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与音乐的关系
2016-02-05王亦椒
王亦椒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浅谈语言与音乐的关系
王亦椒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音乐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途径,二者都对人类情感表达、信息传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突出作用是“表词”,音乐的内在使命是“达意”,语言是音乐的传播媒介,音乐也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语言”和“音乐”的基础关系、差异、语言助推音乐的发展、音乐是语言的升华等方面进行阐述,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来考察二者的关系,从语言学的某些理论方法来看待和理解音乐的本质及其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
【关键词】语言;音乐;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关键的交际工具和最基础的交流媒介,是被用来传递社会信息、表现思想感情的介质,是一种人类高级社会独有的自然现象;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科,是有音符、音高、旋律线等多个具有系统性与科学性的部分组成。语言和音乐存在共通性,两者均来源于人类的思维创作、依靠声音进行传递。但是,语言与音乐也存在不同,音乐在传递内容上主要以思想感情、社会生活、时代潮流为主,其存在的价值与表达的意义与语言是完全不同的。
一、语言与音乐的基础关系
从起源上看,关于语言和音乐艺术的起源问题,早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欧洲的人们便开始展开关于两者热烈的讨论。直到19世纪后半叶,随着实证科学的发展,使得人所感兴趣的是现时存在的语言和音乐现象。在这里讨论音乐与语言起源,旨在在两者之间寻找较原始的相同点。人类作为生物体具备众多原始的本能,发声冲动,情感渲泄、体态活动等等均是生存的需要。人类最初发声和对主体以外的声音感受首先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的环境。从语言和音乐的共同点上看,它们都创造性和有技巧地使用声音的以下四个方面:音高,或高或低;单一音响的持续和综合发声速度;力度强弱法,包括柔和、大声、重音;音色或音质的区别、发音的方法,这些均体现了音乐与语言的同源性。在人类的史前阶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的意识还无法将音乐与语言作质的区别,人们在运用“元语言”,声音在作用于人的听觉的同时也成为了某种信息的载体。如,墨西哥土著玛札杰种族印弟安人的“口哨语”,居住在刚果丛林中的奥洛姆波、托波凯等族人所用的“木鼓语”L以及新布列颠岛和美拉尼西人就用几面鼓同时敲出“ 波罗” 的信号,表现为知名人物的去世,甚是有趣。
自古以来,无数智慧的结晶创造了“语言”,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进行基础交流,人类将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介质,为了适应生活与谋求发展,人类必须掌握和运用语言这门技术。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词”社交的直接工具,当它为提炼成为充满音乐特质的歌词与旋律、节奏有机融合时,便大大增强了对音乐的表现力度。当词传达意的语言和真挚动人的音乐高度契合时,才能缔造出充实的审美感受,给予大众精神层面丰富的愉悦感。“音乐”的诞生在本质上是与“语言”同源的,都是依靠人类的主观思考应运而生,音乐作品发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经过音乐家的长久艺术创作出来的,这些声音不是客观存在的,是在现有的自然基础或声音领域上的一种革命性的突破与颠覆,通过音乐传递出来的声音被确立在艺术领域,作为情感交流的表现而存在。由此可见,语言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
二、语言与音乐的差异
语言和音乐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交流工作,前者的文本形式是文字,后者则是音符。第一,音乐是物质的精神化,语言是精神的物质化,如在文学作品中的“我思故我在”是无法通过具象的音乐形式进行展现,其抽象的表述方式对音乐无法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第二,语言可以直接表示它的意义,音乐则可以引发情感共鸣,婉转地表达音乐家的创作意图。第三,在依靠文字来进行传播的语言学科中,我们可以较为直观的、具象的了解与把握事情发展的进度、整体的脉络等,作者将其思想内涵转化为文字符号进行表达,带给我们直接的、主观的情感意图;音乐则不能以如此具象的方式传递出现实社会具体事件的所有特性,听众是要在精神上产生对音乐营造出的旋律、节奏、情感等多方面的精神共鸣。
音乐与语言的分离发展,虽然同样有着不少相类的因素,音高频率、句法、内在结构逻辑,在单位音素的变化中产生意义和价值。但语言的词素对比见出的是力求清晰的概念,而音乐声音变化见出的是审美的价值和情感的对应流动。在理性统治人性的历史阶段,人们把二者的区别更是引向不同的方向,视音乐为纯粹的艺术审美对象,音乐全然只为艺术服务,把音乐抛向离人的生活更远的地方去。尽管艺术家们总是将语言和音乐结合在一起,但也总是呈现出不可调和的矛盾。诗歌可以说是二者的粘合剂,诗歌在关注传递信息的同时会详细描述外在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强调其自身的语言素质( 当然指的是音乐性),把语词当作实实在在的自主的客体,不再具备索绪尔所言的“能指”和“所指”的含义了,从一定程度上将音乐与语言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语言对音乐的推动作用
在音乐产生的最初,人们对于语言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就已经有着不同的见解。音乐的这种艺术形式经过了时间的积累,从诗歌舞的三位一体的综合到它们的独立,从纯声乐到器乐的独立,由自主调到复调的循环等,音乐和语言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密切联系而又有所区分。纵观音乐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语言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语言在音乐中的具体应用,可以较为明确的表达思想感情和发展音乐的多样性。在语言只能传递现实社会中的客观物象时,而音乐却可以针对同一个客体展现出不同的形式,音乐表现带给听众的是思想上的洪流,奔腾不息却对象模糊,只有借助语言的内在形式对音乐的艺术创作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才能针对具体的受众创作出明确的音乐类型来引发情感共鸣与内心思考。
扎尔林诺认为音乐的旋律线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成立的,尤其是歌词,对于音乐本身而言是尤为重要的,把诗歌或歌词安插在适当的旋律下,所传达的情景和意义是不一样的,音乐是不能离开语言歌词而独立存在的。维琴帝诺在其著作《古代音乐中的中庸实践》一书中提到,以柏拉图为首的和其他作曲家人物,歌词在音乐的流动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音乐在没有歌词的加入时,它只是一段旋律而已,而有了歌词的辅助,音乐才能更准确,或是更贴近人内心的一种情感的释放。作曲家温琴佐•伽利莱则提出,复调音乐歌词的意义大过于音乐的作用,在音乐术语与语言运用中找到平衡,建立音乐与语言的逻辑显得尤为重要。受理性主义影响的思想家杜博斯认为,歌词与音乐两个个体如果单独发展将受到局限,只有将音乐与歌词的结合,把作曲家抒发语言意义的歌词放进了抒发情感的音乐旋律线中,才能使作品本身具有更立体的形象。由此可见,语言对音乐起到辅助理解与推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音乐是语言的升华
语言与音乐的传播媒介都是依赖声音,但是一般语言的声音是具备确切的语义(概念)的,而音乐中的声音是没有确切的语义,完全是思想情感上的交流。著名音乐教育家巴德曾提到,语言是理性的工具,而音响和手势是心灵的工具。语言的叙述是人类思考的再现,即使人类试图利用语言这项基础且关键的社交工具去再建发生的客观现象,描述自己的切身经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人类抽象的情感内涵依然无法通过宽泛的语言和具体的文字来进行阐释。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在耳聋失聪、身体遭受疾病折磨的艰苦条件下,依旧可以创作出《英雄》《合唱》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正是音乐的精神力量鼓舞他在创作的道路上前行,这是任何语言或艺术学科所不具备的精神力量。历史的现实告诉我们,音乐和语言都有一套自己的表达体系,音乐通过七个音符来阐述大千世界的无限可能,而语言通过数以万计的文字来表现事物的存在。毋庸置疑的是,人类自创作出“语言”这项工具以来,试图表明内心、思想、情感等抽象的直接感受,当用词准确时,对方可以了解其真正的想法;但当用词不能准确表述想法时,我们往往会很无奈的说“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时音乐的表意功能就远远超过语言,可以通过创造不同形式的音乐类型来表达不同的隐晦的思想内容。拉莫认为语言只不过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衣架,没有音乐的帮衬它只是一些无聊的文字,而不能够吸引他的目光。音乐能够体现语言所不能表述的东西,会让我们挖掘情感的最深处,也能传递出用语言无法言喻的那些印象。由此可见,只有音乐才是音乐本身的价值体现。
正如皮亚杰所言:“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与它的意义不具内在联系,因而,它的意义是不稳定的,这就是这样一个原理,表义符号在它的发音性质中并没有任何一定能唤起它表义的价值或内容的地方”。语言必定越来越显示出其本质的诗意,而诗则以达到音乐的境界为极至,也就是说,语言正走向音乐,现代派文学的意识流小说采用音乐的结构方式来进行创作,便是很好的例证。因此,众多的专家学者常就语言与音乐作比较,或分析其异同,或从二者的实践中探求内在联系,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来考察二者的关系,从语言学的某些理论方法来看待和理解音乐的本质及其存在,这些都将对理解音乐的本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路文明,秦婉丽.浅谈音乐与语言的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9).
[2]阿· 尼· 拉吉舍夫.关于音乐的语言学思考-语言竟是人类一切精雅之物的缔造者[J]. 音乐美学,2010.
[3]李曼.“语言尽头”的中国文人音乐—“文”与“乐”之互孕与溶融美[N].黄河之声,2012.
[4]王珺.音乐与人类语言联系之探究和对语言教学的启示[N].大众文艺,2012.
[5]王晋妮.音乐与语言关系小析[J].研究生论坛,2009.
[6]王珏.语言与音乐之关系略说[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4).