说明在移动互联网没有普及的时期,传统媒介凭借着自身的特点已经积累了广大的受众群体[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12322就属于传统媒体的范畴,其功能不仅限于信息查询,也可为公众提供信息互动服务[3]。

微信公众号移作为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主流信息传播媒介,基于移动互联网与云服务技术,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并大大减少了空间限制,使受众在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内随时获取信息,适合受众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信息接收,并可在一定限度内与媒体进行互动。但与此同时,受网络环境因素以及移动终端限制,社交媒体单次发布的信息量较小,且信息的可靠度也难以保障,有研究表明在自然灾害报道中,传统媒体的公众信任度高于社交媒体[4]。

(2)与传统互联网对比

传统互联网指除自媒体、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以外的网络媒体形式[1],以传统网站为主,也包括有媒体作用的贴吧、博客等平台。其特点为内容丰富、详实,表现形式多种(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公众可通过搜索引擎对所需信息进行精确查找,虽然其总信息量远高于传统媒体,但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充,传统网站更趋向于向“图书馆”的模式发展,提供成系统、条目化的信息,不便于浏览。

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新媒体在信息量上进行了精简,用户并非通过搜索的方式获取信息,而是被动接收平台推送的信息,同时用户可浏览一定时间范围内的信息,避免浏览冗余、大篇幅的信息,但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新媒体提供的信息较为零散,难以有效提供系统化的知识信息。

(3)与其他社交媒体对比

社交媒体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5]。在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后,通讯、电视等传统媒体易受影响甚至中断,而微博与微信等社交媒体由于其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所受影响较小,因此,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近年来历次地震中迅速发展,成为了传播信息的有效途径。同时其具有的地理信息挖掘功能为信息传播与公众服务开创了新的思路[6]。

微博和微信都拥有庞大的用户量,受众群体也基本相同。微信好友来源主要为亲友、同事、同学及其他与用户高度相关的社会群体,这种社会连接被称为“强连接”,而微博的粉丝来源则主要基于更为广泛的“弱连接”。“强连接”决定了微信的高互动性,保障了信息双向的稳定传递;“弱连接”则决定了微博拥有裂变式的高效传播方式。相关研究表明,在雅安地震和芦山地震中微信与微博结合各自的优势,进行了有效互补,公众通过政务微信公众号与相关机构进行互动,相关机构对互动信息进行整理,再通过官方微博平台进行发布,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社交媒体信息传播路径,大大提升了震后信息双向传递的效率[7]。

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地震信息发布分析

2.1 地震微信公众号的总体情况

利用“地震”、“灾害”以及“防震减灾”等关键词在微信平台进行搜索,剔除掉发布信息与地震无关的微信公众号,最后得到92个地震微信公众号(统计时间截至2015年12月18日)。按照公众号开办主体的行政级别,可分为:中国地震局直属事业单位(含省、直辖市地震局)微信公众号、地市级地震局及中国地震局直属事业单位(含省、直辖市地震局)二级机构微信公众号、区县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及其它(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图1),约92.4%的微信属于地震政务微信公众号。从地域分布的角度观察,开设地震微信公众号较多的省份为福建、广东、河北、山东和北京(图2),吉林、海南、天津、宁夏等地尚无地震微信公众号。按照微信公众号的类型统计,订阅号48个(其中认证订阅号24个),服务号44个(其中认证服务号33个)(图3),经过微信公众平台认证的地震微信公众号账号主体超过总体的60%。

2.2 数据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92个地震微信公众号中账号主体得到认证的为57个。为了保证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我们选取这57个已认证的地震微信公众号作进一步的信息发布内容分析。

(1)基于发布主体的微信公众号分析

针对57个已认证的地震微信公众号,我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其发布信息的特点进行分析与归纳。选取功能、文章总数、500+文章数、阅读总数、平均阅读数、点赞总数、平均点赞数、消息频度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其中平均阅读数、平均点赞数以及发送频度代表了地震信息发布的效果,是我们的重点分析对象。按照平均阅读数进行排名,排名前20的公众号如表2所示。设文章总数为N,阅读总量为Sr,平均阅读量为Vr,点赞数为Sa,平均点赞数为Va,发送频度为Fi,对文章总数与阅读量、平均阅读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图4~7)。

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文章总数N与阅读量Sr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文章总数N与平均阅读量Vr呈负相关关系,即文章发布数较少,平均阅读量反而较高,信息发布效果较好。对文章总数与点赞数、平均点赞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散点图(图5),同样的,文章总数N与点赞数Sa也基本呈正相关关系,而文章总数N与平均点赞数Va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表2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20的地震微信公众号Tab.2 The Top 20 Wechat Official Platforms of Average Reading

(2)基于发布文章的分析

微信公众号可发布的信息较为多样,包括语音、图片、视频、文字、微刊文章(图文并茂)等。通过对57个已经过微信平台认证的地震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进行调查归纳,发现其发布内容主要以微刊文章为主,具体可分为震情速报、灾情通报、科普宣传、政务新闻、活动动态等。

对平均阅读数排名前20的地震微信公众号里阅读量最大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表3),发现每个公众号中阅读量最大的文章其阅读量Mr与该公众号的平均阅读量Vr对比十分明显,前者约是后者的2~60倍,且阅读量最大的文章其内容类型以灾情通报为主,说明公众对于地震灾情方面的内容较为感兴趣(图8)。以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为例,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的平均阅读量为3404,其中阅读量最高的文章是《新疆皮山6.5级地震情况汇总》,其阅读量达到8228,是该公众号平均阅读量的2.4倍。同时,我们观察到某次地震发生后或者大震纪念日等特殊时段发布的文章阅读量大,例如:震设人心公众号中阅读量最高的文章是《等的就是你——上海市大学生防震减灾作品有奖征集》,其阅读量达836,是该公众号平均阅读量的4.7倍,表明公众在这一时期对于地震微信公众号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其发布的地震信息需求较大。另外,我们发现属于该微信公众号原创的文章阅读量大,例如:上天入地中阅读量最高的文章是《地震台网记录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大爆炸》,其阅读量高达5784,是该公众号平均阅读量的24.8倍,说明公众对原创文章感兴趣程度较高,原创信息发布效果较好。还有,视频形式的科普文章阅读量较大,以鲁震快讯为例,它的阅读量最高的文章是《4分钟教你地震来了怎么办?》视频,其阅读量达到16723,是该公众号平均阅读量的56倍,说明公众对通俗易懂的视频类科普知识接受程度更高。

表3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20的公众号中阅读量最高文章统计表Tab.3 Statistic of highest reading counts of Top 20 Wechat Official Platforms of average reading

2.3 存在的问题

(1)推送的文章多以转发为主,原创文章少

考察57个地震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发现原创文章较少,多为各公众号之间相互转发。通过我们的分析发现,公众对原创内容更感兴趣、关注度更高。

(2)信息发布形式单一、内容有待创新

地震部门作为向公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的窗口,多数公众号并没有好好利用微信平台精准投递信息,信息的传达率高的这一特点[15],推送的内容多单一固定、语言枯燥乏味,表达方式上也不够活泼有趣。从推送的消息类型来看,虽然微信平台对音频、视频形式的传播有优势[13][14],但大多数地震微信公众号仍以图文消息为主,无法从形式上吸引大众眼球。其次,推送的文章内容及科普知识都是千篇一律,专业性较强,无趣味性,这让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公众接受度不高,导致科普宣传效果较差。

(3)用户挖掘不深入,公众号的推广力度不够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社交网络,其信息传播呈现出依托好友关系所形成的病毒式、裂变式传播特点。目前,在地震微信公众号运营的过程中,存在忽视公众号的推广宣传,从而导致关注人数不足的情况。公众号文章的阅读数量与公众号的关注人数明显呈正相关关系,若公众号自身的粉丝量较少则公众号的文章无法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对于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中属于地震系统的92家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并对活跃账户和文章进行了细分。得到的结论包括:

(1)地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总数与阅读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文章总数与平均阅读量呈负相关关系,即文章发布数较少,平均阅读量反而较高,信息发布效果较好;地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总数与点赞数也基本呈正相关关系,而文章总数与平均点赞数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2)对平均阅读数排名前20的地震微信公众号里阅读量最大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阅读量最大的文章有以下3个特点:内容为灾情通报的文章,某次地震发生后或者大震纪念日等特殊时段发布的文章,原创化尤其是视频科普类的文章。

(3)目前的地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信息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推送的文章多以转发为主,原创文章少;信息发布形式单一、内容有待创新;用户挖掘不深入,公众号的推广力度不够。

3.2 建议

通过对于微信公众平台发展情况的梳理以及对于地震系统各单位开设的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数据整理与分析,对于基于微信平台的地震信息发布,我们认为其将在未来呈现原创化、及时化、多样化、服务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地震系统的微信公众号运维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发布的信息应以原创为主。研究表明,公众对原创内容明显更感兴趣、关注度更高,地震系统的微信公众号作为联系地震部门与公众的重要纽带,不能仅仅局限于公众号平台间相互转发消息,而应该结合自身公众号的特色和定位,推送独创性文章,从而吸引大众阅读并分享转载。

(2)要重视应急期的信息发布。信息推送的时间点也非常关键。应急期的信息发布对于辟谣、舆情宣传有很大的意义,也帮助公众了解地震系统的工作,树立良好形象。

(3)信息发布内容要呈现多样性。从普通文图结合的形式向视频化、直播化过渡。地震公众微信应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提供的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关注者兴趣,提高用户的关注度。

(4)应注重发布为公众服务信息。提供震情速报、灾情速报、地震预警、防灾避险等实用知识与信息服务,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得到公众关注。

[1] 传统媒体[EB/OL].(2016-04-18)[2016-05-05].http://baike.baidu.com/view/817079.html.

[2] 邹文卫,洪银屏,翁武明,等.北京市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普认知-需求调查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01,(6):15-31.

[3] 李宁,赵保宗,李妍.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与防震减灾知识宣传[J].中国应急救援,2013,(5):46-47.

[4] 薛可,王丽丽,余明阳.自然灾难报道中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信任度对比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4):88-95.

[5] 社交媒体[EB/OL].(2016-03-16)[2016-10-29].http://baike.baidu.com/view/2169907.htm.

[6] 蒋锴.含地理位置信息的社交媒体挖掘及应用[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7] 赵俊,霍良安.新媒体影响下的危机信息传播问题研究——以雅安地震为例[J].2013,35(4):85-89.

[8] 贠贝贝.突发灾害中的微信传播模式探析——以“4·20芦山地震”为例[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60:80-82.

[9] 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EB/OL].(2015-07-08)[2016-10-29].http://www.zhgov.com/webnews/267.html

[10] 微信公众号[EB/OL].(2015-10-13)[2016-10-2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t7HF931Eb36mgmvFP4Jvi6CuTXf⁃je43pQ2lGWPIiy O1LQu_6EHgReVSxw5_yzoz4w64UornRZwvhrr 5nu9ta.

[11] 黄楚新,王丹.微信公众号的现状、类型及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5,(7):5-9.

[12] 王芳,张璐阳.中国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及公众利用情况调查研究[J],2014,142(10):58-69.

[13] 王玥,郑磊.中国政务微信研究:特性、内容与互动[J],2014,133(1):66-77.

[14] 徐琦,宋祺灵.“数读”首都政务微信的现状与问题[J],2014,219(10):61-65.

[15] 陈超贤.政务微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2013,(4):37-39.

Research on Seismic Information Release Based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Bo Tao1,2,3,Wang Yuting2,3,Li Mingzheng2,3,Li Shuhan2,3

(1.Key Laboratory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Harbin 150080,China;2.Seismological Bureau of Beijing,Beijing 100080,China;3.Beijing Seis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Beijing 100080,China)

Along with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due to its multimedia⁃based means of picture⁃text push,timeliness,interactivity,convenience,and efficiency,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eismic information release.For improving the targeted and efficient of government seismic WeChat service,fifty seven certified seismic WeChat public numbers are analyzed and concluded in their features of information release 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And some problems are detected in the content,release form,and interactivity of government seismic WeChat service.Accordingly,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view of the information release features of seismic WeChat public platform.

Wechat;public platform;government affair;seismic information release

P315.69

1673-8047(2016)04-0062-09

2016-10-29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5001Y);地震应急青年重点任务项目(CEA_EDEM-201601);中国地震局政策性研究课题(CEA⁃ZC/2-01-01/2016)

薄涛(1984—),女,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危机管理与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城市减灾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公众微信文章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