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实践助力乡村自治模式

2016-02-05

艺术设计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设计

金 岩

跨学科实践助力乡村自治模式

金 岩

对中国乡村有机更新和开发规划,不仅有益于乡村发展旅游经济,而且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乡村文化的传承,村落环境的利用价值最大化都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政策转型迅速、人口老化和村镇的空心化日益严重,片面地城市开发模式破坏乡村的历史、文化和环境,当前探寻村落改造和开发模式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对乡土建筑理论分析,揭示了建造的过程、组织方式、时间性和个人参与特点,特别是建筑的经济运作的特点。本文案例介绍了高校不同设计专业师生对北京市延庆区北地村进行的跨专业公益改造设计,力图从专业上探寻京郊乡村文化的复活,以及跨专业结合设计(建筑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数字媒体专业)帮助村民探索自我管理乡村旅游开发新模式。整合极具视觉艺术感染力的视觉传达专业和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现代媒介传播的数字媒体专业,通过乡村网站的建立、App等旅游软件开发、旅游产品设计等方式延伸了建筑专业村落改造的范畴,有益地奠定了村民自我管理模式的基础。

多专业;乡村改造;开发模式;自我更新

在十三五思想的指导下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建设的一大热点,不仅有益于乡村经济,而且对于乡村文化的传承,村落环境的利用价值最大化都意义重大。配合去首都功能的长远建设目标,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在保护环境基础上的无烟工业。但是当前对于几乎空白的乡村建设史以及与城市建设完全不同的领域,探寻村落改造定位和开发模式尤为重要。

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动态

乡村旅游起源于欧洲19世纪中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欧美洲开展乡村旅游的历史达百年以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轨道。如爱尔兰、法国、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家,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过度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保护、设计开发、管理体系方面值得借鉴。

1、设计定位:以原生自然与人文价值作为差异优势

世界旅游组织(WTO)旅游可持续发展部项目主任费利浦·里迈斯特先生在首届国际乡村旅游论坛上指出:发展乡村旅游要保护河流、山脉、树木,并让它们一直干干净净,绿油油的,富有传统色彩;要保护独特的建筑,并让它们依旧是古雅的模样;要保护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并让它们古香古色;要保护独特的耕作方法,并教给他人;要保护传统的文化信仰,并熏陶他人。乡村的环境、乡村文化、乡村景观、乡村民俗、乡村意境、乡村生活方式都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同时也受到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面临着退化、变异、消失的危险,要保持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资源的保护是重中之重。在西方许多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中,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途径。乡村旅游社区尽管经济普遍欠发达,但也由此保留了完好的原生态自然与人文价值,这对于发达地区客群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差异卖点。

2、产业模式:以产业收益反哺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旅游开发不能单纯依赖房屋本身,还应该开发适合环境的相关产业。相关社区和产业项目在获益之后,以合理比例向所依托机构分配收入,以支持这些机构扩大和延伸自身业务,实现最大化价值。这种外源启动、收益反哺、可持续发展模式,保证乡村旅游事业的高效前行。

3、经营模式:以村民积极参与减少旅游收益外溢

乡村旅游开发主体研究还处于起步期,对乡村旅游管理机构特点的研究已有成果相对较少。虽然各国乡村旅游企业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多为私人企业或是家族企业,规模小、季节性强、个人生活与商业经营界限模糊。国外乡村开发的主体多是农民本身。通过当地村民旅游参与能力的提升,推进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并有效减少旅游收益外溢。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使乡村发展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增强乡村自身发展能力。

图1:多专业设计实践展览

图2:山峦环绕的北地村

图4:总平面图和一期改造

二、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由于现阶段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地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摸索发展出不同的乡村旅游开发经营模式。对现阶段的乡村旅游开发运营模式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分散自主经营模式

在自发的基础上,由各个业户为单位,分散地自主经营,项目的所有权、经营权合一。优点是由旅游资源的所有者进行直接自主经营,一方面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与外来开发者的冲突;此外,当地业户对当地民俗、文化了解透彻,对其保护意识比较强,能比较好地体现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不足是由于业户自身经营观念、经济实力等限制,无力应对相互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甚至形成恶性压价等恶性循环的局面;业户的后续资金不足。

2、村委会自营模式

由村委会或者村属企业开发、经营。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拨款,或者申请专项基金,还可以村民集资、入股、甚至实物资产作为筹措资金。

优点是自主开发“自家产业”,积极性较高;体现自身当地乡风民俗;不足是如果村子不太富裕,实力有限,不能够募集足够的资金,影响到项目规模扩大和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方面,隔行如隔山,村领导班子和村民难以管理好、服务好。

3、“政府+公司+村委会”模式

是政府引导下的“公司+业户”模式。县、乡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按市场需求和总体规划,确定开发地点、内容和时间,借助市场资金,发动当地村民动手实施开发。 优点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层次、农民技术素质、农村的政治与经济;扩大当地村民就业。不足是农户的利益被稀释;乡村商业氛围更多。

开发运营模式可以影响到乡村旅游规划项目的成败,其选择受经济发展情况,项目实际投资主体以及政府组织架构等实际情况的影响。规划师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图5:沿街主要立面示意图

图6:景观示意图

图7:院落鸟瞰图

图8:院墙设计

图9:院落茶亭

图10:客厅

图11:餐厅

图12:卧室

三、多专业组合型设计实践

本课题由高校不同学科师生对北京市延庆区北地村进行多专业结合改造设计实践,力图探寻适合北地村乡村旅游规划的产品定位,具体规划设计改造,以及跨专业结合探索村民自治模式。因为北地村一直希望自我开发运营,但是乡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不仅仅需要建筑设计单一的专业领域,它包括策划、定位、产业、设计、宣传和运营管理等领域,这也是很多乡村自我开发经营的瓶颈。我们利用多个专业优势,在一个共同主题下完成一些乡建开发主要环节。比如建筑专业完成基地测绘、规划设计等,视传专业完成产品包装和宣传等,数媒专业完成营销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图1)。

1、乡村主题开发定位

北地村位于北京延庆区井庄镇,距京城仅55公里。建于清代,山峦环绕,依山傍水,只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通。北地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且多为自然生长的林木,山野清泉星罗棋布,是高度城市化京城旁的一片乡村净土。共有36户顺势自然而成的院落,还有9000亩山场待开发。村民3年前已经搬到村子上游的公寓楼里,目前村子闲置已久。由于北地村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保存较为完整的北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村民想利用老村的特色发展旅游业。我们在第一次进村考察的时候,村长已久急不可待的以兄弟家为试点,拆房开建,大部分面目全非的改造让我们认识到专业设计和指导的必要性(图2)。

(1) 开发主题定位

北地村由于其稀缺的京郊环境优势,客户群体定位为少量的高端客源延续村子的宁静优美。除了优美的院落住宿之外,引入适合乡村环境的现代人需求产业,比如禅修、茶艺、书院、各种手工作坊等,另外9000亩山场可以开发为徒步、树屋等运动休闲场地。还可以通过一些现代艺术活动增强现代元素和乡村的碰撞。整体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风格都需要融入乡村文化、景观、民俗、意境这些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图3~6)。

(2) 住宿院落改造诠释山村的幽静

住宿区院落设计是一期开发建筑改造的核心内容,院落改造主要通过乡村元素的现代表达营造适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乡村院落空间。因此建筑材料全部采用北地村传统建筑材料,如夯土、石头和柴篱等,体现来自乡土的樵猎文化和乡巴佬文化。室内设计用肃静的白色和原木、竹席这些自然元素通过现代美学设计体现舒适安静的生活空间。

由于原有房屋建筑材料杂乱,因此统一采用具有乡土气息和性价比最高的夯土作为房屋建筑材料,院落围墙则在原有石材上面放置软性材料柴篱,即解决了高度问题也柔化了北方房屋粗糙冰冷感。整体设计简洁安静。院落里方正的茶亭是必不可少的功能,在这个设计得安逸宁静的空间里充分享受乡村洁净的空气。室内设计用肃静的白色和夯土、原木、竹席这些自然元素通过现代美学设计体现舒适安静的生活空间(图7~12)。

图13:接待中心扩建后外观

图14:接待中心保留的老建筑

图15:接待中心室内空间

图16:接待中心入口logo

图17:院落房屋图标

图18:北地村宣传册设计

图19:农产品包装设计

图20:数字化思维和智能交互设计方法.

(3) 公共建筑改造体现传统和现代融合

乡村非古迹公共建筑如何改造扩建,是很多乡建遇到的问题。北地村原有建于90年代的村委会需要改建为未来的旅游接待中心,选择性保留富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元素同时,也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来满足现代空间、功能和审美。为了能更好地融入北地村的民居建筑群,除了运用天井的空间意象,创造出接待中心的围合空间,同时也在建筑立面上形成新老建筑语言的对比,即将夯土与白砖墙赋予不同空间不同含义。如此一来,改造设计并不是让新的技术去模仿旧的工艺,让人们去体验原原本本毫无设计的过去,而是通过对传统材料、传统空间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用现代设计来实现对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图13~16)。

2、多专业实践助力村民自治模式

五年前北地村便有了旅游开发设计的想法,但是由于受困于资金、开发策划等问题搁置至今。由于有艺设几个学科师生鼎力相助,从策划设计、产品宣传,帮助北地村完成一个良好的村民自治的基础。通过乡村App等旅游软件开发、旅游产品设计等方式延伸了建筑专业村落改造的范畴,搭建了村民自我管理模式的平台。

图21:北地村微信公众号设计

图22:乡村考察

图23:测绘

图24:施工图

(1) 视觉传达之品牌形象塑造

从LOGO、产品包装、页面设计、导视系统等方面初步搭建北地村品牌形象。北地虽然没有自身很鲜明的建筑特色,但是每一座房屋都有一些自己的结构特点,方方正正中又有不一样的细微变化。从中汲取北地村元素,采用线条和方块以及波浪线的构成形式,成为LOGO的雏形,并且分别给36个院子都作了自己的小图标,用来区分院子与院子之间的差别。也为后来的导视系统、产品设计等提供了方向(图17~19)。

(2) 数字化宣传与服务设计

随着数字化宣传的迅速发展以及智能终端技术的大范围普及,数字化宣传已经遍布社会各个领域。村落旅游规划通过数字化技术与服务设计进行宣传和推广,为村落实现信息可视化。数字化的思维和智能交互设计方法扩大了传统村落改造的范畴。数字媒体专业申请并维护北地设计公众号,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村落进行宣传和推广;为村落实现信息可视化开发一款针对北地村旅游宣传、推广和用户交互的线上app旅游产品;着重于设计角度,开发一款更加看重设计理念和文化信息展示的线下app,重点介绍北地村与北地设计团队;并提出智能交互设计、app交互设计和北地村旅游开发相结合的理念,为后期北地村进行智能交互旅游开发设计奠定基础(图20、21)。

3、建立高校实践课题基地

这次实践课题设计是学生大学四年非常难得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现场测绘、收集资料、各种调研、跑市场,画施工图、无数次修改方案以及最终建造,这是接地气的一次收获颇多的操练。整个乡村的设计建造是一个长期和丰富的过程,需要更多专业师生参与设计实践,力争创造一个融合多个专业师生参与到乡建实践的合作新模式(图22~24)。

注:本课题属于乡村公益设计,有利于学生建立用知识回报社会的公益理念,以及教学和实践结合课程的有益探索。同时多专业的合作也发挥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型,从设计、产品到宣传管理为乡村未来自我管理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1、唐柯:《美丽乡村国际经验及其启示》,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2、朱万峰:《旅游导向的美丽乡村发展》,新世界出版社,2014。

3、张述林:《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研究:理论和实践》,科学出版社,2014。

金 岩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副教授

Villager Autonomy Management Mode with Multiple Disciplinary Support

Jin Yan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planning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to the economy from tourism, but also for the inheritance of rural culture by the maintaining the value of the village environment. However, due to the rapid transformation of the rural economic policies, ageing population, and serious villages’ desolation, single minded mode of village urbanization leads to a deterioration of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This study of village renov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mod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rganization mode, tim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especi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critical regionalism” of Kenneth Frampton. It also investigates how economy is functioning through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conducted several visit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public forums North Village of Yanqing District in Beijing. They suppor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surrection of rural culture, and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mbination of design aided by self-renewal and management of the rural community. The design process integrates several professionals, such as artistic visual infection, the digital media, as indispensable piece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websites, App and other tourism software network, tourism product design, other means of publicity,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no longer limited,. They affectively influe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illage and laid out the foundation of new mode of village renewal and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rural reform, villager autonomy management mode

J022

A

1674-7518(2016)04-0075-05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设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